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朱公的二儿子在楚国因过失杀人被判死刑,...

陶朱公的二儿子在楚国因过失杀人被判死刑,他想派挥霍成性的小儿子带着大量钱财前去营救,却被善于持家的大儿子拦住,要替老小前去。陶朱公勉为其难地答应了,不料却害死了二儿子!

消息传来后,陶朱公不哭反笑:“我早就知道,他一定会害死他弟弟的!”

邻居们很奇怪,问他是如何知道结果的?

陶朱公解释说:“老小从出生就锦衣玉食,让他前去,必然不惜金钱,所以能救出他哥哥;但老大从出生起就跟着我艰辛创业,深知每一文钱来之不易,十分珍惜,自然不舍得大把花钱,所以会害死他弟弟。”

邻居就更奇怪了,既然知道老大会害死二儿子,为何不阻拦他呢?

陶朱公叹了口气,道:“二子杀人,为人偿命乃天经地义;我横加干涉,讲的是自己的人情,违背的却是世间的律法,破坏了公正。所以我才没有阻止老大去啊!”

邻居不以为然,认为生者比死者更重要,陶朱公这么做不仅无情,也是短视的表现。

陶朱公笑笑不语,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

不久,长子从楚国带着二弟的遗骸回来了,向陶朱公汇报了在楚国的经历。陶朱公不置可否,而是宣布要分家。

长子以为父亲责怪他没能救回二弟,痛哭流涕让他收回成命,陶朱公却说:“富贵在天,生死有命,你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我并没有责怪你的意思。我提出来要分家,是因为我看到了你自立门户的能力,而不是驱逐你。”

陶朱公有家财万贯,他把绝大部分家产都给了生性大方的小儿子,仅仅给长子留下一本账簿、一个量器和1000金。

大儿子有些不服气,陶朱公对他说:“你从小跟我受苦,养成谦卑庄重的品行,尽管有了万贯家财也从不挥霍,深知每一文钱之不易。所以,哪怕什么都不给你,你也能挣来万贯家财。”

小儿子则有些得意洋洋,陶朱公却说:“虽然万贯家财都给了你,但你自小锦衣玉食、挥霍成性,这些钱你终究是守不住的。为父希望你能拿这些钱财,多交朋友,广施善缘,如此方能保你一脉香火。”

作为帮助越王勾践复国的功臣,陶朱公(范蠡)深悉人心,更知“知人善用”有多么重要。

大儿子跟着他颠沛流离,白手起家,助他成为富甲天下的陶公,其人不仅能吃苦耐劳,也有赚钱的能力。如果让他从头再来,不过是重新走一遍以前的老路;而若是给他万贯家财,就会像救他弟弟一样,不舍得投入,一心只想守着钱财,反而会因财而生祸。

小儿子从小含着“金钥匙”长大,想让他像长子一样勤恳创业,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陶朱公就依照他的“挥霍”性情,帮他量身打造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前程。

因为陶朱公对两个儿子的秉性、能力和品行十分熟悉,所以才能知人善用。

后来,陶朱公的大儿子从山东迁移去了河南,果然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富翁;而他的小儿子则广交朋友、左右逢源,成为鲁国的贵族,香火鼎盛。

这个故事出自相学奇书—《人物志》。

通过这个故事,古人告诉了我们一个受用千年的道理:最英明的帝王或领导者,他们最擅长的就是“知人善用”!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快速“知人”并“善用”呢?

《人物志》中说:文才本于辞藻丰富,辩才始于口齿伶俐,仁爱出于慈善怜恤,好施生于大方,谨慎生于畏惧,廉洁起自不拿别人的东西。从小就表现出上述品质的人,注定是聪慧而有成就的人。”

而对于成年人,要想看他一生有没有大成就,能不能做得了大事业,就要从多个方面来考察。具体下来归纳出以下几个方面:

如果我们想知道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可以向他含糊地提出某些问题,然后看他是否能迅速分清头绪,给出条例清晰的解释。

如果要观察一个人的应变能力,可以出其不意地连连追问他,直到对方无言以对,再复盘他的表现力。

如果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忠诚,可以和他背地里策划某些机密,并以此询问他的朋友、家人,即可得到答案。

如果要判断一个人的品德,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来直去地提问,看他的眼神是否闪烁、回答是否果断直接?

如果你想找一个廉洁的属下或朋友,可以让他单独外出办理有关钱财的事,或者把钱财交给他,或者把有利可图的事情交给他,从他处理事情的方式也可以看出他是否廉洁。

而你若想找一个有勇气的下属或朋友,就突然告诉他危险就在其身边,这样就也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有勇气了?

以上是源自《人物志》等古书的智慧,为历来身居高位者必修的奇术。诸葛亮的观人术、曾国藩的相面说,其源头都来自于此。

如果你对古代传统文化感兴趣,或者对如何提升领导水平有需求,希望和不同的员工或部下打成一片,建议看看这部白话版奇书。

#历史的细节##文化自信#

(0)

相关推荐

  • 黄金千两救不了儿子性命?范蠡丧子悲剧背后的权谋和道德

    韩非子曾有一句极其深刻的名言:'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一个平等而稳定的社会秩序应该是高于一切的,哪怕是王子犯法,也当与庶民同罪. 然而在中国历史上,文人们总是靠笔杆子扰乱法制,侠客们总是用暴力触 ...

  • 财物何用:陶朱公的儿子们

    钱重要还是人重要?这个问题恐怕见仁见智. 换一个问题:钱重不重要? 2009年,有一部风靡一时的电视剧<蜗居>,剧中人都面临着形形色色各种选择,也因着这些选择而导致了不同的命运.若论谁最引 ...

  • 范蠡:《陶朱公商经十八法》

    导读: 范蠡,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之一. 他的师傅是文子,文子可能大家都没有听过.先带大家了解下,老子(李耳)有两个 ...

  • 潘星录楷书《陶朱公三致千金遗训》立轴

    潘星录楷书《陶朱公三致千金遗训》立轴

  • 范蠡《陶朱公生意经》

    生意要勤快,切勿懒惰,懒惰则百事废: 价格要定明,切勿含糊,含糊则争执多: 费用要节俭,切勿奢华,奢华则钱财竭: 赊欠要识人,切勿滥出,滥出则血本亏: 货物要百验,切勿滥入,滥入则货价减: 钱财要明慎 ...

  • 走进上华街道石港塘村:上谢自然村发现陶朱公遗址

    走进上华街道石港塘村:上谢自然村发现陶朱公遗址 石港塘村位于上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2500米,村民委员会驻石港塘自然村,村以驻地得名.区域面积1.62平方公里,耕地1497.7亩,养殖水面176亩.辖 ...

  • ​陶朱公致富《十二戒》

    ​陶朱公致富<十二戒> 勿鄙陋,勿虚华,勿优柔, 勿强辨,勿懒惰,勿固执, 勿轻出,勿贪赊,勿争趣, 勿薄育,勿昧时,勿痴赁. 五字商训: 天,地,人,神,鬼. 天:为先天之智,经商之本: ...

  • 范蠡晚年,二儿子在楚国杀了人,被定死罪。...

    范蠡晚年,二儿子在楚国杀了人,被定死罪.范蠡深思熟虑后,决定让小儿子去救人,不料大儿子竟"以死相逼",范蠡无奈,预言:你若去,你弟弟必死...... 事情是这样的,<智囊全集 ...

  • 陶朱公商训

    陶朱公<商训> 能识人.知人善恶,账目不负. 能接纳.礼文相待,交关者众. 能安业.厌故喜新,商贾大病. 能整顿.货物整齐,夺人心目. 能敏捷.犹豫不决,终归无成. 能讨账.勤谨不怠,取行 ...

  • 商圣陶朱公生意经,经商十八法、商训、十二戒、三谋三略、大商之道

    <陶朱公经商十八法> 生意要勤快,切勿懒惰,懒惰则百事废. 接纳要谦和,切勿暴躁,暴躁则交易少. 价格要订明,切勿含糊,含糊则争执多. 账目要稽查,切勿懈怠,懈怠则资本滞. 货物要整理,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