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过最有气势的古诗文是哪句?
《易经》里有“天玄地黄”之说,《淮南子》里则说上下四方称为宇,古往今来叫做宙,云天之上有日月设、星辰列。天高地远,宇宙莫测,有什么是会比这种造化的无穷更有气势?
公元1172年,陆游自夔州赴宋、金对峙前线南郑,担任前敌指挥部中的负责人员。到任后的他,多次奔走前线视察敌情,还提出自己的军事主张。后来,他便根据这段在汉中的经历,写下了这首《金错刀行》,表达对朝廷懦弱的不满。
他沉痛地说:楚国即使只剩下三户人家,最后也一定能够报仇灭秦。难道我泱泱中华,竟会没有一个能人,把金虏赶出边关?
唯其情感极愤激,方显出一往无前之无畏气势。
王维的这首诗叙述了一位老将的经历。这一生他东征西战,功勋无数,到最后却落得一个遭“弃置”、任“蹉跎”的可悲下场。然而当烽烟再起,他仍会不计前嫌,请缨报国。驰骋疆场三千里,一剑抵挡百万师。
“三千里”“百万师”与“一身”“一剑”相对,更烘托出一种单枪匹马面对整个世界的悲壮与无畏。
“稍有政绩,便招谤而被弃;国有危难,便又被招而任用”,这便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一生。
公元1185年,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常到附近山水名胜游览。一个清秋的夜晚,他来到博山脚下一户人家投宿,触景生情,遂写成了这首寄寓遥深的小令。
他愿持钢刀利剑,上马杀贼,沙场点兵,现实却逼迫他只能执起羊毫软笔,一任泪洒宣纸,白发丛生。
摄影 | 付冬
这首诗大约作于苏轼从海南岛被召还时,那时他已经65岁了。渡海之时,他有感于大海之上所见到的奇绝景象,便写下了这首《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他说:有生之年,能够看到天地间这样壮阔奇绝的景象,纵使九死南荒,我也不后悔了。
这该是一种怎样的气度?
在晚唐漫漫的长夜里,李贺的眼中却飞舞着各色幻想。时代的衰颓,仕途的坎坷,让他早早地就有了迟暮的伤感,越发感受到时光的无情,生命无可避免地流逝。
他于是要去做斩龙的少年,他要斩断神龙的足,他要咀嚼神龙的肉,让它白天不能够巡回,夜晚不能够潜伏,从此老者永不再死,少年永不衰苦。
公元1277年,文天祥在在真州、温州等地,聚兵抗元。次年十二月,在潮州,他兵败被俘,被押送至燕京,无论敌军怎样招降,他始终固守本心。1279年过零丁洋时,他写下此诗,以明志节。
在这个世上,唯有死亡足够公平。你无法把握自己的出生,却可以选择如何死去。是平庸黯淡地度过一生,还是仰不愧天、俯不怍地,生前无愧本心,死后亦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公元1898年9月,实行了仅三个多月的戊戌变法落下帷幕,谭嗣同、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等变法者陆续被捕。在牢狱中,谭嗣同写下了这首诗。
谭嗣同曾对日本友人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临刑前,他还大喊:“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摄影 | 张翼兵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岳飞用一首《满江红》镌刻了他“精忠报国”的不朽誓言。
古人尝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人生世上,我们并不只是单单活着就够了,而是要活得精彩,活得有意义,于是便有了理想,有了信仰,有了对理想的追逐,有了对信仰的持守。
来源 / 古诗词赏析
总监制 / 王玮
执行主编 / 张燕
副主编 / 跃升
责编 / 家筱
光明日报 · 阅读公社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