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话文章】杨逸明|重读《革命烈士诗抄》有感
将肩挑日月 天地等尘埃
——重读《革命烈士诗抄》有感
相隔了三十多年,重新又捧读了一遍《革命烈士诗抄》。沉思良久,不禁生出很多的感慨,虽然这种久违了的未必尽合时宜的想法不说也罢,但是偏偏又如骨鲠在喉,吐而后快。
自己写了几十年的旧体诗词,参加编辑诗词刊物的工作也有十几年。读过那么多得当代诗词作品,足以使人“眼前一亮、心间一颤、喉头一热”的诗词作品不是没有,但是终究太少!当代诗词创作的数量据说一天就抵得上一部《全唐诗》。这些大量的诗词作品,每每读来若有所失,究竟其中缺损了些什么?
陈子昂曾感叹:“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诗词创作能够“彩丽竞繁”,应该说是一派很繁荣的景象,但在陈子昂的眼里,却并不是一件很值得夸耀的事情。
我爱读陆游的诗,但是在《瀛奎律髓汇评》这本书中,纪昀的对于陆游的评论往往使我吃惊,他老在批评陆游的诗不是“老生常谈”,就是“叹老嗟卑”。直到集子中出现陆游《书愤》两首诗的时候,纪昀才在诗后下评语道:“此种诗是放翁不可磨处。集中有此,如屋有柱,如人有骨。如全集皆'石砚不容留宿墨,瓦瓶随意插新花’句,则放翁不足重矣!”
看来诗词作品是需要有“如屋有柱,如人有骨”的一种东西的。
诗人不是不能写风花雪月,卿卿我我,但是全写这些内容的作品,就像只有雕花门窗,印花瓷砖,描花墙纸,却没有结实的梁柱,要想建造一座像样的房屋是不可能的,更遑论是代表时代风格的楼厦!
翻开眼前的这本小册子,竟然有着那么多的相隔时日虽久却至今依然滚烫的句子:
“殿阁嵯峨接帝京,阿房当日苦经营。只今犹听宫墙水,耗尽民膏是此声。”(李大钊《玉泉流贯颐和园墙根,潺潺有声,闻通三海。禁城等水,皆溯流于此》)
“蹈火归来又赴汤,只身亡命是家常。”“太息斯民犹困顿,驰驱我马未玄黄。风尘小憩田夫舍,索得浓茶作胆尝。”(熊亨瀚《亡命》)
“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仇!”(杨超《就义诗》)
“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恽代英《狱中诗》)
“一肩任务千斤重,都为工农解放多。”(古公鲁)
“问今为何世?豺虎满道路。”“问将为何世?共产均贫富。”(邓中夏《过洞庭》)
“相逢狱里倍相亲,共话雄图叹未成。”(许晓轩《赠别》)
“余生入狱何足畏,且看中天日影移。”(刘振美《无题》)
“同志如今须记取,自由要用血争来。”(宣侠父《诗三首》之一)
“天之未丧斯民主,人尽能诛是独夫。”(李少石《咏史》)
“不作寻常床箦死,英雄含笑上刑场。”(李少石《南京书所见》)
“望将今日思儿泪,留哭明朝无国人。”(李少石《寄母》)
“岂待途穷方有泪?也惊时难忍无辞。生当忧患原应尔,死得成仁未足悲。”(李少石《寄内》)
“半壁河山存浩气,千年邦国树宏模。”“莫讶头颅轻一掷,解悬拯溺是吾徒。”(李少石《无题》)
“我自举杯仰天笑,宁甘斧钺不降曹。”(杨道生《狱中》)
“慷慨为新鬼,从容作死囚。”(陈法轼《狱中诗》)
“前途正艰巨,拔剑断横流。”(王凌波《诗一首》)
“痛心自古多奸佞,怒发而今独赋诗。”(朱学勉《有感》)
“读破新旧约千遍,宗教不过欺愚民。”“欲树真理先辟伪,辟伪方显理有真。”“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车耀先《自誓诗》)
“个人生死何足论,岂能遗恨在千秋!”(余文涵《铁窗明月有感》)
“屠伯凶狂犹胜昔,死生且莫问苍苍。”“畅谈主义又谈诗。横刀砍碎倭魁首,破浪兼撄碧眼儿。”(陈国桢《台湾志士蒋渭清避难鹭门被逮无力伸雪书此寄慨》)
“长啸碧空惊宿鸟,穷探幽壑等浮鸥。”“箕踞冈头谈革命,箇中滋味傲王侯。”(陈国桢《除夕同台湾同志登汶阳山》)
“将肩挑日月,天地等尘埃。何言乎富贵,赤胆为将来。”(罗学瓒《自勉》)
重读这些句子,觉得有点熟悉,又有点陌生。这行行的诗句,离开我们并不长久,却又似乎已经离开我们非常遥远……
写诗要写这样的诗!
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做人要做这样的人!
他们曾那么自信地说:“自有后来人!”我们,当代的诗人们,是他们所说的那种“后来人”吗?
我们是因此而觉得自豪?还是觉得汗颜?还是完全漠然?
不妨反躬自问一下:我们是否也拥有与他们一样的理想、追求、信仰、襟怀、见地、志向、骨气、情操……也许我们曾经有过,但是渐渐又失去了。也许我们根本就还没有!
读着这些诗句,我想起了孟子的话:“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读着这些诗,我想起了屈原的《离骚》中有三句诗,这三句诗应该成为我们诗人的座右铭:
第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无论人生还是学习诗词创作,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投机取巧。
第二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是一种诗人的执着,也体现诗人的风骨。诗人要有才情,更重要的是要有风骨。
第三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是诗人的优良传统。诗人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诗人的“小我”要与人民的“大我”息息相关。诗人不是不可以吟风弄月,但是如果忘记民生,他不会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诗人,一个受人尊敬的诗人。
诗人应该有所担当,也必须敢于担当。
诗人的双肩不能仅仅担当一些脆弱的婉约和零星的缠绵,如果当代诗人只写雕栏玉砌、春愁秋怨、残红飞絮、罗带香囊、蛩吟鸟唱、莺歌燕舞……则当代诗人不足重矣!
“将肩担日月,天地等尘埃。”诗人的双肩应该担当“家”和“国”,担当“道”和“义”,担当“时代”和“人类”,担当“万物”和“地球”,甚至担当“日月”和“乾坤”……
这是我重读《革命烈士诗抄》后渴欲一吐的心里话。
2012年3月18日于海上阅剑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