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这座公园已600多岁,占地面积273万平方米,还是世界文化遗产

在古代,日坛、月坛、天坛、地坛都是平头百姓勿进的地方,以紫禁城为中心,这四个用于皇家祭祀的“坛”分别位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是人们心中“神秘而不可冒犯的存在”。

如今,日坛隐没在东三环CBD的钢筋水泥中,月坛熙熙攘攘,80、90年代风生水起的邮市被誉为“中国第一邮市”,地坛则因史铁生的一本《我与地坛》成为北京最接地气儿的皇家建筑之一。唯有天坛,仍保有着浓重的贵族气息,高高在上,让人走入其中便多了几分肃穆。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乾隆年间曾进行过大规模的改扩建。殿高且阔,仰着头,视线随层层上升的拱顶在极限处汇成尖顶,会生出一种眩晕感,而四周巨大的静默和肃穆将人包围,在大殿中,人们是如何也嬉笑打闹不起来的。

祈年殿为砖木结构,最为神奇的是整个大殿没用一砖一瓦,没用一颗钉子,不用大梁和长檩,仅用楠木柱和枋桷相互衔接支撑屋顶,木与木靠榫卯交叉。

天坛面积极大,总给人空旷走不到边际的感觉。这里的圜丘坛是明清时规格最大的祭祀坛,无论台阶、地砖还是栏杆,数量极为讲究,和“九”密切相关。想象中,天还未亮,皇帝一人跪在这空旷的高台上,四周万籁俱静,那一刻被幻化成人与神,天与地的交流。

没有被古树遮挡的地方,视线所及都是辽阔的天空,跟红啊绿啊黄啊的故宫相比,天坛安静了许多。

回音壁、三音石、对话石、天心石,被称为天坛的四大奇观。天坛回音壁墙高3.72米,厚0.9米,直径65.2米,墙壁用磨砖对缝砌成,墙头覆着蓝色琉璃瓦,站在回音壁下,两人即使相隔很远,即使轻声细语,也能听到对方的声音,那声音轻悠且长,像喃喃细语。

林荫道上,松柏苍翠,成群连片,偶尔遇见了红墙绿瓦,里面便呈现出另外一番天地。这样一想,北京多像天坛,多像一个迷宫,里面的人一层层一圈圈住着,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墙瓦的颜色划分了历史,平坦的道路划分了人生。

古树参天,遮阴蔽日,地坛里的树也多,地坛也很安静,但那种安静中总少了天坛特有的庄严气息。或许,一个名天,一个叫地,天上的便注定要高高在上,地下的则更加鲜活生动而亲切吧。(欢迎您在评论区点赞留言,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落榜进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