中医论治不寐, 睡眠不好, 心脾论治法则

忙碌了一天明明很累,可为啥躺下却总睡不踏实,失眠的痛苦,只有失眠的人才体会得到,失眠,又称“不寐”,是指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疾病,轻者入睡困难,或入睡后易被惊醒,醒后难以再次入睡,严重者彻夜不得眠。

点击加载图片

“不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具体的原因需要做辨证才能分析,多为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劳逸失调、久病体虚等因素引起脏腑机能紊乱,气血失和,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而发病。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肝胆脾胃肾,病性有虚有实,且虚多实少。不过目前有一大部分患者是因为发生了心脾两虚引起的。

心脾两虚不寐者,主要表现为失眠,多梦易醒,同时还会伴有头昏,神疲,纳呆等症,在治疗上宜以补养心脾,滋生气血为主,可选择归脾汤治疗,药方组成为:人参、 白术、黄芪、远志、枣仁、龙眼肉、当归。

点击加载图片

诊断依据

1.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连续3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

2.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宁、多梦等症。

3.本病证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病后,体虚等病史。

病证鉴别

点击加载图片

不寐应与一时性失眠、生理性少寐、它病痛苦引起的失眠相鉴别。不寐是以单纯性的失眠为症状,表现为持续的。严重的睡眠困难。若因一时性情志影响或生活环境改变引起的暂时性失眠不属病态。至于老年人少寐早醒,亦多属于生理状态。若因其他疾病引起失眠者,则应以祛除有关病因为主。

不寐的预防调护

不寐属心神病变,重视精神调摄和讲究睡眠卫生具有实际的预防意义。《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积极进行心理情志调整,克服过度的紧张、兴奋、焦虑、抑郁、惊恐、愤怒等不良情绪,做到喜怒有节,保持精神舒畅,尽量以放松的、顺其自然的心态对待睡眠,反而能较好地入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