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拾要》引语

当今,人们习惯于把中华传统文化通称为“国学”,是“国故学”之简称,一切过去的中国文化,都是我们的“国学”。

国学大师胡适先生曾把国学分为六类,笔者在此将其细化分为了十八类,包括思想类、礼教类、历史类、地理类、文字类、文学类、书法类、美术类、医养类、军事类、音乐类、经济类、科技类、数学类、建筑类、法律类、武术类等,当然,或许这种分类法并不尽科学合理,也存有疏漏,权作是为了方便分类阐述而已。

胡适先生和陈独秀、鲁迅并称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曾于 1946 年任北大校长。他与毛泽东曾关系密切,毛泽东最后决定不去法国留学,主要是听了胡适的建议。毛泽东曾于 1921 年 8 月创办湖南自修大学,这个校名也是胡适帮助起的。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胡适一味抱定英美式民主的政治理想,希望共产党放弃军队,从事单纯的政党活动。他的这种观点跟陈独秀式的做法无异。然而,已觉醒“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共产党,岂能让 1927 年国共分裂的惨案再度发生。胡适跟随蒋介石到台湾后,并未获得厚待。1949 年 4 月,为了谋生,他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做了一位图书馆馆长的小职员。有人感慨说,也许这就是历史的巧合,毛泽东从图书馆小职员起步,而胡适则以图书馆小职员告终。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胡适先生虽晚年时运不济,却仍然是值得敬重的一个人,尤其在国学的研究和传播上。他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红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今编纂者秉承前辈国学研究之遗志,潜心于国学的学习和传播,并将国学细分为十八大类,将其精粹拾要辑录之,实望能在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上有所作为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