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慢才是快
文/记不住正态分布的蔷色
“为什么他学习就是比我好?”
这大概是很多人从学生时代就有的疑惑,为什么大家听同样的老师讲课,花了同样的时间,等到考试的时候,成绩确实天上地下的,一定怀疑自己是不是智商有问题。
实事求是地讲,作为一个普通人,普通大众中的一员,我们的智商都差不多,根本没有到了拼智商的程度。
更让你崩溃的是,学霸永远看上去非常的轻松,甚至有点吊儿郎当。而你,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上更多补习班,刷更多的题,但还是只能仰视学霸。
有句时髦的话,你不是不努力,而是你努力的方向不对。
用在学习上,就是,你不是不努力学习,而是你学习的方法不对。
过去几十年来,科学家们通过实验研究多和对学习高手的观察,结合心理学特别是脑科学的进步,可以说是发现到了学习的秘密。简单的说,学习是个技术活,而这个技术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来掌握的。
如何成为一个领域的顶尖高手,答案是,一万小时定律,这个说法出自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Gladwell)的《异类》一书,意思是,天才是可以练习出来的,要练习一万个小时。
这里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练习要有方法,才能有效果。这种练习的方法,就是“刻意练习”。首次提出“刻意练习”是佛罗里达大学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如何才能做到刻意练习呢。
第一, 只在“学习区”学习。
心理学家把知识和技能分为层层嵌套的三个圆形区域,最内一层是舒适区,就是我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最外一层是恐怖区,就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中间一层就是学习区,就是适合现在学习的技能。
比如一本书,你看,觉得作者讲得太浅了,那这本书对你来说就是舒适区。如果一本书,看完以后看上去每个字都认识,连起来是什么意思就不知道了,这就是恐慌区。如果一本书,看完之后,部分能理解,部分需要思考之后才能理解,这就是学习区。
如果想要学习能够促进你的成长,选择学习区的知识。不要去选舒适区的,舒适区实在重复。更不要去选恐慌区的,恐慌区的书,大概就跟梅超风练九阴真经下半部,结果练出了九阴白骨抓。根本原因是,九阴真经的上部分比下半部重要。梅超风没有在自己应该的学习区练习,先跑到了恐慌区学习,结果大相径庭。
第二, 掌握套路
套路是什么,其实就是重复性的东西,比如我们每个人都背过的九九乘法表,记住了九九乘法表,再遇到更难的题目就会简单很多,因为你不用再去想三七是二十一还是二十三。
就像有人分享自己学英语的秘诀,就是把新概念英语四册全部背下来。这是连老外都叹为观止的方法,很笨的方法,确实把英语学习的非常好。回过头来看,其实是一种捷径。对于英语的学习,我们常说要有语感,语感是怎么来的,就是通过大量的大练习,刻在脑子里,变成了长时记忆的。
工作之后,有段时间我非常喜欢看美剧,把工作的之外的时间都用来看美剧了。当然,看的是带字幕的美剧。等我考研的时候,边工作边复习,英语根本没怎么看,考试的时候,很多的题目你要问题为什么要这么回答,我也不知道,我就觉得应该这么回答。考试的成绩还不错。回过头来看,就是因为大量的看美剧熏陶出来的语感。
科学家把我们的记忆分为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保存的时间很短,很容易被遗忘。要把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就需要重复地去记忆,特别是短期内重复记忆,这样就可以把短时记忆的内容转移到长时记忆的区域,变成了我们的认识。
第三,随时获得反馈
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在学习英语,一直在埋头苦干,干了一万个小时,结果发现自己的发音一直是错误的,学都不知道那个地方的口音。如果他能够在学了一段时间就去跟其他人交流,那也不会在错误的道路上狂奔。
最常见的反馈就是测验。信大家都有过单元测试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的经历,考试成绩就是你的学习的反馈。估计除了高考的试卷不用再去改错题之外,其他的试卷错题还是还要改的,还是要去查漏补缺的。这就是对学习效果的反馈,通过反馈能够知道那些知识掌握了,那些知识欠缺需要补上。
另外,反馈要及时,要在学习过程中设置很多个反馈点。
第四, 刻意学习不是娱乐
学习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件反本能的事情,特别是在当下这个诱惑太多的时代。
我们常说的寓教于乐,那也是得有兴趣,真正享受学习的人,寓教于乐的方法才能轻松学习。
想一想自己上学的时候,老师讲课的时候,昏昏欲睡,直到老师讲了个笑话,立马就清醒了。下课只记住了老师讲的笑话 ,老师讲了啥课,早还给老师了。
想要掌握一门知识,最简单的方法是找到关于这门学科的教科书,从头到尾扎扎实实地读几遍。
总结一下,刻意学习,找到自己的学习区,要做重复性的练习,要及时的反馈。不能求快,慢慢地稳打稳扎才是最高效的学习方法。
所以,想要在一个领域成为顶尖人才,需要刻意的学习,有方法地去学习。
现在你知道该如何开启自己的学习了吧。那就赶快行动起来吧。
#图文创作打卡挑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