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喝好一茶一汤,疏肝祛湿阳气足
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而对于岭南人来说,一春的养生之计则在于养肝和健脾祛湿。今天就跟大家讲讲春天的养生主旋律。
01
春天为什么要养肝?
中医把一年分为春、夏、长夏、秋、冬五个季节,分别归属于五行的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于肝、心、脾、肺、肾这五脏,故又有“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的季节养生侧重。
《黄帝内经》有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天是四季之始,阳气始发,内孕生升之机。春天在五行中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是属木性,因而春气内应于肝,肝气升发能启迪各大脏腑,使各脏腑之气升发有度,五脏六腑安定则生生不息。
春养肝,就像是为种子提供破土而出的生机,或是助树木枝干迸发新芽的力量,可唤醒我们潜藏了一冬的能量,健运又一年的身体和精神。《素问·阴阳类论》中也特别指出:肝主春,为一岁之首,乃生机之冠,一年万物之生赖于春,而一身脏气之生赖于肝。
02
春天也要兼顾健脾祛湿
2021年春天的具体时间是公历2月3日-5月4日,涵盖了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从这几个节气的名字就能够感受到春天少不了雨水,尤其是以潮湿著称的岭南地区,故春天养生,除了养肝,还应该兼顾健脾祛湿。
兼顾健脾祛湿,其实也为了更好地养肝。
体内有湿,容易阻滞经脉,如肝胆经被湿困阻,就不利于肝气的疏泄,容易出现两肋及乳房胀满疼痛、肩膀痛、偏头痛、臀部和大腿外侧疼痛等肝经气机不利的表现。湿气困阻,也容易出现肝胆湿热的症状,如胁肋灼痛、目黄、小便黄、身黄、发热、口苦、胃口不好、恶心呕吐、腹胀、大便或闭或溏、或阴囊湿疹、或睾丸肿胀热痛,或带下黄臭,外阴瘙痒、舌红黄腻等。
我常常告诉大家,湿容易困脾,湿重或湿久容易伤脾,岭南常湿,故岭南人大多有脾虚。脾属土,肝属木,木克土,两者是一种制约平衡的关系,如果脾土不足,肝木就会过旺有余,克制太过。故在春天人们也常会出现肝旺脾虚之证,可见胁胀作痛、情志抑郁、心烦失眠、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女性月经不调、舌质暗淡、苔白腻等症状。
因此,在疾病发生之前,我们要抓紧奏响春天的养生主旋律。
03
养肝三部曲
■ 食以养肝,春季养肝多吃辛温食物
“春夏养阳”,指要顺应春升之气,现在早春,仍有冬日的余寒,尤其是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完全控制,在饮食上宜适当多吃些辛温食物,辛可散寒、升发阳气,温可以助长人体的阳气,从而增强抵抗力,抗御外邪的侵袭。
春季可食用的辛温食物有很多,如韭菜、洋葱、香菜、生姜、葱、大蒜等,这些食物性温味辛,既有温养扶正的作用,还有发散抵御外邪之力。不建议吃冬季温热大补而无辛散作用的食品如羊肉、狗肉等。
■ 情志养肝,春季更应保持心情舒畅
春季阳气升发,自然界呈现向上向外舒展的态势。按“天人相应”的观点,中医认为春季人的精神情志应保持舒畅、条达。
我个人很喜欢《黄帝内经》里的两句话: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倘若在这个复杂的世界,我们都能心态安闲少欲望,心境安定不忧惧,心中的杂念少了,那么生活中很多困惑都可以消散,无形或有形的压力都会减少许多。这也可以说是一种自我暗示,从根本上疏导自己的情绪,做到心情舒畅、心态平和,从而有利于肝气条达,疏理人体的气机,达到气血调和,身心健康。
如果现在已经因为生活的一些事情产生了紧张、焦虑、不安、抑郁等消极的情绪,我们不妨转移一下注意力,去户外感受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去菜市场感受一下人间烟火、去影视书籍里感受万千世界,用哭泣宣泄,用音乐治愈,用阳光和运动驱散阴霾.....积极主动去面对生活的考验,不要让负面情绪持续太久,因为不仅不利于心情,也不利于肝气的舒畅、条达,容易引起身体的毛病。
■ 起居养肝,春季应当杜绝睡懒觉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春季万物复苏,这时千万不可睡懒觉,因为不利于阳气升发,应该早点起床,在家也要运动起来,动动身子,这样才有助于身体健康。
04
祛湿两部曲
■ 健脾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