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安山文学】谢小熊||端午节,思念接“粽”而至(散文)

端午节,思念接“粽”而至
作者:谢小熊
    主编:非   
“五月五,话端午。”又是一年端阳至。“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这是自打有记忆开始,第一句输入我脑海中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出自苏轼的《浣溪沙·端午》。
光阴流转中,端午和粽子早已形影不离。梁实秋在《雅舍谈吃》里,甚至直接把端午节称呼为粽子节。我记忆中的端午节,便是阿嫲坐在老家厨房靠着门边的小椅子上包粽子的场景。经过阿嫲严格筛选、洗净晾干的绿苇叶井然有序地被摊开来放在圆竹筐上,旁边放着一碗又一碗的馅料,有虾米、卤鹌鹑蛋、香菇、瘦猪肉、腌馅……香喷喷的,还有一大锅冒着热气的糯米。
我围着阿嫲好奇心满满地看她包粽子,阿嫲的双手不仅被岁月描绘上一道道装满故事的皱纹,更像是被赋予了魔法一般。两片或三片绿苇叶部分重叠窝成漏斗状,糯米和馅料被乖乖地装入其中,阿嫲还会一边装馅料一边用勺子用力压实,装到九分满就用粽叶延伸出来的部分盖住翻转,再扎上红红绿绿的花线。我被阿嫲行云流水的操作惊呆了,瞪大了眼睛赞叹道:“阿嫲好厉害!”阿嫲听了可开心了。
《红楼梦》里,有一段关于贾府过端午的描写。“这日正是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午间,王夫人治了酒席,请薛家母女等赏午。”恰逢宝玉因为晴雯摔坏扇子生闷气,黛玉宽慰说:“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插蒲艾、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赏午驱邪,正是千百年来中国人赋予端午的记忆。
包粽子的时候,阿嫲还给我讲白娘娘喝雄黄酒、张天师降魔的故事,细节我已经记不清了,但我知道端午是要驱虫避害的,因为屋前屋外都是清凉凉的香味。很快地,阿嫲就包好了一筐的粽子,上锅,不一会儿的功夫满室米香。除了咸肉粽,阿嫲还会包什么馅料都不放的白糖粽,爸爸喜欢吃,他说白糖粽才是人间美味。
对只负责吃的小孩子来说,记忆中的节日味,是由嗅觉抵达舌尖的馋嘴那一刻开始的。吃遍中国的老饕汪曾祺,行至暮年,他仍能忆起童年时端午吃下的那枚通红咸蛋,“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勾起这本源基因复苏的秘诀,正是由食材串联起的一份乡愁。
童年时的我,从大人的口中、书中学习着屈原为何人,赛龙舟的缘起……端午节就这么被刻进我幼小的心灵里,成为我记录岁月流逝、感知世界美好的成长坐标。在端午节这个亲友团聚、好友相约的日子,何不防一颗香粽,一杯好酒,把酒“粽”情活一回。
时光荏苒,转眼间阿嫲已经离开我们四年了。轻轻揭开带有淡淡清香的粽叶,露出如玉般晶莹透白的糯米,咬一口满嘴都是新鲜的弹牙软糯,浓郁的肉汁裹挟糯米在口中绽放。剥一枚粽子细细咀嚼的片刻光景,总是在恍惚间打开我记忆的大门,想念着我最亲爱的阿嫲。正是端午教懂我们珍重,愿心中的珍贵一世安康,这份情愫会沿汨罗江流至永远。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谢小熊,90后新媒体小编,一枚云霄小吃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