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长福老师记
我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在读博士徐风瑞,经过温兴韬师兄的引荐,今年春天开始跟随民间经方医生蔡长福老师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被蔡老师的临床疗效和独特精湛的临床理论深深折服,于2012年2月19日,正式拜师于蔡长福先生门下。半年以来,数次登门拜访,师徒促膝相谈,我受益颇多。蔡长福老师对于中医精深的理解不断给予我全新的启发。那种思维跨越的感觉,如同飞跃一座又一座秀美的山峰,美好风光一览无余,当我以为这就是美景的极致的时候,前面却又迎来了更加美丽雄伟的高峰!: }% \ |! E6 z, g% d$ x7 d' r* i
蔡老师常说“六病大道常常开,有缘之人入门来,门里才知经方贵,刻苦钻研莫等待,悟透伤寒与金匮,圣人文章胸中揣,药到病除如桴鼓,一步登天到圣台”。蔡老师认为青春岁月一去不再来,年轻人要激流勇进,趁着年轻要严格要求自己,点点滴滴的学习机会都不要放过。蔡长福老师对弟子关爱有加,常常对弟子加以勉励,热切盼望弟子们尽快能学会治病救人的临床技术。蔡老师认为仲景临床大道随时向所有人开放,只要有心挖掘,抱着一个谦虚的态度学习,每一个中医学子都会有很大的收获。
蔡老师常常回忆自己年轻时候经受的师父的严格锻炼,蔡老师在多年以后,自己亲自带徒弟的时候,越加理解了师父当初的良苦用心。每当回忆这些事情的时候,蔡老师的心里就充满了辛酸和感激。
蔡老师认为中医只有边干边学才能进步的快,在临床中遇到的问题才是真正有价值的问题。蔡老师当学徒的时候,为了磨练弟子独立临床能力,他的师傅常常把弟子们带到市场上,每人给他一包中草药,让他们分别摆摊看病,独立处理各种病人。开始的时候,弟子们都很胆小害羞,怕这怕那,在市场上这里看看那里看看,迟迟不把摊子摆出来,蔡老师的师傅看到这种情况,就把他们回家的路费以及吃饭的钱全部收走,让他们彻底没有退路,他们只得用自己的看病本事赚取一天的生活费。蔡老师因为摸脉摸得准,病人信服,第一次就收入了九块五毛钱,那时候是在七十年代,这样的收入已经很高了。蔡老师开始也不理解师父的用心,就大着胆子问他师傅“你为什么把我回家的路费拿走?”他师傅平淡的回答说“你以后会懂的”,并且很不满意弟子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嘴角一动,立即要蔡老师下跪处罚。正是这样被师父强迫去独立处理病人的锻炼,蔡老师的临床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蔡老师认为一个有本事的医生,完全可以不用任何头衔,学历,或者依托大医院来取得患者信任,在社会上单枪匹马就能在患者中间形成极好的口碑,这才是真本事。我在跟随老师学习过程中,见到了很多老师十几年前治疗过的患者或者他们带来的新患者来看病,蔡老师常说“老百姓懂得感恩,你给他们治好了病,几十年他都不会忘记你”。
蔡老师开始行医的时候,精力旺盛,记忆力超群,非常热爱学习,各家流派的书籍都拿来研读、应用,但是慢慢的发现很多方剂临床疗效较差,没有书上说的这么神奇。师傅于是又收集了很多对治疾病的秘方验方,收集了一大箱子,但是临床应用也发现,这些方子很多也不管用,病人吃了这些方子往往还难受。1 j% j3 C' v, }$ E! b
为了提高临床能力,为了兴趣爱好,为了医生的尊严,为了养家糊口,蔡老师继续在古籍中寻找临床的门径。直到有一天,大师兄的到访,完全改变了蔡老师学医的方向。
蔡老师的大师兄在蔡老师学医过程中起到了极大作用,是蔡老师走上经方之路的指路人。在此很有必要介绍一下。大师兄姓王,名敬岐,出身于书香门第,中医古籍功底深厚,言谈必不离《内》、《难》、《伤寒》、《金匮》,对经典条文滚瓜烂熟。无论走到哪里,时时刻刻腋下夹着一个黄色布包,里面包着一本《伤寒论》。对待古医家言语谦恭,称呼仲景先师从来不称呼名字,只称呼“老祖爷”“医圣”。其人风采如是。每每回忆自己的大师兄,蔡老师总是唏嘘感叹。
这一天,蔡老师正在阅读《温病条辨》,师兄来拜访,蔡老师赶紧出去下茶叶沏茶,回来时候看到师兄正在一页一页烧《温病条辨》,于是大惊,问道“你为何烧我的书?”师兄回答“你只要把伤寒论学好了,天下的疾病你就都会治了”,看到蔡老师不理解,大师兄又给他讲“比如《温病条辨》,你把《伤寒论》学到一定程度,温病你就都会了”。大师兄最后讲到只有学好仲景,才能切实的提高临床能力,只有张仲景的书才是治病的书,学好仲景书就不用再看其余医家书籍。这次谈话极大改变了蔡长福老师的学医观念。
开始的时候并非一帆风顺,使用仲景方也会遇到疗效差的情况,每到这个时候,师傅又会翻开《伤寒论》、《金匮要略》,心想仲景不会欺骗人,仲景明确讲到“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古人也讲到“六经钤百病”“百病皆伤寒”,仲景的六病大道一定包含疾病的解决办法,这样病有不效,便反求于己,如此反复多次进行,经方的思维方式终于慢慢牢固的建立起来了。蔡老师讲到这个阶段非常重要,万万不可以有私心杂念,如果因为使用仲景方不效,就去怀疑仲景,就想从后世四大家,叶薛吴王,秘方验方等去寻找新的治病门径,就会形成懒惰浅薄的思维习惯,仲景之门就永远不能深入,一套完整严密的切合临床实际的经方思维方式就永远不会形成。蔡老师讲到这里的时候我想到龙野一雄说;“著者研究古方为主,最初混合的学习古方和后世方会陷于经验主义,而不能深入地研究。因此建议读者先根据古方学到一个体系。但是真正把古方研究到深处,自然就会想到后世方,到这种程度时,对后世方也会正确地理解。希望在初学的阶段,还是正确地学习古方。”我也想起汤本求真所说:“必须先就古方医术研究有得,行有余力,然后及于后世诸方可也。”禅宗泰斗虚云和尚也说道“每叹学道之士,难增进胜益,多由偷心不歇,喜贪便宜,今日参禅,明日念佛,或持密咒,广及多门,不审正助,刻刻转换门庭。”这些在经方医学有一定成就的人,大概都有类似的固守仲景不移不易的经历和体会吧。% {' K/ y0 Y# s8 j0 C) u( z- a
蔡长福老师对于几乎所有的中医疾病都得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大体上来说蔡老师对疾病的看法比较接近《医宗金鉴》“伤寒传经从阳化热从阴化寒原委”所说:六经为病尽伤寒,气同病异岂期然,推其形藏原非一,因从类化故多端。明诸水火相胜义,化寒变热理何难,漫言变化千般状,不外阴阳表里间。! M j/ {$ a% t: E: l; y0 A0 o
蔡老师认为疾病的开始几乎都是感冒受寒,因为感冒救治不同,脏腑禀赋不同,时间久了生出种种变化,各种疾病蜂拥而起,其根源都在平时的感冒受寒。蔡老师认为《伤寒》《金匮》是上下贯通,一体之作,仲景六经可以统摄几乎一切杂病。所以蔡老师讲“伤寒论深不可测,浅就在皮毛”。从六经辨证立论,蔡老师对于很多疾病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路,比如从外感论治乳腺疾病(蔡长福治疗乳腺疾病略例);从少阳阳明合病论治肩周炎;指出表证携带是人体常态的基本病理观(六经为病尽伤寒);对古人“热结旁流”的新解释;等等创见(六经为病尽伤寒),相信不仅仅是我,每一个务实临床的人都会从这些观点中受到极大的启发。而这仅仅是蔡老师广博精深的中医临床思维体系中极少的一部分,我也仅仅学得了一点点框架,以后有了新的学习和实践体会,再给大家汇报 蔡老师是一个民间医生,原来仅仅小范围的人了解他,敬重他,从去年开始,蔡老师逐渐为人所知,来拜师学习的人,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这些弟子之中,有临床几十年的医生,也有在校的学生;有大学里面的硕士生导师,也有没有头衔的民间医生;既有博士,也有硕士、本科生。每一个认真学习的人,都感受到了蔡老师学术思想的与众不同,都得到了非常大的启发。不断有学生抱着考察的态度来学习,也不断有众多弟子带着感动和满满的收获离开。他们把自己的亲身所见所想写成了一篇篇文章,表达自己的喜悦与感激,也表达自己对长期受体制压制的蔡老师能够广为人知的善意的期待,温兴韬师兄写下了《我所认识的安徽民间经方大师蔡长福老师》;我在春天跟随学习之后写下了《六经为病尽伤寒》;刘毅师兄两次跟随蔡老师学习后写下了《马鞍山拜师(蔡长福)记》和《记我的师傅——民间中医蔡长福老先生》等等一系列文章。这一篇篇的文章,带着弟子们内心的感激,带着美好愿望的期待,如同美丽的乐章,飞向热爱中医的人们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