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我的母亲 || 作者 姜旭东

缅怀我的母亲

作者    ‖    姜旭东

自父亲离开我们一月有余,我几乎天天沉浸在悲痛之中,心无一日宁静,神无一时安稳,眼泪常常不干,夜里多晚梦见父母的影子萦绕身边,好象亏欠老人的太多,更觉得对不住父母。故身不由己地含泪撰写缅怀父母的一生。但由于自己文字能力的缺欠和感悟生活的肤浅,此文难以较准切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初衷。加之近日思想杂乱无绪,错字满篇,词不达意,敬请大家看后,理解为盼。

我的母亲罗氏(讳叔芳),一九四五年九月初五日生于通渭县义岗乡王儿村贾家湾社的一所团庄大堡子里。二零二零年正月十三日卒于会宁县青江驿马营岔,寿终正寝,享年古稀有六。安厝于西北山辛山乙向。
母亲小时候,由于外祖父勤劳肯干,脑筋聪慧,人缘好,有远见卓识,致使家道兴隆,产业旺盛,各事如意。持有:油房,粉房,染房,磨房。可谓粮田百顷,家财千贯,牛羊成群,马匹成圈。堪称地方富户,解放初定为地主。
但好景不长,正逢舞勺之年的母亲,也是及笄年华,巧遇了三年的自然灾害,也就是中国历史上饿死人的年代,一九六零年。国家有外债,天时不顺,庄稼欠收。老百姓生活难以度日。通渭县犹为严重,颠沛流离,南往北上,讨吃要喝。各村各社,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路有尸骨,其道难行。
母亲就是在这场灾难中,以讨要为生,流落到会宁县青江马营岔的。当时,我祖母贤惠善良,又怜香惜玉,把母亲收留家中。问明来路,谈及家史。祖母也为之伤心落泪。暂且缓住几日,以微簿米面打发回家,后又托人到义岗说媒联姻。一九六二年和父亲结为秦晋之好。
一九六三年我出生了,这年庄稼收成好,举国欢腾庆丰年,全家高兴迎蠢男。母亲有了我,喜出望外,越加的勤快,侍候公婆,小心慎重,里外打点,程序不乱。
我的母亲,人言善,面情软,遇事宁叫自己吃亏,不叫别人受损。做人做事通情达理。
一九七零年,正是十年动荡时期,生活拮据,母亲每日晨霜晓露,拔山爬埂,拾柴铲草,解决烧烟。横雨斜风,耕耘田间,烈日当头,疲劳回还。洗衣做饭,满脸笑颜。家务多繁,从无怨言。身着衣单,也不声唤。好吃好穿,留给女男。缝旧补烂,不厌其烦。
一九七二年,老宅院由于家口大,父母已和祖父母,叔叔,姑姑分开居住,那时候我们只有两眼箍窑,家徒四壁,饥不择食。母亲的衣服更是破烂不堪,母亲经常叹声载道,以泪洗面。
七十年代我的妈,拮据生活象苦瓜。
一把辛酸一把泪,三冬腊月数昏鸦。
满腹饥饿娘难忍,浑身鹑衣泪眼花。
粮站打来红薯片,跪倒灶门望红霞。
一九七三年,天大旱,人作乱,学大寨,走昔阳,千里百担一亩秧。地头放着缸,当时母亲,身单力薄,每日担水浇苗。风雨无阻,努力养家。头疼脑热,从不旷工。可每当年终结算,挣了劳模,失了年华。黑了天日,白了头发。仍然带来的是食不充饥,眼泪哗哗。
那年月原本天时不顺,年年大旱,多少有点收成,又遇冰泡,再加上人为的作乱,吃穿烧填(烧是灶用,填是坑用)样样不济。生活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母亲仍然不屈不挠,坚持不懈为父亲帮扶着这个家,和父一样承受着光阴与日子的艰苦重任。
母亲的一生,路径坎坷,生活艰难,苦不堪言。
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时逢礼拜日,母亲照例和往常一样,起得很早,和父亲商量,要父亲顶她在农业社出工担粪,她趁星期天推些面。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父母刚出门上工后,三个妹妹也醒了,因腹中饥饿,难有睡意。于是,折席签,点火玩。(就是把烂席签抽出来,在煤油灯上,点着,吹灭,点着,吹灭,也是无聊的玩法,)没想到酿成了大祸,点着了枕的棉衣,妹妹年小,也无智,情急之下,慌忙提起,目的要把火抖灭,结果火星溅到了棉被上,全部点燃。无奈中,跑到了老宅祖父睡的土窑里,祖母问其原因,才知我家发生了火灾。霎时间,浓烟大起,当全家全队人闻其烟味,跑到现场时,所有棉被都已烧光,荡然无存。母亲见状惊恐万分,二话没说,赶忙打扫现场。当时父亲气着发颤,一把提起我妹,摔在了当院,母亲含泪苦苦的哀求,你打孩子与事无补,孩子必定瓜着来,再不要打了,这一切都是命……母亲这时也哭了,哭得更加伤心。

就这次的失火,我看到了母亲的身影是那么的高大,高大的无人可比。

常言说,天打火烧当日穷,原本穷得叮当响的家道,经这样一折腾,就穷上加穷了。从此母亲寡言无语,只是挺起腰杆,忍痛承受着岁月的洗刷和承载着家庭的重担。
忆想当年我的妈,衣衫褴褛苦年华。
酸菜馍馍嚼日子,麦麸饼饼度生涯。
光阴过得亲人醉,错把黄连当西瓜。
夜夜常思春雨露,梦想云开赏月花。
一九八零年,春雷一声炸九天,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母亲像是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母亲笑了,笑的那么开心,说世事变了,天道伦回。仿佛自己又回到了童年的时代。思想上又勾起了小时候舅舅家那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幸福生活,心底里又泛起致富的浪花。激动着说,何一日咱们也和你舅舅家一样,家业兴旺,产业发达呢。这就是母亲的追求,也就是母亲的愿望。
从此以后,母亲更加起早贪黑,夜以继日的劳作,默默不闻的苦干,和父亲极力配合,肩挑日子,手转光阴。风雨无阻,手握犂锄,耕种山野,不停奋战。
母亲就是这样带着春天般的微笑和希望,寒暑往来,日出而作,完成了她平生想要的愿望和她一辈子的追求(温饱,富裕,)走出了黑夜,迎来了曙光。
母亲的针工比不上祖母,但从不甘示弱,经常黑明昼夜,不厌其倦的做枕顶(绣枕头两端的花),绣桌裙,绣被套,废寝忘食的为我们姊妹缝补衣衫。由于长年的劳累,母亲落下了眼疾病。
母亲的一生,非常上进,不甘落后。对农活非常扎实,锄刨耕作更加有序细致,特别对壅谷,壅洋芋,密稀合适,株行均勻,从不放过一根燕麦杂草。
每逢搬运,担挑背扛,也不散乱,和父比赛,手脚麻利,奔跑如飞。
每到冬季打碾场时,母亲更是详细周到,邀牛转沙儿(转沙儿就是一圈挨一圈的来回用碌柱磋碾),方寸不乱。抖场起草抄杂衣(杂衣是粮食包皮),顺序有章,扬场放衣出颗,随风就势,点点滴滴,有条不紊。
母亲的一生,坚苦朴素,勤俭节约。教育我们,节约粮食,常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特别对我妹妹更严,要她们,上锅灶不准泼米扬面,揩锅洗碗要仔细,不准碰坏碟和碗。要求妹妹勤学针工,早睡早起,庭院要内外整洁。
我的母亲是一个精明细致的人。在小事上糊涂,在大事上非常清楚,考虑周到,从不马虎。
母亲是我的启明星,是我黑夜里的灯塔。在我迷茫不辩别方向的时候,用一束柔和的光指引着我迈开了人生最坚定的一步。
我脾气很倔强,爱死钻牛角。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计划生育政策很严格,它定为国策,也成为国家法律,且倡导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农村可以生二胎,可我当时是重女户,快到不惑之年的我,还膝下无男,母亲心急如焚,千方百计的讨好干部,对下队的工作组以好话劝之,好烟敬之,好吃供之,并且跋山涉水,千辛万苦,偷我跑遍了方圆的村村社社,找阴阳先生,叵究掐算。求助神灵,摇签问挂。想尽各种 办法,要我生个儿男,延续香火,传宗接代。但那时的我,年轻无知,为了不违犯国家政策,还多次顶犟于母亲,可母亲从不计较,总是以她那博大的胸怀,再三劝导,并语重心长的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生个儿子,就是你的希望,也是全家人的希望。就这样我们娘俩经过了几番周折,费尽了多少的口舌之争,最后我以母亲的无私,善良,苦口婆心,说服了我,终于完成了祖父祖母即全族上下老一辈的心愿,也为我的人生夯实了各方面坚定的基础。
我的母亲是伟大的。她的力量是无边的,巨大 的,美妙的。母亲扭转了我的人生起点,感动了我幼稚的心灵。改变了我一切的一切。
是我的母亲带给了我永恒的幸福。
母亲对家庭非常负责。里里外外考虑周详,让父亲也非常满意。
我的母亲和蔼可亲,团结邻里,与人和睦,贤惠善良,深爱四方乡亲的赞誉。
母亲的恩德宽厚,母亲的养育难忘,忘不了,忘不了您的音容笑貌在身边,忘不了您风里雨里忙山间,忘不了您灯下缝衣到更天,忘不了您省吃俭用衣服单,忘不了您园中锄草烈日晒,忘不了您为家幸福亏自己,忘不了您一声不喘去游仙。
母亲啊母亲!您走得太匆忙,太仓促,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思念,更多的后悔。您含辛茹苦养育了我们姊妹四人,并且还拉扯大了我的几双儿女,您是我最可敬可爱的人,我们永远不忘您。
母亲孩儿对不住您,孩儿亏欠母亲的太多,今日无以回报。只有:拙筆写往事,挥泪洗心尘。
您的不孝儿邓怀泣书于二零二一年谷雨节
作者前期文字链接:
《缅怀我的父亲》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