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研究】陆洋:RCEP——南亚发展新机遇
微信平台编辑:周悦
2021年3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表示,中国已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核准,已准备好全面履行RCEP义务。此外,RCEP所有成员国均表示,将在2021年年底前批准协定,推动协定2022年1月1日生效。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于2020年11月15日正式签署。该协定是由东南亚国家联盟十国发起,由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与东盟有自由贸易协议的五国共同参加,共计15个国家所构成的自由贸易协定。RCEP囊括了东亚地区主要国家,因此RCEP自贸区的建成意味着全球约三分之一的经济体量将形成一体化大市场,将为区域和全球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RCEP生效后不仅将为中国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也将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由于印度在2019年退出了协定谈判,因此2020年的RCEP是在没有印度的情况下签署的。不过RCEP保留了印度对于该协定的参与权,各RCEP成员国也在签署后发表的会议联合声明中再次确认印度可以观察员身份参加RCEP会议以及和RCEP签署方举行的经济合作活动。
一、地区合作是南亚发展必经路径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更加需要深化地区合作。虽然南亚最大的经济体印度没有签署RCEP协定,但是协定的达成仍然给南亚地区的合作和发展带来新的推动力和机遇。
疫情的冲击让很多国家的不平等加剧,同时也给贫困人口带来了重创。在南亚,贫困人口基数巨大,该地区经济已出现大幅滑坡。2021年将是一个恢复和调整期。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而言,南亚国家需要更紧密地与周边国家联系起来,从而尽快从疫情的冲击中恢复。
南亚地区合作进展一直都不是很顺利,最重要的原因是印巴之间的矛盾。另外,印度并不愿意看到中国在南亚的存在感加强。在印度的观念里,南亚是印度的“势力范围”,印度更希望打造自己主导的多边发展机制。
南亚的地区合作进程中,目前有不同的多边合作组织,这其中包括南盟(SAARC)、孟中印缅合作机制(BCIM)、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BIMSTEC)等。但这些组织最终都没有聚拢成为一个发展的合力。在疫情的推动下,自2016年以来就一直停滞的南盟合作终于有了一些进展。2020年3月15日印度总理莫迪召集了南盟国家会议讨论疫情的应对,但是由于印巴之间的严重分歧,南亚地区合作的前景仍然不乐观。
仅仅依靠南亚现有的地区合作机制,想要实现地区繁荣稳定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接受地区合作以及地区经济一体化,借助其他国家的力量共同发展,从而提升地区的竞争力,是南亚国家发展的必经路径。
东南亚的合作范式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在东南亚,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但RCEP的签署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也让东南亚各国重拾对多边合作的信心。长期以来,东盟各国一直讨论着建立更为广泛的自由贸易协定对于地区发展的作用。2012年东盟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取得了主导权。东盟发起的RCEP,除中日韩三国外,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被纳入其中。2020年RCEP能够顺利完成协议签署,也是由于东盟的决心。可以说,东盟在RCEP的谈判和启动中发挥了重要主导作用,RCEP的成功签署是东盟国家“中等国家外交”(middle power diplomacy)方式的胜利。东盟中的中小国家克服分歧,达成共识,即合作有利于区域发展,并且邀请区域外的国家参与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建设,结合经济和外交的手段为本地区的发展创造了更多机会。在全球经济停滞不前的情况下,东南亚经济的总体发展形势目前来说更为乐观。
二、RCEP为南亚提供经济合作新平台
作为亚洲的一员,印度的发展很难脱离地区其他国家。与美国欧洲等西方发达国家地区的经贸联系固然重要,但印度并不应该放弃开拓地区内的发展机会和市场空间。近年来,印度积极深化“印太战略”框架下的多边合作机制,然而这个机制更加注重安全合作,在经济合作上发展的深度和广度都十分有限,并且其中的成员国日本和澳洲也都是RCEP的成员。“印太战略”框架下的多边合作机制与RCEP在机制上并不互相排斥,而是相互渗透。因此不管印度愿意与否,都将会和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产生更加密切的联系,从长远来说,RCEP的发展也会推动印度国内的改革。
中国的经济崛起受益于外资的引入。改革开放以来,来自周边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南亚并不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而印度作为南亚最具实力的国家,在经济上很难期待其南亚邻国的带动。印度的领导人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才会有20世纪90年代印度“东向政策”的提出,并将战略重心向东亚地区拓展,而莫迪上台后提出的“东向行动”政策也是这一考虑的延续。
作为一个国际经济合作倡议,七年多来,“一带一路”倡议已从聚焦基础设施转向如今大范围多领域的国际发展合作,并且逐渐演化出数字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等新形式、新领域。中国的“十四五”规划强调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理念,提到了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并且强调了“软联通”的重要性,即战略和机制的对接,政策、规则和标准的联通。结合中国自身的发展目标,绿色和可持续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主题。在有需求的国家和地区,中国不仅愿意提供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发展性援助、工程技术、重型设备与专门人才,“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也将更多地向绿色、可持续以及惠及民生的项目转移。
RCEP签署以来,结合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讨论,中国也在积极探讨“一带一路”与RCEP的对接方式。截至2020年,中国已有21个自贸区,全国各个自贸试验区正在根据协定要求主动进行调整,并以此为契机,持续扩大与RCEP国家的贸易往来。中国对于RCEP的重视,也意味着“一带一路”倡议发展将更加强调亚洲地区的经济一体化。
RCEP是向其他外部经济体开放的,未来也会面向中亚、南亚及大洋洲的其他地区和国家。其实,南亚地区合作在南亚地区内部受阻的情况下,可以借助东亚国家的力量,从与东亚、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开始。南亚国家的“东向政策”也许是该地区未来的发展方向。RCEP提供了这样一个新平台:从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角度以及更为中间的立场,整合南亚和东南亚的地区合作进程,推动亚洲地区的发展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