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三大战役”(春秋战国篇)
三这个数字,在中国古代乃是一个很重要且吉利的数字,很多成语和典故都用到了它,如日上三竿、退避三舍、一日三秋、酒过三巡,三生有幸。古代外臣朝见天子,讲究三跪九拜;夫妻合卺需要三叩首。至于其中缘由嘛,涉及到方方面面,首先是古代以单数为阳,三本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数字。然后还有三在道经中有这么一段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见三这个数字的重要性。
三
然后,在历史上,我们也有很多与三相关的事件、地理和人物,比如汉末三国,儒释道三教,还有明代三大才子,三山五岳等等。所以,人们在总结历史和人物时,三乃是比较常用的一个数字,当然,四也很常见。
而相比于其他方面,“三”被用来总结战争中的次数也很是不少,比如历史上有很多版本的“三大战役”,当然一般专指的三大战役乃是解放战争中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三次大战,我党凭借三大战役的胜利解救了全国苦难百姓于水火。
接下来,我们就简述一下,历史上那些著名的“三大战役”。
1、晋楚争霸三大战役
春秋时代的主旋律便是楚晋两国争霸,而两国争霸过程中发生了三次大规模战役,三次战役的结果不同,最终也带来了不同的结果。
晋楚争霸第一次大规模作战,也是历史上名气最大的一次战役,乃是公元前632年,晋楚争霸中原的城濮之战,晋国联军以弱胜强,先退避三舍示弱骄兵,然后将楚军引入埋伏圈,再然后大败楚军于城濮,楚军也战力很强,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及时稳住阵脚,全军徐徐而退,军队损失不大。但是此战之后,楚国令尹子玉自尽,楚国短期内无力北上,一直到二十多年后才重新崛起争霸中原。而晋国凭借此战,奠定了天下霸主地位,晋文公也成了春秋五霸中最有代表性的霸主。
晋楚争霸
晋楚第二次大规模战役,乃是公元前597年,楚国卷土重来与晋国巅峰对决的邲之战。楚庄王厉兵秣马多年,在晋国经历了晋灵公时期的混乱之后,楚国实力俨然已在晋国之上。楚庄王于是率军北上,挑战当时霸主晋国,当时晋国和楚之间还有一个墙头草郑国,楚庄王攻郑国,晋国派荀林父来救,于是爆发了邲之战。楚军利用晋军将帅不合的缺点,果断出击,战胜了晋国,当然,楚国也有一定的损失。此战之后,楚庄王基本控制了中原,成了春秋时代又一位霸主。
晋楚第三次大规模战役,乃是公元前575年的鄢陵之战,这是晋楚争霸后期的一场决定性大战,前两次大战,谁赢谁是霸主,可是这一战,似乎没有赢家,楚国和晋国各自带着一帮小弟,在鄢陵进行了一场最为激烈的大战,首先是楚军利用天气进攻,然后晋军后撤数十里,楚军追击,晋军占据地利反攻,晋军还一箭射瞎了楚共王一只眼睛,郑将唐苟为保护郑成公败逃而战死。双方都损失惨重,翌日,楚军疲惫,见晋军阵型严整,就撤走了。此战,晋楚两国都有不小的损失,两国慢慢就开始走向衰落,晋国三驾马车战略疲楚,拉拢吴国制楚。楚国在各种因素下,很快就衰落了。随着东方齐国的复兴,南方吴国和越国的崛起,争霸的中心渐渐东移,而晋国和楚国再也没有掀起一场大规模战役。
晋楚争霸三大战役
2、吴越争霸三大战役
春秋末期,争霸的中心来到了东方的吴越两国。吴国率先得到了中原晋国的扶持而实现了崛起,经过数代耕耘,在阖闾和夫差时代完成了强国化。而越国在夫差后期,则实现了崛起,最终取代吴国成为末代霸主。吴越争霸总共经历了三次大战。
吴国在阖闾时代崛起后,大破楚国,有了北上争霸的实力,但是又害怕大军北上之后,国中空虚,会被身后的小弟越国偷袭,于是阖闾在公元前496年,发动了第二次檇李之战,但是却没有料到,十四年前轻松在此地击败的越国军队,发起了极其顽强的抵抗,吴王阖闾也被越国大将灵姑浮伤了脚趾,最终失血过多而亡。此战直接终结了吴王阖闾称霸天下的道路。
吴越争霸
吴王阖闾去世之后,夫差即位,誓要报仇雪恨,誓要完成阖闾没有完成的称霸事业,于是又对越国发动了战争,公元前494年,夫差在夫椒之战中大败越国,攻破越国都城会稽,俘虏了越王勾践。此战的意义在于,夫差大体上解决了后顾之忧,开始了北上争霸的道路。
夫椒之战惨败
夫差在黄池之会中称霸中原,却没有料到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的勾践率领大军攻打吴国,并杀了吴国太子。夫差只能匆忙回师,却因为士卒疲敝不敌越国,只能与越国求和,自此吴国开始衰落。四年后,公元前478年,越国卷土重来,笠泽之战爆发,勾践巧用计谋,让吴国大军分兵,最后率主力突然袭击吴军中军,致使吴军惨败。经此一战,吴国对越国的军事优势荡然无存,越国以弱胜强,实现了形势上的逆转。
3、齐魏争霸三大战役
战国中期,东方的齐国在齐威王带领下,文有邹忌改革,武有孙膑田忌,慢慢的崛起,对霸主大魏国形成了一定的威胁。齐魏争霸延续了近二十年,最终齐国以弱胜强,经过一场决定性的大胜,取代魏国,成为战国第二代霸主。
桂陵之战
齐国挑战魏国霸权第一场大战便是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经过数月抵抗,支撑不住,便向齐国求救。于是就有了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战役,孙膑设计,假意大军直取魏国都城大梁,然后在半道设下埋伏,伏击匆忙回援的魏国大军。一战全胜,歼敌数万,虽然赢得侥幸,齐国打破了魏国不可战胜的神话,打破了魏武卒横行天下的定律,这也预示着魏国衰落的开始。
公元前353年,齐国首胜魏国之后,又觉得自己行了,于是趁胜开始联合宋国、卫国,围攻魏国南部重镇襄陵,意图扩大战国,一举推翻魏国的霸权,襄陵之战就此爆发。魏武卒虽然在被埋伏的情况下输给了齐军,但是实力仍然是当世最强,远在齐军之上,面对阵战,齐军无力撼动魏武卒方阵,大败而回,不得已请楚国说和,才得以全身而退。此战之后,魏国霸业得以延续,齐国取代魏国称霸,还需要再等十年。
马陵之战
公元前343年,魏国为了确保在三晋的老大地位,攻伐经过申不害变法之后实力不弱的韩国,打得韩国抬不起头来,围攻韩国都城新郑。韩国不得已向齐国求救,齐国则在孙膑的计谋下,隔岸观火,坐视魏国和韩国血拼,待韩国主力耗尽,魏国军力疲敝之时,才发起对魏国的作战,仍然是老套路,假意攻取大梁,引魏军回师,然后又撤军,引魏军追击,最后,孙膑挑了个风水宝地马陵,设下埋伏,伏击魏国追兵。马陵之战爆发,齐军由于事先埋伏,大胜魏军,全歼了魏武卒精锐,庞涓身死。此战,齐国以弱胜强,将魏国拉下了霸主的宝座,成为了战国中期的天下霸主。
4、秦国一统三大战役
战国后期,秦国一步步从略胜一筹到独霸天下,最后到完成一统,历经了无数次血战,经历了无数次胜利,但是其中最为关键的、最具代表性的,乃是其中三场至关重要的大战。
五国伐齐之战
在齐国吞并宋国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诸侯恐惧,于是合纵伐齐,在燕国的组织,秦国的撮合下,秦、三晋、燕五国在公元前278年,开启了五国伐齐之战,燕军利用列国大军在济西牵制齐军,然后突破齐军侧翼,在济西之战大破齐军,然后攻取临淄,几乎灭亡了齐国,秦国在此战获利甚多,获得了陶邑封地。经此一战,齐国被拉下马,秦国占据了大量战后红利,一跃成为了天下霸主,这也是秦国崛起的最关键一战。
公元前262年,秦国南压制了楚国,东制住了韩国,打算一举破赵,去掉这个在军事上唯一对秦国有威胁的国家,实现对山东六国的全面压制,正巧,在秦国攻取韩国野王之后,上党地区成了飞地,韩国将其献给了赵国,秦国到嘴的鸭子飞了,自然不愿意,于是长平之战爆发,赵国派出廉颇迎敌,但是习惯阵战的廉颇对山地战不那么娴熟,主要以防守为主,丢失了许多军事要地,于长平固守,近两年后,赵国大约支持不住了,换取赵括上阵,秦军也换上了白起,赵括出击,被白起包围,最后结果是赵国惨败。此战之后,赵国虽然还有些余力,但是不足以阻挡秦国一统天下的脚步,秦国一统成了必然。
蕞之战
战国末期,魏赵在被秦军逼迫到无路可退之时,于是就组织起抗秦合纵,联合韩、燕、楚,总共五国,以赵将庞煖为帅,伐秦,绕开函谷关,经河西直取关中。兵锋直取蕞城,秦国吕不韦亲自指挥,先是夜袭远道而来疲惫的楚军,大破之,后又破赵军,于是五国先后退兵。蕞之战,秦国以一国之力战胜五国合纵,宣告战国时代的合纵制秦策略彻底失败,自此之后,六国合力也不是秦国对手,秦国统一已经提上了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