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卜筮正宗》凡例

---   前言   ---
订正:
在《廖序》中有如下文字:
“有遵时王子者,淹雅士也,公事之暇,时相过从,因得悉其世家洞庭之麓,宗支繁衍,耕读而外,长于卜筮家言者,为伊兄洪绪……”
此前误以为“遵时”是隐逸之士的意思,以致翻译错误。
后在《卜筮正宗》格言序中发现“遵时”是王洪绪的弟弟王需的字。王需字遵时,是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举人,如此《廖序》中此段就可以读通。
实为王洪绪的弟弟举人王遵时与知县廖冀亨交好,廖冀亨通过王遵时认识了王洪绪,王遵时拿着哥哥王洪绪写的《卜筮正宗》让廖冀亨做序,廖冀亨就做了序。
---   注释   ---
以下正文:
卜筮正宗凡例
卜筮一道,导愚解惑,教人趋吉避凶。六爻既立,变化斯呈,莫不有至当不易之理。世人胸无成见,不能推究精微,只以惑世诬民,深可哀也。是书一宗正理,不敢妄执臆说,贻误后学,因名之曰“正宗”。
自鬼谷以来,以钱代蓍①,而易之道一变。其所重者,用神、原神、忌神、仇神、飞神、伏神、进神、退神、反吟、伏吟、及旬空、月破等类,皆为卦内之纲领,不容草草忽过。余故定为《一十八论》,升堂入室,无出范围,读者幸细参之。
古书论飞伏神,有“乾坤来往换”之语,《易林补遗》更有“爻爻有伏有飞”之说,讹②以承讹,习而不察。余于是书逐卦分别为飞伏定例,庶几③学者一目了然,疑团自释矣!
卜筮之书如《天玄赋》、《易林补遗》、《易隐》、《易冒》、《增删卜易》,诸刻虽各有搜精标异,然其间非执偏见,即自相矛盾,读者不无遗憾。惟《黄金策》为刘诚意所著,洵足阐先天之秘旨,作后学之津梁,而《千金赋总论》一篇尤包蕴宏深,惜姚际隆之注,纰④缪甚多,反失庐山面目。余于此颇费苦心,细加订正,知我罪我,亦听之而已。

注:
①蓍:shī,蓍草:一种草本植物,古人用它的茎来占卜。
②讹:é。错误。
③庶几:为连词,表示在上述情况之下,才能避免某种后果或实现某种希望。
④纰:pī,纰谬意为:错误。
余幼研易理历有年,所(疑脱字“幸”)后遇新安杨广含先生,因得以悉其所学。是书十三、十四卷,有《十八问答》,皆吾师所授及余所占验。学者熟此,始知《启蒙节要》之法与《十八论》及《辟诸书之谬》,一理融贯,天地间秘密深藏,尽泄于是矣。
余垂帘市肆,酬应纷如,拟异日返故山,结庐林屋,尽谢人事,聿①著成书,藏之石室,不欲向外人道也。奈从游日至,因相与讲论之余,手定是编,蠡测管窥②之讥,或所不负四方高明君子,倘不弃而教之,余则幸甚!

注:
①聿:读音:yù,四声。聿字为古汉语助词,用在句首和句中。
②【蠡测管窥】:比喻以浅见揣度。
---  扩展阅读  ---
鬼谷子以钱代蓍之说的源流
“以钱代蓍”之说,众说纷纭,有说源于战国时鬼谷子,有说源于西汉京房,也有说源于西汉严君平。南宋的朱熹认为来源于西汉的焦赣和京房,而唐代的诗人于鹄认为来源于西汉的严君平,还有“君平卖卜”的事迹为证。
总的来说,最迟到唐代,金钱纳甲筮法已经非常流行,民间女子随意占卜之时,也会拿着铜钱往水里丢,从水波的反应来判断吉凶,这一点与现代人往寺庙前的水池里扔硬币,有异曲同工之妙。
时至今日,民间派多认为来源于鬼谷子,甚至是九天玄女或者某个神仙,而学术派则认为来源于京房、严君平之流。这种现象在关于易学的各个分支都普遍存在,要想搞个清楚明白,非得下几十年大工夫,说不定还会越搞越糊涂,本公众号不是考据类或易学打假类公众号,所以这个问题就此打住。
在广泛使用铜钱占卜之前,有龟壳兽骨烧灼占卜法和蓍草占卜法两种。夏商和西周比较流行龟壳兽骨烧灼占卜法,西周中后期到春秋战国时代比较流行蓍草占卜法。我认为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占卜至少是在战国末期才流行起来的,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钱币奇形怪状,有铲形,有刀形,有蚁鼻形等等,用作占卜极不方便。
比如面值比较大的齐刀币,甩起来可以当飞刀用,对占卜师的安全造成极大隐患,稍不小心还会直插到地上,竖起来的钱币到底是正面还是反面呢?这很难界定,无法界定正反面就无法确定阴阳爻,自然就无法占卜。直到秦统一六国后,统一了铜钱的大小形制,不论从摇动的安全性还是从界定正反面来说,圆形方孔钱都比较好用。
而流行于商代后期和西周前期的蓍草占卜法,具体的操作方法只在孔夫子的《系辞传》里有记载,但语焉不详,所以操作的时候很不容易。后来到南宋时,朱熹声称破解了这个方法,详细解说了一遍,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蓍草占
卜法,大部分都是朱熹破解出来的蓍草占卜法,具体方法是这样的:
  • 先准备五十根蓍草。

  • 演算开始时,先取一根放在外面,表示天地产生之前的“太极”状态。

  • 然后将剩余的四十九根蓍草随意分为两部分,

  • 左手所持有的部分表示“天”,

  • 右手所持有的部分表示“地”。

  • 再从右手任意取出一根放在左手小指和无名指之间,表示“人”。

  • 此后继续以每四根为一组表示“四季”进行分发,

  • 先用右手分数左手的蓍草,再用左手分数右手的蓍草。

直至分到出现以下规律:
  • 左余一,右余三,

  • 左余二,右余二,

  • 左余三,右余一,

  • 左余四,右余四。

  • 然后,将左手所剩蓍草放在右手中指和无名指之间,

  • 右手所剩蓍草放在左手食指与中指之间,这就完成了“第一变”。

“第二变”如法炮制,去除指缝间的余数,将剩余的蓍草按“第一变”的顺序和方法继续演算。
然后按间样的顺序和办法进行第三次演算。
“三变”之后,两手所持的蓍草总数应为三十六、三十二、二十是二十四。然后除以四,得到一爻。
蓍草占卜共有六爻,必须经过十八次演算,才能得到一个卦象,因此又被称为“六爻”。推演过程全部结束后,根据推论规则对卦象进行解释,占卜才算真正完成。
这么一大段看着就累,要真动手实操一遍,差不多需要半个小时。遇到不紧急的事情还可以,如果遇到突发性事件,真是来不及。但是用铜钱就方便多了,三个铜钱连续扔六次,记录下阴阳爻就可以占卜,熟练的占卜师两三分钟就能完成对卦象的判断。
简便,我认为这是铜钱代替蓍草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次,按照不知道怎么形成的一个规矩,蓍草的选材要求也很严格。虽然蓍草到处都有,但到处都有的东西怎么能用来做占卜这种“神奇”的事情呢?所以,必须要在普通里搞出不普通来。
蓍草首选是安阳羑里的蓍草,因为这里是周文王推演八卦的地方,据说这里的蓍草一节可以长九尺,《说文解字》称:
“蓍,蒿属,生千岁三百茎,《易》以为数。天子蓍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
人被划分了阶层以后,连使用的草都被划分了阶层。
次选是山东曲阜孔夫子墓上长的蓍草,据说孔子墓地长的蓍草茎杆有八棱,以象八卦,用这种蓍草占筮特别灵验。这种蓍草是山东曲阜的“三宝”之一,也是孔府进贡皇宫的贡品,其贵重不言而喻。其实,中国北方到处都生长这种蓍子草,与孔子墓地的并无两样。不过据说当地人搞不到圣墓蓍草,就用蒿子草代替,也能测准,这叫“心诚则灵”。既然如此,还去孔夫子坟上拔草干嘛呢?
在我看来,既然蒿子草能用,那么牙签草棍自然也能用,要说方便,古代文人喜欢下围棋,用围棋子不是更方便?而且黑白子天然分阴阳,既能娱乐又能占卜,一物两用,岂不快哉?
但古人不这么做,他们认为卜筮之事是很神圣的,不但参与卜筮的人从身心要洁净,卜筮的用具也要即洁净又高级,卜筮的流程更要繁琐严密,这样才能保证卜筮结果的准确程度。比如《仪礼·士冠礼》就这样记载:
  • 贵族为决定大事要进行占筮,首先按照所要占问的事情的类型来选择占筮的时间。占问关于外部的事情要选择阳日占筮,占问关于内部的事情要选择阴日占筮。

  • 其次,是在宗庙内举行占筮。占筮时,求占的贵族穿礼服戴礼帽,站立在宗庙门的东侧,面向西;执行占筮的太史也要穿礼服戴礼帽,站在庙门西侧,面向东。

  • 提前已在门内铺好竹席作为占筮场地。

  • 太史在西塾中取出蓍草,向贵族请示占问的内容后,跪在竹席上进行占筮。

占筮的步骤是:
  • 首先向神灵提出所要占问的问题,称为“命筮”;

  • 其次是用蓍草推演求卦;

  • 再次是把求得的卦象符号画在木板上,并交给主人过目;

  • 最后是向主人报告判断的结果。

如果用现代语来形容这套流程,就是“仪式感可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那么是不是这样呢?不一定是,一件事情的流程对并不能保证事情的结果对,这是基本逻辑。
卦象只是把事物用极度抽象的图形模拟出来而已,卦象就像一幅抽象画,画家和鉴赏者的综合水准决定了这幅画解读水平的天花板。而看画时站在东边还是西边,穿的是什么衣服,是否洗澡,是否做了仪式,对于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人可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对于资深的名画鉴赏家的影响是非常小的。
同理,用水粉还是水彩还是国画的创作手法所画出的这幅画,其实也并不影响资深鉴赏者的解读,只要这个鉴赏者不要把注意力放在颜料的材质上就可以。
那么,对于一幅经典的抽象画我们是不是要怀着敬意去看呢?当然。这是对画家和艺术的尊重,所以那些大师的画作都放在美术馆里,我们去鉴赏的时候,也衣冠齐整并且尽量保持安静。那么对于能够流传三千年的六十四卦的卦象,我们是不是也要保持敬意呢?自然。所以我们也不能随随便便的就起一个卦,那是对先贤的不敬。
在南宋曾经就有一次类似的讨论,这次讨论促使朱熹把蓍草占卜法给还原出来了。但这并不影响铜钱占卜法的流行,实际上,铜钱占卜法因其“简便快捷”的特点一直流传下来,而蓍草占卜法就曲高和寡了。
大概在2000年之后的几年里,有一些易学研究者站出来讲蓍草占卜法是正宗,铜钱占卜法是伪法,当时这场论战在业内引起了一波讨论,有一些比较老的六爻论坛里还保留着当时论战的帖子。甚至现在,在一些论坛里还有人认为蓍草占卜法是正宗,只是这个观点太过小众,少人附和而已。
其实以钱代蓍的运动早在2200年前就开始了,不论是蓍草还是铜钱,无非是画画的材质不同,是国画和油画的区别,是水粉和水彩的区别,真正决定这幅画价值的,一方面是画家,更重要的是发现其价值的鉴赏人。
占卜是为人事服务的,占卜师若对人事通透,世事洞明,卦象一出,依卦理而谈,就如烛照数计,无有不中,对人对事都有指导和引导的作用,这种情况下,用什么方法得出来的卦象,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   END  ---
欢迎理性探讨,怒发冲冠、一叶障目者及鸣翠柳者不回复。
E-mail:youwushuzhai@126.com
(0)

相关推荐

  • 易小生讲评《卜筮正宗》006节--六爻起卦法(包含起卦祝词口诀)

    卜筮正宗 易小生讲评 第006节--六爻起卦法 易小生白话文讲评: 六爻起卦方法最全整理如下: 手握铜钱三枚,熏于香炉上.致敬后祷告,口中念: "天何言哉,叩之即应:神之灵矣,感而遂通.今有 ...

  • 卜筮全書 | 卦爻呈象

    卜筮全書卷之二 卦爻呈象 附總判爻辭 納甲法 納甲歌訣見前啟蒙節要內,今以其法具載,以便學者詳覽 其法皆自下而上,陽甲隔位順輪,陰甲隔位逆轉. 乾 艮 坎 震   巽 離 兌 坤 戌 寅 子 戌   ...

  • 易小生讲评《卜筮正宗》002--凡例篇

    卜筮正宗 易小生讲评 第002节--凡例篇 易小生白话文讲评: 凡例,即发凡起例.就是这本书发起的原因,这本书的大纲,这本书包括的内容等等介绍. 白话正文讲评如下:所谓卜筮,不过就是希望指导人生.答疑 ...

  • 卜筮正宗凡例

    一. 卜筮一道,导愚解惑,教人趋吉避凶.六爻既立,变化斯呈,莫不有至当不易之理.世人胸无成见,不能推究精微,只以惑世诬民,深可哀也.是书一宗正理,不敢妄执臆说,贻误后学,因名之曰"正宗&qu ...

  • 精读《卜筮正宗》苏州知府陈鹏年序

    ---   前言   --- 今天我们正式开始读序. <卜筮正宗>版本众多,综合各种版本以后,我采用海南出版社在2000年10月第1版的<故宫珍本丛刊>中收录的<卜筮正宗 ...

  • 精读《卜筮正宗》苏州同知黄尚宽序

    ---   注释   --- 今天我们一起读<卜筮正宗>的<黄序>: 从来立言之士,纇①多魁奇儁伟②,不得志于当时,思表见③于后世,故出其胸中所蕴蓄而不得伸者,垂④将来以传无穷 ...

  • 精读《卜筮正宗》吴郡张景崧序

    ---   注释   --- 吴郡张景崧序简称"张序",是<卜筮正宗>各种版本都有的序言,不但如此,连我在街头或服务区看到论斤卖书的盗版书里也有,可见流传之广.为什么呢 ...

  • 精读《卜筮正宗》作者王洪绪序

    ---   前言   --- <一刻卜筮正宗>还有两篇序,一篇是湖南湘潭人曾世琮所写,一篇是清康熙四十五年进士王云锦所写,内容与<陈序>.<廖序>和<张序&g ...

  • 精读《卜筮正宗》格言

    ---   注释   --- 卜筮格言:    夫卜筮之为道,通于神明,所以断吉凶.决忧疑.辨阴阳于爻象,察变化之玄机,此其义为至精,而其事为至大.圣经曰:"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

  • 《卜筮正宗》凡例

    一.卜筮一道导愚解惑教人趋吉避凶,六爻既立,变化斯呈,莫不有至当,不易之理,世人胸无成见,不能推究精微,祗以惑世诬民深,可哀也.是书一宗正理,不敢妄执臆说,贻误后学,因名之曰正宗. 二.自鬼谷以钱代蓍 ...

  • 民国版卜筮正宗

    <卜筮正宗>,清人王洪绪辑撰,宏道堂梓行,共计十四卷.<卜筮正宗>是易学六爻预测学的集大成之著作,对后世占卜影响深远.书中系统地总结.发展.完善了六爻占卜法,著者于书中驳斥了泥 ...

  • 卜筮正宗白话版(一)

    卜筮正宗白话版(一) 八卦预测术简介   中国古代预测术的门类很多,八卦预测术就是其中的一种预测方法.它用几种简单的符号组成卦象,根据卦象的千变万化和时空的作用结果,来预测和判断世间万物万事的发展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