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田气打的炼法|熊式易筋经的紧手|常练此功可使周身筋膜腾起
丹田气打的练法:
一般分为第一阶段,先撞树,练崩劲,大体就是在撞之前先放松,然后在撞到的瞬间气运丹田。一日早中晚三练,早练辰时,午练午时,晚练子时,每次三十到五十下,百日后可成。第二阶段,平躺在地上,让人用沙袋砸丹田,也是用崩劲。一开始用一斤左右的沙袋(五行袋也可以),距离一尺左右。然后逐渐增加到三五斤的沙袋,距离三尺左右,经年可以成。第三阶段是习者以三体式站桩,然后让人用大杆子顶在丹田,用劲崩出。据说是练到能把人弹出才算练成。
内家功夫之软硬轻重
内家之硬:外家之外壮,多有铁尺排肋,桶子硬功,排打气功,十三太保等横练功夫,伤身蛮练,而内家则是易筋换骨,洗髓伐毛,能练出牛筋板肋,金刚之体。
内家之软:这里所讲的功夫,都是很多前辈练出来的实际功夫,绝非自己编造。周身体肤可以坚硬如铁,也可以柔软如绵,让人用力握住手腕,无论那人怎么使劲,浑身都能像泥鳅一样,能从手中滑脱出去,你怎么抓也抓不住。粘劲之奇,用脚踩着你的脚,不痛不痒,但无论你怎么用劲就是脱不出去。化劲之奇,让人反剪拿住手臂,然后用最大力气抓好,能轻轻一摇就把手脱走,而让人仿佛泥牛入海,使不上劲一般。如周身窍节既能柔如胶漆,又能坚如金钢。双手十个手指反贴於各自手背,并使其双腕、双肘、双肩均能自如转动一周,有如脱臼一般,身体几乎不动而头向后转180 度。又能使柔软之窍节暂态变如金刚,使人无法撅动。用八卦步与人游斗,走势夺机、飞腾变化如入无人之境,走乃拳术之基也。与人游斗,百战不疲,精神倍长,唯善走者。否则,虽有拔山之力,擒虎之勇,一遇明手,三五回内不得手,便易气喘如牛气不上涌。
内家之柔:周身浑圆罩体,如丝棉裹铁。易筋易骨开骨之后,必然周身柔软。两腿一缠能成麻花状;两肩向后一挤,两个肩扇可以并在一起;脚面上翘,可以贴到迎面骨。
内家之轻:胡太极的夜走千家之能,能去端王府里书房中盗文物。阮珍谷保定距北京三百六十余里,阮一夜往返。宋世荣、戴二闾、王兰亭等腾房过墙如儿戏。宋世荣盘根冲空,戴二闾美人挂画,金家功的金祖师能悬空而行,入城不由门;八十里地往返,壶水未沸。
以松柔为要的内家软功也是道家内壮的功夫!就是张义尚说得道柔气功之大成!内壮柔术成,骨节比婴孩的还要柔软,能不可思议的弯曲关节,腰像蛇一样,发力棉中带刚。
内壮柔术七功
乃是塌板、卧牛功、小碎步、木球、麻辫、点棉球、蜈蚣跳。两个秘术,一个是柔骨法,一个是雷霆手,道家也称棉里针或透骨梭、透骨阴手。透过练气,敛气入骨,使骨髓充实于骨。常练此功可使劲入骨髓,周身筋膜腾起,尤其是大腿两侧到脚趾的筋膜皆腾起,趟步人即倒。日久功深后身形会飘忽不定,移动时身形无高低变化纯是平着乙动,身轻如猫,甚至能身体平着贴着地皮窜出一丈远,落地无声,仿佛鬼魅一般。一提内息能游身上房,这就是夜行术的功夫,说起来比八步赶蝉还难练,董海川不过也只练到腾空八步而已。真传柔术能练的身体柔如无骨,周身骨节可以自己脱开。最善与人缠斗,因为别人力再大也锁不住,只一抖便能将对手震吐血。身体不仅能很柔软,还可以变的很刚硬,一接手,对手就象撞在铜墙铁壁上。柔术这种高深的内壮,从养气开始,全身大到骸骨,细到皮毛,无一不易换,浑身筋骨肉被气充盈,表现出来的抗击打能力极强,肌肉像充满气的轮胎,无论怎么打击都会被反弹而出,肋骨好似铁板,不怕拳脚相加;而平时又与正常人无异,此与外家排打功夫完全不同,这种功夫不练不会退功,你打他一拳会如同捣在一堆棉花上,无论对手如何动作,都会被其整体劲力打伤打残。这也是中国内家拳的魅力所在。
外家拳重形而刚猛把身体练的硬硬的不健康,软功太极就是要软,把身上练的软的不得了,像一团棉花一样,但是练气入骨,又会让骨头硬的不得了,所谓:丝棉裹铁,绵包铁.你打他打不到,就是打到又会非常疼甚至弹出去。太极球和推手的高手可以黏着你,你就是摆脱不出他的控制,怎么攻击?
内家高手周身软如棉身体软得像团棉花的感觉。
论破绽三层功夫
破绽者,纰漏也。凡双方交手,恰似两军对阵,必严阵以待,固守门户,处处提防,面面俱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如阵脚失稳,稍一差池,给对方造成可乘之隙。则战必失利,甚至因之急转直下,终归打败弃甲兵而逃,故破绽乃武术技击之大忌也。谚曰:“万物皆可无惧,唯其漏也。”言之成理。
然破绽之谓者,并非属下品,有善战者,常将破绽卖出,以诱敌出手,故纵而后擒之。故设圈套,让其自投罗网而后破之。“兵不厌诈,何漏之有乎?”是故所谓“破绽”者亦言有之,亦言无之。“有洞无洞,全凭自用。”其意广哉。自古论功夫破绽有三乘,今试作解之,以醒示吾门内中人。
其一:破绽百出者为下乘,此类人功力尚浅,一交手便心慌意乱,五行不舒,六神无主。膀若枯木,脚如乱麻。平日妄自遵大,铁嘴钢牙,视强敌如无物,临战则杯弓蛇影,虚实不分,攻防失策,三几回合,便中计中伏,虽左遮右拦,气力有余。但破绽即出,解救无方,有力无处使,只好屈从被动,任人摆布。相持到底,焉有不败哉。今察世间习武之人十之六七皆然。故曰:“破绽者乃习武之大忌也。”
其二:不露破绽者为中乘,欲从交手必先识清何门何派惯用何种技法。上手则以上迎之,下手则从下拦之。因地制宜,旗鼓相当,虽称不得十分巧妙,亦能按部就班,从容接战,逢强避实,削钢寻隙,乘虚而入,式式相连,而绝不露可乘之隙。心为主帅,眼为先锋,出手迅捷,步法清楚,虚实兼备,能攻善守。虽不一定十拿九稳,但亦无懈可击。若功力强之,定操胜券。
其三:善卖破绽者为上乘之功。盖高手临敌,必胆壮而心细,心平而自安。任泰山压顶,唯静以待,不恃有遮拦之巧,而恃有攻取之方,或指南而北,声东击西,途中善变,或故设圈套,诱敌深入。(详见散手八字心法·变中诱惑之术)即使微有不便,亦决不可冒险贪功,必寻隙而乘之。孙武子曰:“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强而避之,怒而扰之。”“裨而骄之,时时备之。”此乃拳之神化者也。
(五法合一)
五形者:眼、身、步、手、法亦称五法。
五法者眼为第一家,心为元帅,眼为先锋,眼为心之苗,心之变动则恃眼之疾。察敌情达之于心。然后能应敌变化,交手过招,瞬息万变。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心不定眼不疾,不能察其动静,识其变化焉。眼是人内心世界的窗口,一个人武功如何,从眼神上可以看出,高深的武功大师,平时神光内敛含蓄,但亦炯炯有神。搏击时很大程度上决定眼力对敌手的判断能力,在决定发招的一瞬间则精光爆射,震慑敌之心神,至使敌人手足无措。更有高深大师者可运用眼睛发功击人,顿使对方失去战斗力;搏击时只看敌手而看不见我,这个拳练成了。
五法之中身为主宰,诸法之首。正确地运用身法是武林高手必须做到的。拳决云:身如弓弩拳如箭。又云:“上法须要先上身,手脚齐到方为真”。故身法乃拳术之本也,前进后退,左斜右跨,旋转浮沉,拧腰转胯,中定开合,进则直进,退则直落,以身带动上下四肢,身以游龙,又如猿鹰。周身上下一如,虽有进退,形不破散。古人云:“身动如山飞,又如狂浪舞”,可见身速又整。而身法运用正确与否的一个关键是腰力的运用,腰功是衡量一个武术高手的主要标志之一,因此在全部练功过程中的时间、念力以及动功放在腰身的锻练上的比例应占七分,其余只占三分。
步法中进退之法为要,纵横往来,进退反侧之法也。当进则进竭力而前;当退则退,领气而回。步不稳则拳乱,步不快则拳慢。进退之宜须察乎敌之强弱,强则避之,靠移身闪战宜取之,弱则攻之,可以力敌。关键在其速进速退,使敌无可乘之机。随高就低,纵横盘旋因势也。但一定要做到以身摧步,步法运动快慢形不破体,整体一如,方能克敌。平时多演习五行步法,明其法理。值得一提的是“手打三分,脚打七”。并不是讲格斗时脚踢、蹬、踹,而指的是脚腿的下盘功夫和步法的变化,进、退、定、跨之运动中灵活多变又能保持平衡。提胯屈膝,踏雪趟泥,提拔缩趟,如风卷席,迈步如猫行,轻飘水面中。步法讲提、踩、虚、实,步大不灵,步不灵闪不行。还要讲究五法合一,打人要求身到、步到、手到、力到,人倒。拳谚云:“手到脚不到,打人不得妙,手到步亦到,打人如薅草”。
手者人之羽翼也,俗语云:“眼疾手快定胜无败”。拳诀曰:“手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出手如流星,收拳似火烧”。“出手如射箭,落手似炸弹”。“出手如鹰爪,回手似钢钩”。“出手如锉,回手如钩”。手不空回。俗语云:“不怕身力大,就怕快手法”。手法敏捷,乘其不备而攻之,出其不意而取之。随机应变,出手迅速,不及掩耳。所谓疾又疾,快打迟,打倒人还嫌迟。必要时可出一些虚假手法以假乱真,致使对手惊慌失措,无以对招,焉能不败乎? 因此平时应有意无意地多做些手花,如云手、揉球手法的训练,大小鱼际的伸缩,五指似曲似直,意念两手如扣球,拳为空心拳,松握不紧,两臂如弯弓,外方内圆。“手是先锋官,伸手最为先”。当练至纯熟时方可达到出手不见形的高级境界。
法,又叫术、技术、技巧。它是指身眼手步法综合运用的方法。五法合一是力量的科学运用,是拳学的智慧反映,是高级武功的表现。
五法合一再加上深厚笃实的功力,才算得上真正的武术家,既有猴子一样的灵活性,同时又具备大象那样厚实的功力。
孙禄堂先生的坟文革期间曾遭破坏,但其棺内并无遗骨,只有陪葬的剑一口.这无疑是在讲孙禄堂先生已尸解成仙。照孙禄堂的自述,孙禄堂曾经历过马阴藏相的阶段,道家正统的内家功夫都会练到内气穿过玉枕打通督脉时就会产生金龟缩头生理现象。这只是一个自然生理反应,并非如同伍柳派的刻意保精、提阴的修为方法。孙先生炼精化气炼化了后天的精虫。他的坟文革中曾被人刨坟,内有龙泉剑及一具尸骨,按理说应该是两具尸骨。当年孙先生可能是通过闭息诈殁而去,以求解脱俗世,也许和孙先生晚年曾经多次接触过峨眉的剑侠有关。还有神枪李书文死时在床上打坐,鼻中出两条彩虹而气绝,此乃道家尸解境界。李祖还鼻出两道彩虹,八极门的各位咱再笑一回。
补充内容
拉面师傅:孟师傅,喜欢太极拳法。但后来,他练熊式易筋经,有所悟,伸手打败了他的师兄弟,最后惹他师傅不满意,亲自出手,也没搞过孟师傅。孟师傅的太极拳老师,曾到过陈家沟练过,在本地很有名气,收徒弟时,弟子是要跪地磕头的。
然而,孟师傅只一招,就把自己老师拍趴下了。当时,孟师傅也吓了一跳,忙抱拳作辑陪不是。但老师说:你出息了,以后别来找我了。
结果,孟师傅被赶出门墙。但他的威名却远扬四处。许多人找他来,他就是一巴掌就给拍倒。外号越来越响,叫孟大巴掌。
但孟师傅不教太极拳,还是干老本行:拉面。他只是自己练拳。
我曾与几位朋友请孟师傅喝酒。席间,见孟师傅有醉态,就问:大孟师傅,你的大巴掌怎么练的。
孟师傅乘醉就开始吹牛,说什么做梦到了少林寺武当山,见过达摩和张三丰什么的。
最后,逼不过,只是说:练熊式易筋经吧,把劲练到手上,见一个拍一个,见两个拍一双;再看别的练拳的,都是豆腐。
大家不信,因为也有练熊式的。
孟师傅说:熊式的关键,就是紧手;别人练熊式,可能整个全练了。我呢,太懒,只练一个动作,就是,有时间就紧手,随时随地就练几手。后来,手上有了东西了,劲上手了,心里就落稳了;然后,打人发人,都像玩似的了。
有人问:熊式不是外家的么,那么硬。
孟师傅说:什么内家外家,我都不懂,难道你懂啊;不服,我拍你小子,哈哈。
真实行者评:针师一招鲜,拳师孟大巴掌,虽得技未必正宗,但行之或有奇效,此精诚所致是也。故曰:艺多不养人,果能于一技一术痛下工夫,浸淫日久,锲而不舍,久必成神。世间世出之术,大概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