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喝多了,个人修为的这些道理自然会懂得

茶喝得多了,慢慢就懂得,对自己得多些修炼的要求,懂得要进行个人修为的多层面更深度的觉知觉醒和训练成型。而且,这种修炼,在未来时代里,一定是一种必要,一种自觉行为,甚至是,一种时代的日常时尚。

通过品茶论道,可对身体、心灵和思想进行更深尺度的自我革命、自我提升、自我超越。通过爽爽喝,深深想,在感性觉知与理性逻辑思维的双向训练中,融合着好好干,完成个人修为的提升与定型。我想,这是茶圈混久的人,对自己的一种内在要求,我想这也是个人修为的内在发展逻辑。

一、身体觉知的开发与完善

于身体而言,通过眼耳鼻舌身等各种感官,我们对外在的世界进行感知,但身体的视听嗅味触等觉知的敏感度是需要不断开发训练的。即便先天的底子不错,不经后天训练,也是用进废退。品茶,就是一种很好训练身体觉知的途径。茶内质丰富度,受品种、产地、生产环境、气候等条件影响产生的差异度,工艺的精细度,与外在冲泡环境和器水人等条件的紧密关联度,足以训练一个人对外在物体的深度觉知,当真正懂茶、熟茶后,身体的觉知体系基本已被提升到非常高的维度,对外界的精细感知力、敏感度会成型为一种体系性的能力。

这方面的觉知,有很多修行路径所不具备的优势:其一,舒服的体感。打开身体觉知的方式还是挺多的,茶算是一种比较平和、较能令人舒服的载体,用其形成人与自然、与世界的链接通道,是不错的选择。其二,康养的功能。茶对身体的好处,在现代的分子技术分析上,已得到充分证明。其三,美的觉知。茶之色香味及其负载的雅趣、文化,是足以支撑起美的觉知盛宴。这方面的修习,对一个人训练精细、精美的能力,是有极大好处,而且因美的能力修习,也更同步修炼了人的当下专注力和感受力。其四,体系性觉知。茶的丰富度、精细度、差异度、复杂度,足够支撑一个爱茶的个体建立一个富有体系性的觉知系统。

相比于花、烟、酒和乐,或者其他的器件,能让人在视听嗅味触等觉上全面开发身体觉知,在与身体的互动是较舒服、较健康方式,在精细度上能细分到分子层级,能在自然山场、树种、气候等方面和人的身体、心理关联度这么大,能有巨大差异性和丰富性,也有极大的多元辩证统一性的,是基本没有的。而茶,恰恰是很简单就能给予。只要你愿意接近,你的身体就能舒服轻松地开启并通联。如果一个人真愿意一个层级一个层级用心入茶,我想,此时的你,在身体觉知上已是一个很牛的人,舒服、安康、美的情操和体系性的觉知系统开发,样样都有,样样开发到较佳状态,基本上是有很多人需要仰望和崇拜的。

二、心理的塑造与完善

人的心理都是物化实践历程的浓缩。高于自身体验的心理活动,是难以定型的。

从品茶中,可以成型不少的性格品相。

1、令人舒服的人格特质。只要有了深刻的舒服的品饮经验,一个人应该会慢慢明白令人舒服有多么重要。茶本身的色香味以及茶空间的雅致灵性,在有足够的体验之后,相信足以激发一个人形成同等品质的人格特质,在言行举止,穿着形象,思想净度等等皆会表现出来。

2、有美学基础的情趣品位。一个人有通过某些层次的美的东西进行接触和训练,比如,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修行美、利他美等等,与都没有这些经历的人,还是有区别的。茶之美,连着自然本身、连着身体、连着艺术、文化、生活和修行等,是一个十分有美学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而且有很长的美学美育训练链条,是一个很难得的美育载体。从亲身感受感悟看,美育对形成好的心理素养十分重要,不仅能提高人的情趣品味,在某种程度上,还有助于人形成更高维的有益于社会和人类的良知和善恶观。

3、宁静平和的性格特点。茶之静、之和的功能,已是公认,在此不再细说。

4、多元融合的特质。陆羽在《茶经》里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为用,因显寒性而非燥,故更能起宁静平和的功能;作为品饮、品鉴之物,那对于欲修炼精行俭德的人是最适宜,大有用处的。所以借茶,可以修炼多层面的融合,如茶。可以修炼精美与随性,休闲与笃行、行动坚持精进,放松与努力,刚柔相济,简约与丰富,修己与利他,等等更辩证多元融合圆融的性格品相。

这些特质要修炼成,最终均需以心理能量、心理习惯表征出来。我想这里重点谈谈心力,主要是谈谈人的心理转念的能力。转念,从现代脑神经学和认知心理学看,其实就是大脑神经元网络怎么训练、强化和最后基本定型的过程。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一定会遇到无数事情,无数的人物,一定有可接纳,也有不可接纳,不愿接纳的,那么人如何通过转念的训练,逐步定型成前面讲的几个性格品相,这是个不小的学问。

为什么要转念,转向哪里,怎么转?一是原因。为了生命更有价值点。不转,身体和内心永远活在淤堵、埋怨、纠结里,那就跟自己过不去,短短生命就耗费掉了。二是方向。转向让自己舒服的方向,转向利他、利大众的方向,那里有无限的生命价值。三是办法。时时转,时时修正自己的神经元运动路径,以至促使新的神经元突触不断形成链接,并形成较稳定定型的运行模式。

三、思维的开发与完善。

论道,一定是思维深尺度的开发与不断完善。无论是从品茶中感受和训练出的身体和心理的内在作用机制,还是在日常的为人处世、做人做事中总结出的内在机理,其内在的道理一定是相通的。

虽说“道可道,非常道”,但从更具象,当然也还比较深度的思维里,还是能罗列出一些的,包括:本质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经济思维、灰度思维、精致思维、利他思维,等。

这里详细说几个:

经济思维。从人的经济属性看,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但资源却是有限的,这将导致稀缺。好东西大家都要,就产生合作和竞争。合作与竞争的人多了就产生了市场,也产生了价格,相应也就产生成本和收益。你的劳动在经济链条中能否收益、怎么收益以及怎么产生收益最大化等等。经济链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要素,对一个个人起到很大的决定作用。你在链条中的位置和能量,决定着你的思想和行动。你懂得经济学里的边际成本递增和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将能更好做出决策。

本质思维。一句很流行的话,一个一分钟看穿本质的人,与一个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人生。宇宙中的所有一切,都是有结构和趋势的。那么结构是什么?包含着时空、属性、要素、关系,而且这样的结构,是随着时局、形势,不断辩证螺旋式演化。每一种现象之后,都有其内在的本质,需要不断训练分析判断。

灰度思维。人的认知世界,其实是一种认知意象,这种意象的对错,靠什么进行评判?世界上存在的观点很多,根据客观世界的实际情况、根据某个阶段的权威认定、根据多数人的判定,等等。这些标准,没有一个是僵死的,绝对不变的。那么对于一个成熟的思维而言,大家都知道,一个人越成熟,越能发现,现实中的很多事,往往不是非黑即白,在黑与白之间有一个区域叫灰度区域。人成熟与否有各种各样的判断标准,其中一个标准就是:处理事情的时候能不能告别黑白的简化思维,而是用灰度思维去思考。所以把握好“度”远比纠结对错要重要的多。为人处世善于把握分寸,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艺术。

利他思维。从行动上看,利他是觉悟的必要过程,非仅为觉悟后的愿行。利他需从日常点滴开始,但利他也是有技巧有方法的,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从内心修炼上看,古人已说得很好。老子的《道德经》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里“慈”字好理解,就是一种慈善、慈悲、与人为善、怜惜心、同理心等;“俭”字,我想,就是简约,寡欲,能控制自己无尽的欲望,能舍弃的尽可能舍弃,留下较有利于生命成长、发展的即可;“不敢为天下先”,这得结合老子的其他书进行理解,《老子》有云:“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也即以天下百姓的利益诉求为先,而不是以自己的需求、欲望为先。所以“不敢为天下先”,就是把自己的利益欲望需求摆在后,先天下之忧而忧,而不是时时想着把自己的欲求凌驾于天下人之前。因此,对于普通人而言,真正做到利他,就得在慈善、寡欲诚意正心和心怀他人、心怀天下苍生方面,对内心进行不断修正。外在行动与内在心念都到位,方为利他的最佳圆融状态。

这类的深度思维不少,但都需不断训练,可事实是,我们时常发现,为了逃避真正的深度思考,很多人愿意做不需要思考的任何事情。

因此,通过品茶论道,时常启动元认知底层逻辑,训练和提升深度的系统性、体系性、结构性认知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四、行动的训练和定型

所有知道的东西,都需要在实践中进行验证、修正和定型。从知茶练心懂理论道,每一步都需要实践的配套,而不是纯粹的空想空谈。

品茶。是一个层次一个层级训练出来的,最终完成身体觉知和认知体系。整个过习茶八个阶段的提法:“一段”形成主见;“二段”重归迷茫;“三段”包罗融合;“四段”补缺补漏;“五段”化繁为简;六段”运用自如;“七段”放下与入道;“八段”回归生活之茶。这是在不断实践练习、修习或者说品饮品鉴里慢慢学会,并逐步成型定型为体系。

练心。心也是一个层级一个层级地修炼起来的。心是一个更加复杂的结构体系,涉及大脑生理过程、认知学习过程和行动的强化过程。修心的渠道非常多,各大流派学派都有较为严密的体系。我们这里说说茶修。要借茶修炼一颗令人舒服之心、精致的审美之心、宁静平和之心、多元融合之心,是得借物,从觉知自我之心开始,然后在杂乱中逐步澄明,时时转念,填充正念,最后形成有茶精神、茶特质的心理性格品相。

懂理论道。这是思维的高层次练习。就借茶而言,除了茶的练习感知感悟外,更重要的是要结合所见之人所历之事,时常提炼梳理总结,方能有所收获。这前提是敢于去见人见事,敢于去尝试和担当,敢于向生命的其他领域和高度迈进。

最后总结一下:

因此,一个人如果愿意入茶,并把茶的感知、精神、道理结合于日常的做人做事行为中,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修为,我想这样的人是可以成为修炼境界较高的新时代人类,是一个在人群中能较好崛起的茶牛人。如果一定要给这样的人一个称呼的话,我想,精致利他主义者,是十分合适的。而修炼成这样牛人的方法,我想,称其为新时代格物心学,也算蛮合时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