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我被同学打了!”3位妈妈的回答,影响孩子不同的人生走向
作者 | 张惠姗
在《婆婆与妈妈》综艺中,伊能静提起女儿被欺负:
“米粒被一男孩子撞了,跑去跟老师说,老师让男孩子道歉。之后,男孩子总是故意去撞米粒。有次,米粒上舞蹈课,小男孩过来把米粒逼到墙边,米粒站在墙边,很坚强地没有哭,还在很乖巧地跟妈妈打招呼。”
听到这里,秦昊哭了。
是啊,当孩子出生后,父母就有了软肋。
可是,仅有软肋还不够,还需要有盔甲:保护孩子的力量、引导孩子的智慧。
弗洛依德的后继者们认为,孩子的人格形成是母亲与孩子之间不断内化的结果。
对于孩子的成长,光有爱还不够,要帮助孩子构建自我。
当孩子被打时,你的态度直接关乎孩子的自我接纳度。
不知道为人父母后的你,对孩子被欺负时,有哪种反应?
当孩子被欺负后
故事一:
前两天,和朋友在外面吃牛腩粿条。
有一对母子坐在我隔壁,孩子估计读小学4-5年级。
孩子: 今天XX打我了。
妈妈:肯定是看你不顺眼咯,我也经常看你不顺眼。
孩子: 我没做什么。
妈妈:没做什么,别人怎么会打你?肯定是你自己做了什么的啊。
孩子: 我没有。
妈妈: 我说了多少次了!你去读书,是学习,不是去闹事的,你能不能不给我惹事!
孩子: 我真的没惹别人,他上次也打我了,你帮我去找他妈说一下好吗?
妈妈: 他老是要打你,那他就是个不好惹的人咯,那他家长肯定更不好惹啊,我去惹别人干嘛呀!我跟你说哦,你真要好好反省你自己了,啥事都得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
牛腩粿条上来了,孩子借着拿勺子,低着头,发出不满的砰砰响。
坐在一旁的我们,听着对话,面面相觑。
故事二:
叶子发现,在读小学六年级的儿子牛牛被欺负的时候,气炸了。
她在牛牛微信上看到有一连串辱骂的信息。
当下,叶子就火冒三丈,既气别人欺负儿子,又气牛牛不敢求助。
叶子找牛牛了解情况。
原来,是上次考试,牛牛没让班上的李同学抄答案,李同学就言语攻击他。牛牛不服气,告诉了老师。李同学被老师批评后,更加恼火,对牛牛恶言相向。
牛牛无力反抗,打又打不过,只能沉默。
这个事,找家长、老师没有用。
叶子想了个办法,她找来堂弟帮助。
堂弟长得三高五壮的,身上还有大块纹身。
她让堂弟放学去学校门口等,找到那个李同学,挥了挥花臂,警告道:不许再欺负牛牛。
堂弟走后,李同学一下子老实了。
叶子“大仇得报”。
故事三:
再说一个故事。
5年级的豆豆在公园被霸凌。
放学后豆豆和同学在公园里玩,一中学生路过,听到豆豆在嬉笑,以为在取笑他,发怒:“你笑什么?!”
豆豆被吓到,但尽力保持镇定,说:“哥哥,不是在笑你。”
中学生不由分说,一把拽豆豆进厕所。豆豆求饶、道歉,结果还是被重重打了几个耳光。
惊慌失措的豆豆哭着回家,豆豆妈心疼极了。
她说:“我们报警。”
豆豆看着妈妈流泪的脸,害怕地说:“要不别报警了,算了,也没受重伤。”
她告诉豆豆:
“没事我们不惹事,有事不怕事,妈妈会为你讨回公道。”
“被打了,心里会委屈,会愤怒,有时候小孩处理不了的,大人会跟你一起处理。”
“幸好你当时求饶了,不然,遭受的会是更可怕的……”
“感激你会信任我,告诉我这个事。”
豆豆妈当然知道报警,也可能找不到当事人,只是,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被欺凌后,父母的态度。
你的态度影响孩子的未来
态度一: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记得那天,坐在我隔壁桌的男孩,被妈妈否定指责时,眼神里透露出来的无助,它刺痛了我。
我想起有个来访者跟我说过的话。
小的时候,住在奶奶家,隔壁男生一直欺负她。
父母回乡下看她的时候,她哭着说,自己经常被欺负。
爸爸听了却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之后,隔壁男生的欺负变本加厉了。
除了被打,还时常被泼水。
因为一点希望也没有,所以不再求助,而是忍,也只能是忍。
向父母求助,等于被伤害多一次,等于再被羞辱一回。
多年后,长大的她,在咨询室哭着说,那种无望感,一直残留到现在。
后来回到父母身边读中学了,在同学群中,还是很自卑,融不进群体。
“大家都说我孤僻,但是我知道,这只不过是我在保护自己,我内心深处觉得自己不配,不断地自我否定,也不敢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很多年,我夜里都会做噩梦,本能地叫。”
对孩子来说,求助换来指责否定时,他们往往会选择独自忍受。
当忍受成了常态,霸凌者便有了通行证。
一切伤害也变得理所当然。
态度二:你给我打回去!
那打回去呢?
当孩子被欺负,不管三七二十一,要求他用暴力打回去。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制造条件也得上。
看过一个新闻,说孩子被打,家长跑到幼儿园里动起手来。
我经常在幼儿园里,看到孩子与同伴产生冲突。
不管三七二十一,在一旁的妈妈会忍不住出手,替孩子出头,告诉孩子,打回去。
可是父母要求了,孩子就真的打得回去吗?
有个妈妈说,儿子总被某个孩子欺负。
她劝告他,一定要打回去。
孩子特别胆小懦弱,她就跑到学校给孩子撑腰,让孩子当她的面打回去。
孩子居然还是站着不动。
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孩子不打回去?
因为没有底气啊。
为什么?
如果妈妈事事会跑到孩子的前头,有个动静就草木皆兵,孩子是永远无法学会独立面对挫折的;
如果父母总是打骂孩子,孩子习惯了被指责、被否定,他们自然会错误认为被欺负是生活的常态;
一个人内心强大,是需要安全感作支撑的,而安全感来自于依恋关系。如果亲子关系糟糕,孩子会很不自信,受到不公,也不敢为自己发声。
没有底气,孩子自然不敢打回去,当听到“给我打”而自己做不到时,给孩子带来的,是更大的不自信。
《游戏力》作者认为,对于受了欺负的孩子,如果情绪还没有调整好,即使是在家长的要求下打了回去,也不会因此对自己有更多的信心。
我们害怕孩子吃亏,但真正让孩子不吃亏的前提,是要让孩子有底气。
回击,要先有回击的力量。
这个力量,不在于拳头的大小,在于内心力量的大小。
只有当孩子对自身安全和能力有足够的信心时,反抗才真正有效。
态度三:我懂你,我们在一起。
当豆豆被霸凌后,豆豆妈先共情:
“我知道你一定很委屈了,突然被打。”
“你当时一定很愤怒吧,打又打不过,跑又跑不掉。”
“你求饶了,这是你当时能做的最好的办法了”
接着,豆豆妈表达了态度:
我会报警,当你需要帮助时,我会保护你。
豆豆妈传递出的信息是:我理解你当下的状态,我接纳你现在的无力感和哀伤,我接纳你现在的痛。同时,我会跟你在一起。
当孩子被接纳时,他的神经化学物质就会发生改变,平静的神经化学物质会取代压力激素,痛苦会慢慢消散。
真正能让事情变好的转机是关系的联接,是妈妈对这件事的态度。
你被打了,我接受你的无力,我不会逼着你马上要强大起来,我用爱滋养你。
孩子可以从态度里感受到自己是不是被爱和被保护的。
这种接纳,可以建构他们的安全感,帮助孩子更加坚定。
人生的路很久,我们给孩子留下的安全感,如明灯,哪怕有一天,他们会身处黑暗,也能给孩子照亮前路,留下温暖。
我们要怎么做?
孩子被“打”,父母心疼是一定的。那么,我们再来复盘下,到底该怎么做?
首先,要去区分,什么是冲突,什么是欺负?
如果只是冲突,不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伤害,可以让孩子自己学习处理。
我们需要的,只是倾听、表示理解:
“哦,听起来,你挺难过的。”
“你觉得你可以怎么做呢?”
.....
如果是被欺负了,可以这样做:
1、倾听孩子;
2、帮助孩子理解他们的感受;
3、引导孩子对事情做出回应;
4、一起看看作出的回应有没有效果。
如果上述做法没有效果,或者是被霸凌了,那么:
1、对孩子的感受与情绪表示接纳;
2、该出手了,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对于幼儿园的宝宝来说:
1、大叫,别碰我;
2、叫没用,就推开;
3、推不开,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
但无论什么方式,重要的前提是,要理解与接纳孩子。
理解是一种支持,接纳是一种涵容,这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滋养。
当一个人被这样滋养过后,会体验到爱的流动,会有修复哀伤的能力,会理解自己的情绪,会有能力帮助自己强大起来。
同时,让孩子知道,他是能得到帮助的,主动权掌握在他们手里。
“孩子要有不伤人的教养,但也要有不被伤害的气场。”
意外会不经意地到来,我们能做的是,让孩子有底气,这样才能对抗,才能尽全力保护自己。共勉。
——End——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