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师发展大会:数智时代教师角色将被重塑
为响应国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号召,为新时代教师发展聚力献策,5月15日,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指导,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与未来学校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未来教师发展大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大会主题为“新时代 新教师 新征程”,旨在通过对教师发展、教师培训、教学评估等方面的交流研讨,以及对教育热点话题的分析解读,定义疫情后新时代背景下新教师的使命、特征、素养,用教师的发展助力学生的全面成长;同时,为教育领域人士搭建分享交流平台,共同推动教育的进步。
数十位国内外知名教育专家、学者、一线教育工作者出席发布会,以主旨演讲、圆桌论坛、专家对话、工作坊等形式,就教育前沿话题展开多元、深入探讨。全国近300位教育领域管理者、一线教师、教培机构负责人参与大会,共享教育思想盛宴。
变革时代,教师队伍建设需多方合力
教育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近年来,社会的变革、科技的进步给教育带来深刻的影响,新技术、新媒体在为教学赋能的同时,也使教育工作者面临新的挑战。当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启新征程,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0年5月,在疫情对教育带来冲击的背景下,新东方与未来学校研究院联合主办了以“新教育 新思考”为主题的线上教育研讨会,邀请到了国内外数十位知名教育专家、学者及行业精英,就全人教育、家庭教育、健康教育、在线教育等六大热点话题展开探讨,为后疫情时代的教育发展指点迷津,为教育工作者鼓舞信心,在行业内取得良好反响。
经过疫情爆发后一年来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工作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亟待探讨与解决。在此背景下,第二届未来教师发展大会应运而生。
“不管世界千变万化,教育的本质不会因为科技的发展而改变,老师传道受业解惑的责任不会改变。但面对新的时代环境,老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必须改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在发言中表示。站在教育变革的十字路口,探究教师的使命、素养和定位,正是本次大会的举办的初衷。
“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高与低、发展水平的高与低,直接决定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学校的办学层次。”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副总裁张戈在大会致辞中表示,新东方将通过本次大会,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献策献力。
“教育正处在三分天下的格局之下,校内、校外和线上各占三分之一,这三者之间应该是相互补充,融合发展的关系,彼此应持开放心态,能够有互相学习、探讨和研究的空间。”未来学校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教育智库网总负责人郑德林表示。
着眼长远,专家学者把脉教育变革方向
步入教育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老师应具备何种素养,如何培养好老师?主旨演讲环节,教育专家学者根据国家政策方针、全球发展趋势,解读新时代的教师发展要求与方向。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中国民族师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专家组成员鲁子问基于“十四五”规划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部署,提出了教师发展的愿景、挑战和方向。他指出,面对技术挑战、社会挑战和国际挑战,教师应该从三方面努力奋斗,一是根据国家要求,提升师德践行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二是提升跨文化教育能力,促进国际沟通与合作;三是关注个体的发展。对于英语老师来说,“人文素养正在成为英语教师不被取代的关键素养。其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跨文化素养、国际理解素养等至为关键。”
山西师范大学校长杨军,结合全球视角下未来教育的特征,从历史、人文、科技3个维度提出了教师必备的12大核心素养。历史维度上,老师应具备大历史观素养、世界历史素养、全球素养和民族素养;文化维度上,老师应具备师德素养、语言素养、共情素养、终身学习素养;技术维度上,老师应具备学科融合素养、信息技术素养、教学关系设计素养和知识链接素养,形成“大教学观”。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系统阐释了面向未来新教师的角色定位与使命。他表示,不论科技如何发展,对老师的基本要求没有变,作为老师应具备两个本领,一是纵向的,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打通,二是横向的,拥有给学生纵横捭阖讲解知识的能力。为此,老师必须终身学习,拥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在此基础上,面向未来,老师要深刻理解世界的发展趋势,并保持开放的心态,引导学生理解社会发展,有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有知识更新的能力,不断带领学生进步,同时老师要有足够的人性温度,让学生沐浴在对美好事物的接纳和期待中。
立足当下,探究新时代教师的使命与定位
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教育经历深刻的变革,教师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圆桌论坛环节,教育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探讨了教师在时代变革中的定位,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疫情的爆发和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是当下影响教育发展的最大变量。对此,剑桥大学英语考评部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屈敏表示,疫情影响下的新时代、新环境,科技为我们的教学和学习提供了更多赋能,也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清华大学基础科学讲席教授、《最强大脑》科学总顾问刘嘉,则从脑科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强调了教师“育人”职责的重要性,他表示,教师已经站在了新的十字路口上,未来教师的主要职责将从教授知识转变为锻炼思维和培育三观,帮助孩子成长,教师迈好这一步很关键。
“教育最重要的资源不是楼房、课桌,而是人。”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所所长、北京市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委会理事长苏婧也认为,不同学段的教育是相通的,好的教育能达到心灵的共鸣,“我们无需用知识的多少来评判老师,而要站在培育人的角度看待。”学前教育老师一方面要像教育心理研究者一样和儿童相处,同时也要像教育家一样为儿童提出策略和方法。
原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同样强调了智能时代的教育中“人”的重要性。他认为,不论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教育主要是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一个好学校其实就是一群好老师。山西师范大学校长杨军,则从实际工作出发,道出了地方师范院校在吸引优秀学生和老师方面的困境。
从老师教书育人的本职出发,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对老师提出了两点朴素的希望,一是把课上好,帮助落后的孩子重拾学习的信心,帮助有潜力的孩子成长成才,二是培养学生的个性、性格、品德和健康的身心。而无论时代如何变革,好的教育的核心依然不变,那就是爱和温度。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副总裁张戈则在总结中表示,不论从事何种领域,面对哪个年龄段的人群,教育工作者都要心中有爱,有同理心,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不断推动教育的进步,培养出面向未来的人才。
聚焦核心,四大维度探究教师成长路径
专家对话环节,嘉宾基于专业视角,围绕教育科技、教育测评、教育公平、教育生态四大热点话题,对教师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科技日新月异,深刻改变着教育的方方面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冯晓英,翼鸥教育创始人兼CEO,教育科技领域天使投资人宋军波,天利教育副总裁、课程帮总经理詹毅,在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国际合作部总经理陈庄的主持下,就“新技术背景下的教师发展”展开探讨。冯晓英指出,新技术助力教师专业发展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模式的转变,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变革和转换;二是范式的转变,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范式从理论驱动、经验驱动转为数据驱动。宋军波则坦言,“互联网带来的问题必须要用互联网的手段去解决,让学生断网,不能解决问题。”新时代,培养创新型人才,老师要教会学生通过互联网学习,老师也要学会用互联网发展自己的教学能力。
随后,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测量评价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生、ETS中国区总经理王梦妍、剑桥大学出版社中国区副总经理吴逸翔就“基于精准测评的教师教学改进”话题分别进行了主题发言。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国际教育培训事业部副总经理宋鹏昊担任主持。
张生指出,在教育中,评价体系也无处不在。“我们在不断地评价学生,不断地评价老师,但有没有想过学生的负担会越来越重”,在他看来,只有正确地认识评价,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评价,未来才有可能不需要再讲评价。王梦妍和吴逸翔两人则从自身的职业经验出发,讲述了对测评的认识。王梦妍指出,当教师在拥有了测试的相关知识后,就不会将考试孤立看待,而是把测评当作一个过程性的评价,进而以考促学,以考促教。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一环,备受公众关注。围绕教育公平与教育公益,教乡村孩子写诗歌的公益组织“是光诗歌”创始人康瑜、十余年前“背母上学”打动无数人又回到乡村从事教育事业的刘秀祥来到现场,分享了在乡村教育一线的所见所闻所感。康瑜认为,诗歌不只是诗歌,更是乡村孩子可以去使用的工具,陪伴自己渡过漫长的岁月。“当一个孩子观察这个世界的内在视角改变,未来才会有更大力量改变外部世界。”刘秀祥同样认可精神的力量对乡村孩子的重要性,“任何人都有一个欲求点和需求点,把这个点找到,你就能撬动他。”对于大山里的孩子来说,这个欲求点就是改变命运的渴望。
“社会并不完美,认清依然热爱,知难仍然行动。正是因为有这些麦田守望者们,才能守望着我们每一位乡村学生的生活,守望着他们的未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公益事务总监谷田表示。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多元主体的参与。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教育格局已成为社会共识。其中,各方的界限和责任,亟待厘清和探讨。大会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保护儿童及家庭教育服务中心主任龙迪,清华大学幼儿园园长晏红,北京市民政局二级巡视员、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心理专家组长、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会长张青之,分别从三方角度发表了专业观点。
龙迪提倡家校携手,温情共育,并提出了具体的指导建议,她认为,学校和老师不应该要求家长来做老师,家庭不能成为作业作坊,而政策和制度也要给老师足够的时间、空间过家庭生活。晏红也认为,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教育能力,是教师完成教书育人使命的重要能力,教师与家长需要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张青之进一步补充道,家校社共育的教育生态中,社区的作用不可或缺,重要的是在社区汇中培养一批心理服务的骨干力量,让他们承担家庭和学校无法承担的育人工作。
携手参展机构开展公益捐赠,助推教育公平
最后,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教学管理部总经理、新东方教师发展研究院院长汪珺,做了教师发展相关分享。“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创新和变革的时代。教育应该帮助人们为那些目前尚不存在,也无法清楚定义的未来工作而做好准备。”汪珺首先基于21世纪核心素养下的大教育观,阐释了新东方教师的六大核心素养,即信息科技素养、学术研究素养、自主发展素养、职业道德素养、教育教学素养、人文社科素养。
接着,汪珺指出,信息时代,教师面临一系列挑战,教师的角色也必然转变,从学科教育到全人教育,从教学科到教育人,这是未来教师的核心素养。新老师的成长,将经历从有经历的老师、到有经验的老师,再到有理念、有影响力的老师,最后成长为一位有智慧的老师,最后,她与在座共勉,“后疫情时代,作为教师,我们要从一个生存者,进化为挑战者,最后变成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