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启示:犯错后,领导可以不追究,但你不能不承认

作者:洞见先生1


智囊故事

北宋初年,大将孔守正官拜殿前都虞侯。
有一天,他在皇宫北园侍奉宋太宗赵匡义宴饮,一时太过兴奋喝醉了,他在宋太宗面前,醉酒与大臣王荣议论边塞战功的事情,并因愤怒而争吵失态。
左右侍臣请求将他们交付给官吏处理,但宋太宗没有答应。
第二天,两人酒醒了,意识到自己严重失态,满面羞愧,便一起赶紧到朝廷请罪。
宋太宗却说:“两位爱卿,昨晚我也喝得大醉,不记得发生了什么事情。”
两人失态的事情就轻而易举的过去了。

冯论见解

明代学者冯梦龙对此评价道:让人喝醉而要求他不能乱性是很难的事情。宋太宗假称一起喝醉,并不失朝廷体面,而且未尝不使他们知道警惕。
冯梦龙见解真切,宋太宗处理巧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洞见观点

虽说酒能乱性,人在醉酒后难免失态犯错,但犯错终究是犯错,这是难以掩盖的事实。孔守正、王荣失态是真,是否追究取决于犯错的性质及两人犯错后的态度,甚至决定于犯错后的态度表现。
为什么宋太宗不听左右侍臣的建议,交由官府处罚他们?一来他们是宋太宗的宠臣,二来也是事出有因—醉酒失态,三来也是最重要的事情测试他们对犯错后的态度。
从一个领导的角度看,两人失态多少让宋太宗有些难堪,宋太宗没有公事公办的处理,内心就是希望两人要态度诚恳的认错,让左右侍臣明白:这两人不是有意冲撞圣意。
孔守正、王荣也很识趣,酒醒后马上上朝请罪,公开请求对自己处理,宋太祖对此处理地非常有艺术,托口自己也喝醉,就像没发生过一样。
之所以宋太宗轻描淡写带过,是这个事情达到了宋太宗测试的目的——你诚恳认错,我就原谅,又对两人和众大臣起到了警醒作用——下不为例。
假使两人不肯认错,宋太宗内心会很不爽,肯定会对两人产生厌恶,慢慢也就疏远,甚至会随时找机会处理他们。
两人公开诚恳认错是维护宋太宗的权威、维护领导的权威,相反就是拆宋太宗的台子、落领导的面子。
凡是维护领导权威的犯错,领导往往都能容忍,甚至会赞许。因此,维护好领导的权威,让领导心里满意,再大的错误也不算错误,相反再小的问题都是问题。
态度诚恳的承认错误通常就是维护领导的权威,领导一般不会为难你、处罚你,反而会想借口为你开脱。
所以,在职场中犯错,领导往往可以不追究,可以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你不能不承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