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惬意在这人间最美四月天和大家相约在“米家云山”的山水画卷里,共同参加今天的《云赏米芾》云直播活动。与各位朋友共话米芾对习书者的意义,我想这是已经970岁的米芾永远无法想象的事情。3月中下旬,我参加了全国第七届兰亭奖的评审工作,每次参加这类全国性的展览评审,发现大量的落选作品都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笔法中“笔”与“势”的缺失。通俗地讲,这类作品里的字不是自然“写”出来的,而是刻意“描”出来的、“摹”出来的、“做”出来的。远看像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近看却是一种模式,只有皮相,没有精神,与古人相去甚远,真所谓是“古法不讲”(米芾语)。我认为产生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书者没有意会到古人的用笔方法,提按绞转、启承转合没有厘清。没有了笔与势的自然生发,下笔便是描字画形,作品怎么可能有气韵,又怎么可能有风神呢?对古法没有了继承能力,什么创新都是空谈。由此我总是联想到一个人,那就是米芾,想到了他的“风樯阵马”,想到了他的“八面出锋”,想到了他的“各各不同”,想到了他的“刷字”……如今书法界有一种观点:米芾的书法太过技巧化,尤其强调对少数笔画的夸张与刻画,是“小动作”,是习气,不自然,不大气,不可取等等,甚至很多书法培训机构的老师宣称学“米”很难入选国展,误导了很多习书者。我个人觉得米芾对于当下的习书者,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是值得学习的。学习米芾书法,可以通过他临习、演绎的“二王”书风,追溯魏晋古法。同时,米芾作为“宋四家”之一,通过“集古字”的方法自开生面,走向成功,是习书者的经典样板。此外,我认为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米芾书法尽管书风凸显,但是始终让学习者保持一种对未知生发、变化的可能性。米芾之所以对习书者具有典型价值和特殊意义,还因为他身上具有的非凡特质。在这里,我主要讲三个方面: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米芾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有一个有趣的灵魂,有想法,持偏见,享孤独。有趣,是一个艺术家天生的特质。米芾性本天真,嗜书如命,常作骇人之状,也时有惊人之语。大家熟知他的“米颠拜石”、“装癫索砚”、“洁癖过度”、“奇装异服”……这些都反映出他的与众不同。他从不迷信权威,公开嘲讽颜鲁公,戏谑趋时附势的“朝书”。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一个身着唐装、戴着高簷帽、行为怪诞、时常被围观、看到奇石走不动路、见到他人好物件时常动点小心机去巧取豪夺的家伙……在那个时代,米芾是多么可爱,多么有趣啊!众所周知,宋代书法的美学思想以“尚意”为主。欧阳修开启发端,以文人领袖的身份编撰的《集古录》,推动了北宋中期书法兴起。对当时“古法不讲”的现实和“趋时贵书”的现象提出了批评,开启了宋代“尚意”书风,出现了“尚意”书风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即“苏黄米蔡”四大家。米芾与其他几位代表人物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一,他认为学书“贵趣”,学书得趣,他好皆忘,方可入妙境。中年以后,他强调自身趣味而有意夸张临摹对象,实现意与古会,形成了个人风格。他这种有趣味的“意临”、“临创”的实践活动,让他的个性风格得以成熟并渐趋稳定。二是他强化了用笔中的“取势”,受到王献之、颜真卿外拓一脉书风的启发,他以侧锋取妍,外形欹侧多变,内芯留白不均,既潇洒又遒劲,“各各不同”,耐人寻味。三是重视“得笔”,米芾笔法精湛,动作“痛快”,笔墨挥运中有很强的节律,字形不主故常,多姿多变,线条又沉实圆劲,展现出“谓筋骨、脂泽、风神俱全,犹一佳士”般的生动形象与生命气质。“字如其人”,如其貌,如其神,米芾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米芾有趣,评书也有趣。他评蔡京“不得笔”,蔡卞“乏逸韵”,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所谓“勒”、“排”、“描”、“画”,都带有讥评的意味。他自诩“刷字”,这个“刷”,却是无比自负的,也是非常“傲娇”的。“刷”,突出了用笔的迅疾、振荡、骏快、自然,技术上是高难的,也是高极的。一个“刷”字,让他横扫千军,卓尔不群。故苏轼尝言“海岳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可见在东坡的眼里,米芾也是一个超一流的专业选手,他是有骄傲资本的。我想作为一个艺术家,人也应该是艺术的化身,要有一个有趣的灵魂,如同米芾一样,有趣味,善思考,懂审美,会生活。
米芾《箧中帖》,行草书,纸本,信札一则,约书于北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纵28.4厘米,横39.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对于学习者而言,有一种人是非常可怕的,那就是聪明人又肯下笨功夫。米芾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善于学习的高手,用现在的话讲,他是学习“达人”。在米芾看来,“集古字”是非常重要的学书方法。他在《海岳名言》中自述“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这段话看似平常,我却认为十分了得。书法天赋极高的米芾,就是用了“集古字”的笨办法,下了笨功夫,通过深入临古,达到食古、化古,进而“始自成家”、“不知以何为祖”的。“不知以何为祖”是什么?就是个人风格的形成与确立。个人风格如何形成?就是集古字、取诸长,就是融通百家,了无痕迹。因此,米芾可以说是汲古创新的典范,他既重视传统继承又具有创新精神。米芾的创新,是对传统挖掘深入后的一种“水到渠成”,而我们今天很多一蹴而就的所谓“创新”,大都是短命的。“集古字”也是米芾走向成功的经验。“集古字”的另一面,是要有超人的勤奋。米芾的勤奋,是十分惊人的。他自言“一日不书,便觉思涩”,因之推及古人“未尝片时废书也”,又称“学书以来,写过麻笺十万、流布天下……”,此绝非虚言。其子米友仁回忆说:“父所藏晋唐真迹,无日不展于几上,手不释笔,临学之。夜必收藏于小箧,置枕边乃眠……”大家听听,米芾真是一个书痴啊!一个真书痴啊!他对书法的执著,完全是发乎内心的!他痴迷书法,终日与书作伴,他已然是书法的化身。在米芾看来,学习经典,既要博采众长,又不能绝对迷信权威。他是一个学习的智者,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在不断地挑战权威中超越自我,攀登高峰。他在《自叙帖》中叙述了他学习历代书法名家的经历和心路历程,由唐人楷书入手,先后学习颜、柳、欧、褚,这些都是书法史上的顶级楷书大家,以他们为师,米芾是高明的。在经历了这种长期“取法乎上”的学习后,他又转益多师,取法段季展、沈传师、罗让,甚至向同时代的周越、苏舜钦、蔡襄等人学习。通过对传统经典和同道的深入学习、借鉴,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认知和判断,对学习对象也经历了一个由追慕到超越、褒扬到批评的升华过程。正因为对传统的深入,才有了眼界、认知的自信,米芾不迷信权威,更勇于挑战权威。当然,这种挑战有时也难免带有自我炒作之嫌。他认为:“颜鲁公行字可教,真便入俗品。”批评“柳公权师欧,不及远甚,而为丑怪恶札之祖。”对他钟情的褚遂良,虽自称“学之最久”,也有过微词。他对“二王”无比崇敬,但也有批判,认为王羲之的《兰亭序》可“神助留为万世法”,王献之的《十二月帖》“运笔如火箸画灰,连属无端末,如不经意,所谓一笔书,子敬天下第一帖也。”米芾对“小王”顶礼膜拜,学其书足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但他有时又自视甚高,多次说出“回视二王,顿有尘意”的话,甚至狂言: “一洗二王恶札,照耀皇宋万古。”米芾真是个狂人,居然说“二王”书法是“恶札”,真是狂的狡黠,狂的自信!从学书者的角度看,米芾学书的方法,学书的精神和学书的智慧,是非常宝贵的,对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来说,是非常值得借鉴的。米芾《岁丰帖》, 纸本,行书,纵31.7厘米,横33厘米,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藏米芾不仅是习书者的榜样,还是一条可以引领我们走向成功的通途。除了米芾的学书方法、学书路径值得我们借鉴之外,米芾的书法对我们而言,首先是他鲜活的技法,可以说米芾是“炫技”的集大成者,是吃透了晋唐书法的典范。学习米芾,是走进晋唐的最佳途径之一。习书者还可以透过赵孟頫、董其昌、王铎等大家对米芾书法的取舍,结合自己的性情和艺术实践进行深度的挖掘与创变。米芾说:“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聊徒成下品。”米芾书法的核心技法是“二王”的笔法体系,我觉得当下习书者学习“二王”要重视从米芾的真迹、墨迹中体悟鲜活的技法,这也是学习晋人笔法的捷径。因为目前存世的“二王”书迹大都是刻帖,墨迹也多是唐人摹本。而米芾能见到“二王”真迹,并有着精深的研究,他把自己的斋号取名“宝晋斋”,足证他顶礼晋人,膜拜“二王”,他是真正入“二王”堂奥的人。不仅如此,他还对“二王”的技法进行了丰富和拓展。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米芾为后来的习书者开掘出了一条通往魏晋书法的通道,这也是一条通往成功的通道。各位同道,各位朋友,回望今天,我们真是无比幸运的一代。信息化时代信息的获取,今天的云直播互动交流方式,是古时的“米芾们”无法想象的。就是放在20年前,我们也无法想象。科技日新月异,印刷技术几可乱真,我们赶上了学习条件最好的时候,今天我们坐拥一台电脑,甚至手拿一部手机,就可以遍临百帖,如对真迹。而老一辈的习书者,很多是因为看不到高清墨迹印刷品,才不得不学刻帖的。我本人在80年代初期,第一次看到米芾《蜀素帖》时欣喜若狂,激动万分,那时还没有复印机,我便连夜将字帖双钩摹下来,难以遏制地一遍一遍去临写。那时候的资料非常匮乏,让我们对法帖倍加珍惜,多年专注于一本字帖,专注挖一口井,却尝到了甜头。如今我们的资源越来越多,资料越来越丰富,但是很多习书者的心却定不住了,常常是选帖选花了眼,浅尝辄止,不能专注长久。没有长期重复的技法训练,技术动作就实现不了肢体记忆,技法就无法定型,也就是俗话说的:基本功不扎实!今天,我们之所以选择学习米芾,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可取法的法帖资源非常丰富。米芾大字有《多景楼》、《虹县诗》、《研山铭》,小字有《蜀素帖》、《苕溪诗帖》等等,数量多,墨迹清,书风全,可溯源流,方便学习。米芾法帖这么多,哪里能找的全呢?2012年,中国书坛有一件大事与米芾有关,那就是故宫博物院与镇江丹徒区中国米芾书法公园合作,编辑出版了《中国米芾书法全集》,煌煌巨著,汇聚全世界各大博物馆所藏的米芾书法作品,33册,130余种,其中墨迹就有66种,完整地再现了米芾各个时期的书法风格和艺术成就,可以说,这是学习米芾书法最全面的墨迹遗存,它不仅为习书者拓展了学习条件,也拓宽了习书者走向成功的通道。米芾《知府帖》又称《长者帖》,或书于元祐二年(1087),纵29.8厘米 横49.6厘米。米芾,不仅创造了晋唐以后的一个书法高度,还给我们留下了诸多学习书法的成功经验,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巨大的书法宝库。作为习书者,我们应该学习好、应用好、传承好。从米芾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灵魂,学到了一个大书法家的学习精神,还读到了一个艺术家的多彩人生。
欢迎进入古戈尔艺术微店购买传统古法制作笔墨紙砚和名家书法篆刻订制
版权说明:
版权说明:文章源于网络,仅代表原作者观点,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原创作者可联系我们予以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