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大家吴子建

转自:书法观

吴子建

生于1947年,名建,室名长屋、从因楼,祖籍福建闽侯,生于上海。1978年移居香港,1987年移居美国。后迁居上海。童年时,吴湖帆先生导之亲笔研,问业于张伯驹、叶恭卓、王世襄、容庚、顾廷龙、沈尹默、潘伯鹰、谢稚柳、陈佩秋、钱廋铁、来楚生、方介堪、方去疾、陈巨来、王壮弘等。1971~1990年间曾为谢稚柳制印一百余方。

当代艺术家活动以入社、出版、展览、媒体报道、研讨等为主要形式,艺术家影响力的扩大往往是个人创作实力与各种活动形式相互作用的结果,借助传媒而为同行和更广的受众所知晓认可。对于一些善于'运作'的艺术者,名高于实的现象也常常存在。吴子建则不然,以低调的盛名成为当代篆刻界的特例。

吴子建是当代篆刻界一个奇特的存在。他深居简出,极少参加公开篆刻活动,但他篆艺不俗,尤其是鸟虫篆造诣深厚,在印坛享有盛名,比肩韩天衡,有人称他是篆刻的江湖游侠。

2014年7月18日上海海上印社成立,吴子建才受聘担任副社长,不过并没有出席成立仪式。与淡于结社相对应的是,吴子建大面积缺席了西泠印社、各级书协组织的展览活动。

'低调'并非断绝与他人的交往,而是与社会上的一般状况相比,在能力足以达到某种标准或条件的情况下却避免抛头露面,鲜事应酬。吴子建不是西泠印社社员,也不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游离于当今最主流的书法篆刻团体,但不阻碍他的艺术成就。
鸟虫篆印历史悠久流长,早见于春秋战国而兴盛于两汉,其后千年直到明清和民国间兴起。时值当代,勃然兴盛,印坛百花齐放。
吴子建篆刻具有劲朴的风格特征和野逸的精神气质,他为人的沉潜低调为艺术上的野逸气质增添了生命实践的内涵。

动如山

作如是观

吴子建的鸟虫篆篆刻偏于古意、冷逸,像隐士打禅,高山仰止。林墨子著《图解鸟虫印》(2014年)专门介绍的20世纪鸟虫印名家包括方介堪、韩天衡、吴子建三人。同样的盛名也出现在学术论文中。杨信鸽撰《方介堪与20世纪鸟虫篆印创作》论述方介堪鸟虫篆印的示范效时,称其后以韩天衡、吴子建二人成就最高:吴子建先生的鸟虫篆印高古雅致。王勇撰《鸟虫篆印创作初探》同样将此三人作为当代鸟虫篆印创作的代表人物。

何如文化

吴子建篆刻既取鸟虫之形态,又保留线条的涵养意味。在处理线条上他毫无迟疑,放刀直取,由刀石碰撞迸发的斑驳离断,生成一种“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的苍浑与神秘。吴子建追溯到秦汉印的源头,他发现了青铜纹饰的古朴凝重,错金壶铭文的婀娜多姿,以及散落在各朝各代简金泥范中诸多的美感,为他的印作注入了新的生机。

敬畏

在篆刻刀法方面,吴子建以“韧”为追求,求韧尚生而达到劲朴风韵。吴子建曾言:运刀之法无他,唯韧而已,若书之逆笔中锋也。在安守本分中透出的放荡之意正是篆刻刀法的魅力所在。林墨子则认为,青铜饕餮图腾的神秘和冷峻是他灵感的创作源泉。大致可概括为青铜饕餮纹和剑器铭文。

莫忘世情

大作小题

丰寿

君子慎行

常识

思不学

不如学

家有诗书

知道

不知道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悠然见南山

朴拙简淡的纹饰让鸟虫篆充满野性和神秘气息。从上世纪80年代始,评论者就留意到吴子建鸟虫篆印的纹饰取法有自,独具特色,然而对于取法何种纹饰,则有剑器铭文、商周时期纹饰、商周饕餮纹饰等不同的说法。谷松章认为吴子建参考了商周时期纹饰,包含青铜纹饰、战国错金银铜器纹饰等。

以为得意

相得

难得

醉倒家门口

千秋长安

平如水

平常心

子非鱼

见诸己

近乎勇

静观

成全

宁拙

种瓜得瓜

忘其难

有不欲

败亦喜

胡不敏

多宝如来

吴子建在篆刻造诣上已具有一定的学术高度,而其为人的低调。他的艺品与人品是统一的。吴子建对于艺术圈活动的疏远淡漠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人们对他篆刻的欣赏与研究。
这种与世无争、不慕虚名的作派反而在艺界树立了高洁卓绝的标杆,受到人们推崇。随着吴子建篆刻作品的后续公开出版或非公开传播,蒙在吴子建身上的神秘面纱终将退去,他的印风被欣赏研究,超脱俗名的处世风

范带给人们更多感染和启发。

- END -
(0)

相关推荐

  • 《艺术中国》:鸟虫篆印创作札记

    朱 迹 粹 言 --鸟虫篆印创作札记 侯勇(南京) 书有文野,画有工写,印亦有豪放婉约之别.豪放者如吴昌硕之雄浑伟健.壮怀拔山气概:婉约者如赵叔儒之秀丽流美,满含缠绵韵致,皆为后世圭皋也. 鸟虫篆印者 ...

  • 关注!谷松章第七届兰亭奖获奖作品集评

    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评奖揭晓.颁奖后 其书法创作类获奖作品 在书坛引发热议 为此 <书法报>特邀 王登科.张瑞田.周德聪. 杨吉平.庆旭 从不同角度对获奖作品 开展学术评论 第七届中国书 ...

  • 陈国成|表意性篆刻创作的探索

    在篆刻创作的道路上,我做过多种尝试,先后有四种面貌在国展上亮相.我曾提出篆刻的基本刀法不是『冲刀』和『切刀』两种, 而是『冲.切.摆』三种:提出篆刻的『八大章法』理论,相关文章在<中国书法> ...

  • 私享·时风丨篆刻大家·吴子建

    吴子建先生,可谓是当代篆刻家中大隐于市的篆刻大神,在篆刻圈内无人不知,而知吴先生者无不敬佩其艺术才华.曾有人言:"不知吴先生者,可见未入篆刻之门."此言不虚.坊间更是有很多吴先生的 ...

  • 野逸的吴子建的篆刻

    书法馆 点此关注书法馆.我们都是书法播种人. 公众号 当代篆刻名家系列011 吴子建当代金石名家,生于1947年,名建,室名长屋.从因楼,福建福州人,生于上海.1978年移居香港,1987年移居美国. ...

  • 吴子建谈篆刻刀笔表达问题(附原钤印高清图150幅)

    来源:中国书法网 吴子建谈篆刻刀笔表达问题 吴子建,篆刻取法高古,大方又富有细腻微妙的变化.他谈及刀笔问题时讲到: 明清以来,无数篆刻家在琢磨研究实践篆刻中使刀如笔,或者说如何体现金石气的问题.浙派用 ...

  • 劲朴野逸,吴子建篆刻

    书法馆 公众号 当代篆刻名家系列011 吴子建当代金石名家,生于1947年,名建,室名长屋.从因楼,福建福州人,生于上海.1978年移居香港,1987年移居美国.祖籍福建闽侯.祖父宏士及父尔昌皆好书画 ...

  • 吴子建|谈篆刻刀笔表达问题(附原钤印高清图150幅)

    吴子建, 篆刻取法高古, 大方又富有细腻微妙的变化. 他谈及刀笔问题时讲到: 明清以来,无数篆刻家在琢磨研究实践篆刻中使刀如笔,或者说如何体现金石气的问题.浙派用切刀挖,想挖出刀的残破感:邓石如.吴让 ...

  • 2020年上海篆刻小盘点:吴子建

    2020年,吴子建保持着一贯的低调作风,艺术活动在"量"的层面不算多,然而在"质"的层面引人瞩目,最突出的是出版了两部印谱.<一览众山小小谱>包含同 ...

  • 我心中的鸟虫篆大师吴子建,吴子建篆刻原石高清印面47品赏

    线条可得多深,印是什么材质的,铲底究竟平整到什么程度?这一系列问题,印稿,甚至原钤印谱都是无法回答的,只有原石才能告诉我们答案.看原石印面应注意看印面上的一些残损,要学会分辨哪些是为了丰富线条效果的, ...

  • 吴子建,谈篆刻刀笔表达问题,附原钤印高清图150幅

    吴子建,篆刻取法高古,大方又富有细腻微妙的变化.他谈及刀笔问题时讲到:明清以来,无数篆刻家在琢磨研究实践篆刻中使刀如笔,或者说如何体现金石气的问题.浙派用切刀挖,想挖出刀的残破感:邓石如.吴让之.赵之 ...

  • 吴子建,谈篆刻刀笔表达问题,附原钤印高清图

    吴子建,篆刻取法高古,大方又富有细腻微妙的变化.他谈及刀笔问题时讲到:明清以来,无数篆刻家在琢磨研究实践篆刻中使刀如笔,或者说如何体现金石气的问题.浙派用切刀挖,想挖出刀的残破感:邓石如.吴让之.赵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