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问之:皆为赝品——《红楼梦》第22回三种不同的结尾文字

目前流传下来的《红楼梦》第22回存在四种不同的状态:

庚辰本和俄藏本是一种类型,缺失结尾部分;戚序本、蒙府本、舒序本等几个版本是一种类型,有结尾,如同脂批所示,将“更香谜”归属于宝钗;甲辰本是一种类型,其特点是删除了惜春的谜语,将“更香迷”修改后归属于黛玉,额外增补了宝玉的“镜谜”和宝钗的“竹夫人谜”;程高本是一种类型,其特点是以甲辰本的结尾文字为底本,同时又合并了戚序本结尾处的部分文字。

对此问题,目前市面上的各种校勘本,大体有三种类型:程高本的校勘本自然得维持程高本的原貌;前八十回以脂评本为底本的校勘本,此处多取戚序本文字为底本,如影响力最大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新校本《红楼梦》;也有个别校勘本维持了庚辰本缺失结尾文字的原貌,如《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

程高本在糅合两种不同类型文字的时候,处理得过于粗糙,在针对宝玉是否作过谜语这一问题,存在着显而易见的自相矛盾,因此,学术界已经公认其为赝品。

对于戚序本和甲辰本分别代表着的两种不同类型的结尾方式的真伪问题,学术界则存在着非常大的分歧。如红学家梅节先生认为甲辰本的结尾部分文字当是曹雪芹所作,作家张爱玲女士、郑无极先生则认为戚序本的结尾文字为真,周汝昌和蔡义江两位红学家则认为该两种类型的结尾文字都是他人的代笔文字。

孙温绘制灯谜贾政悲识语

本人同意周汝昌先生和蔡义江先生的观点,不仅甲辰本的结尾文字是赝品,戚序本结尾的文字同样是赝品。本文基于文本内容的系统性分析方法,为读者朋友提供新的论证视角以供参考。

一、为什么说甲辰本第22回的结尾部分是赝品

在关于甲辰本第22回结尾部分真伪的学术争议中,本人同意蔡义江先生对梅节先生的反驳意见,因此,本文不再作详细分析,仅提示我个人较为看中的三点理由:

第一,从版本性质看,在各个脂评本中,甲辰本是产生时间较晚、删改最多、距离《红楼梦》原貌最远的一个本子。

无法想象,这样的本子还能独家提供《红楼梦》丢失的大段原笔文字。程高本之所以被越来越多的读者放弃,正是因为程高本的底本是与甲辰本最近支的,继承了大量的甲辰本胡乱改动的文字。

程甲本《红楼梦》程伟元序

第二,从文本内容看,亦存在多处严重问题:第一,删除了惜春灯谜,破坏了书中重要人物命运谶语的完整性。第二,在脂批已经明确指出“更香迷”是宝钗所制的情况下,却将其归属于黛玉名下。为此,甚至不惜修改与黛玉不相符的谜面内容,如将“琴边衾里总无缘”改为“琴边衾里两无缘”,一字之改,大相径庭。

第三、从艺术性看,甲辰本增加宝玉和黛玉的灯谜后,破坏了这一回的结构布局。第二十二回的回目是“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其主旨是暗示主要人物的命运。

在上半回中,宝玉和黛玉的命运已经通过二人合作的一首偈子暗示了,因此没有必要再透过灯谜来反复暗示。增补宝玉和黛玉的灯谜是没揣摩透作者谋篇布局之精妙而作的画蛇添足之举。

二、为什么说戚序本为代表的第22回结尾部分亦是赝品

我们挑取其中一部分内容来看看,然后再分析其中的问题:

程乙本贾母绣像

且说贾母见贾政去了,便道:“你们可自在乐一乐罢。”一言未了,早见宝玉跑至围屏灯前,指手画脚,满口批评,这个这一句不好,那一个破的不恰当,如同开了锁的猴子一般。

宝钗便道:“还像适才坐着,大家说说笑笑,岂不斯文些儿。”凤姐自里间忙出来插口道:“你这个人,就该老爷每日令你寸步不离方好。适才我忘了,为什么不当着老爷,撺掇叫你也作诗谜儿。若果如此,怕不得这会子正出汗呢。”

说的宝玉急了,扯着凤姐儿,扭股儿糖似的只是厮缠。贾母又与李宫裁并众姊妹说笑了一会,也觉得有些困倦起来……(人文社《红楼梦》第三版,305页,后文引文皆出自该书)

在这简短的二百多个字中,存在多处问题:

第一,宝玉的形象变形。

桑田剪纸贾宝玉

宝玉是个十分尊重女孩子的人,怎么会“指手画脚、满口批评”?而且大家要知道,这里面有元春的灯谜,从姐弟感情讲,宝玉不可能有这样的行为;从等级制度讲,宝玉也不敢有这样的行为。

大家可以看看第22回中间部分的内容。当小太监送来一首元春制作的灯谜让大家猜的时候,宝玉、黛玉、宝钗、探春等人的表现:明明一下子就猜出了,却都装作很费一番心思才能猜出来的样子;再比如,宝玉等人又都分别作了灯谜给元春猜,元春不管猜的对错与否,大家都说猜对了。可见,宝玉等人都深知皇家礼仪,不可能有放肆的举动。

第二,王熙凤的话存在多个严重的问题。

首先,王熙凤的话与人物形象不吻合。当着贾母和王夫人的面,王熙凤不太会这样说宝玉。宝玉本来就怕他父亲,为此贾母也经常袒护着宝玉。在贾母和王夫人面前,王熙凤这样八面玲珑的人不太会哪壶不开提哪壶的。

电视剧《红楼梦》中邓婕饰演王熙凤

其次,王熙凤的话与前文存在明显的逻辑矛盾。在第22回的前文中,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宝玉他们都制作了灯谜。

一起看看原文:

贾母见元春这般有兴,自己越发喜乐,便命速作一架小巧精致围屏灯来,设于堂屋,命他姊妹们各自暗暗的作了,写出来粘于屏上,然后预备下香茶细果以及各色玩物,为猜着之贺。贾政朝罢,见贾母高兴,况在节间,晚上也来承欢取乐。(第302页)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很清楚的得出结论:在场的不仅迎春、探春、惜春和宝钗作了灯谜,宝玉、黛玉和史湘云三人也应该作了灯谜。而且大家所作的灯谜应该就是白天送去给元春猜的灯谜,只是再重新抄写一遍大家互相猜而已。所以,王熙凤说宝玉没作灯谜,是与前文自相矛盾的。

再次,王熙凤说话的内容与贾府的礼仪不合。王熙凤说“适才我忘了,为什么不当着老爷,撺掇叫你也作诗谜儿”这句话,与贾府这样的显贵家族的礼仪不太吻合。

在《红楼梦》前八十回文本中,只要我们留心,就能发现一个现象:作为晚辈的儿媳妇、侄儿媳妇是不与家中老爷共处的,更不会直接对话。这一点,《红楼梦》多次写道,下面举几个书中例子加以说明:

邮票《雅结海棠社》

第一例,就来自于第22回:

上面贾母、贾政、宝玉一席,下面王夫人、宝钗、黛玉、湘云又一席,迎、探、惜三个又一席。地下婆娘丫鬟站满。李宫裁、王熙凤二人在里间又一席。贾政因不见贾兰,便问:“怎么不见兰哥?”地下婆娘忙进里间问李氏,李氏起身笑着回道:“他说方才老爷并没去叫他,他不肯来。”婆娘回复了贾政。(第302页)

这段文字非常清楚地记载了贾政与李纨的相处与对话方式:贾政与李纨、王熙凤不在同一个房间相处,也不直接对话。

第二例,来自第53回:

这日宁府中尤氏正起来同贾蓉之妻打点送贾母这边的针线礼物……一时贾珍进来吃饭,贾蓉之妻回避了。(第717-718页)

孙温绘赏中秋新词得佳谶

第三例,第75回贾母带领众人赏中秋聚会的时候,由于是四代人男男女女的共聚,且贾赦、贾政、贾珍等皆在场,故而需要用围屏隔开,分为两席。只有当贾赦、贾政、贾珍等离席之后,方把两席合并为一席。

透过这几个例子,应该很清楚了,在曹雪芹的笔下,王熙凤是说不出这样不合礼仪的话的。代笔者应该没有显贵家族的生活经验,故而一提笔即露馅。

第三、宝钗的形象似乎也不得体。

在贾政离席后,贾母让大家自在乐一乐,于是宝玉就放肆起来。此时,宝钗却道:“还像适才坐着,大家说说笑笑,岂不斯文些儿。”宝钗的言行与宝钗的人物形象不太吻合。

在第二十二回中,对宝钗有个总结,“不妄言轻动”(302页)。宝钗这个人物的特点是善于察言观色,永远是思想活动走在嘴巴前面,在贾母和王夫人都在场的情况下,如此公然说宝玉,不太像宝钗的举动。

此外,王夫人全程成隐形人,也有思虑不周的嫌疑。

电视剧《红楼梦》中周贤珍饰演王夫人

透过这段文字的解读,会发现其中存在着人物形象走样、内容前后矛盾、言行不合礼仪等多个问题。很难想象,这会是曹雪芹的原本文字。

三、对22回原本结尾文字的一点猜想

既然现存的第22回的三种结尾文字都是赝品,那么真正的结尾文字又该如何?这个问题恐怕是无解了。幸运的是,脂批记载下来了宝钗的灯谜。

本人根据自己对该回文字的理解程度,这里作一点臆测:

第一、原本的文字中,除了宝钗的灯谜外,应该还有史湘云的灯谜。这个灯谜将会进一步暗示史湘云的最终命运。史湘云灯谜的丢失是该回文字破失的最大损失。广大红学爱好者,不妨试着拟一拟。

任率英绘《宝黛悟情》

第二、贾宝玉和林黛玉虽然作了灯谜,但由于二人的命运已经在前半回中通过合作一首偈子已经暗示了,故此,宝玉和黛玉的灯谜应该不会再在结尾部分展示出来,否则反而会破坏了该回的结构艺术。

当贾政猜完史湘云和宝钗的灯谜后,还要继续往下看的时候,可能被某种突发的意外情况而打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