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蒿儿梁

金秋时分,文友相约,到距县城几十里外的蒿儿粱去采风。这个地方,已有耳闻,近几年来,看过县里的驴友团、摄影协会对该地的报道展览,凭感知:是我们县众多风景区中的一景吧!

乡里极尽地主之谊,像弥勒佛似的乡领导更是热情有加,“上午去不了啦,早点吃饭后再去蒿儿粱吧!”我心生纳闷:坐车到山底,上个山能用几个小时?可真正轮到走近它时才领略了它的难度。一开始,我们沿山脚下前行。潺潺的小溪哗哗地流个不停,清澈见底,使人忍不住蹲下来掬几把送入口中,甘甜凉爽。走着走着,几十个人分了四路:几个小年轻领头一会就不见了踪影,有一路也将我们赶超。我和苹跟五、六个只知其名不识其人的文友为伍,后面还有一组。感觉越走越远,高高低低的丛丛森林密不见天,红艳艳的沙棘、熟透的油瓶随手可摘,我的喉咙像冒了烟,火辣辣的,心咚咚直跳,随手摘了一串沙棘蹲在地上吃了起来。还有一些我从来没有见过的野果,看上去让人垂涎欲滴,我怕有毒,没敢摘来吃。一会大家围拢过来讨论,感觉这样走下去好像不对,走了一个多小时了,还没看见“天”,然后大家一致认为:直接往上走是硬道理,因此不管有路无路直上山。选择了这个决定,就不只是累了,山里本无路,看见的脚印也是采蘑菇和放牛的踪迹,根本不能直腰走,只能一步一步往上爬“管它呢,让咱们重返了婴儿”,娇小而喜爱探险的苹在前面给开路,把挡在头上的树枝弯在边上,可没承想让脚下的树根给绊住了。

刚下了雨的森林里是疏松的,山也是陡的,只能用手抓着小树干一步一步攀爬,大部分小树还有刺,但也顾不了啦,心里也在暗自庆幸:还是经常锻炼的结果,否则根本走不了这路。这样又爬了一个小时还没到头,我心里打开了鼓,随行的也有的叫嚷:返回去还是继续?各持己见,我是感觉:如果没有别的路,还是这种走法,返回去更不容易。如果下山容易的话,我宁可返回去,也不翻什么蒿儿粱了。有人说,我们喊一喊在我们前面的那一组,看他们从哪走的。我想起一同来的二小,他在前面,便高喊“二小”,随行的人都齐喊“二小、二小”,这喊声的回音在山间此起彼伏,久久回荡着,可也没听到应答。无奈大家一致说:坚持就是胜利。我就问“这蒿儿粱,到底是个啥地方?”随行的人才具体介绍说:蒿儿梁是个村子,只是因为在抗战时期,写《白洋淀》的孙犁先生转战河北时路过这里,曾在这里养病四个月,后来他也写了蒿儿粱,来歌颂这里淳朴善良的人民以及与日寇周旋的紧张岁月,我们看的就是孙犁先生呆过的地方。原来是这么一回事,为此我下决心去看一看。终于开路的苹在上面高呼“走出来了,找到山顶上的路了”。我们信心大增,一鼓作气地爬上了山顶。总算直起了腰,能迈开腿走路了,走着走着,从旁边的树林里也钻出了一伙人,他们说,看你们多会走,我们走错了,就钻林子。我们便大笑起来……终于远远的看见了蒿儿粱,在阳光的照耀下,光秃秃的山顶上座落着一些残垣断壁的土坯房。当我们走近它时,依稀看到当年的情景:几十户人家,还有四合院的模样,虽然看起来院子不算大,房子不算太高。但村子错落有致,黑油油是土地,还有围绕在村旁的层层梯田。可现在村子里没有一户人家了,也看不见一户有房顶的房子,村口一棵歪把子树没有一点枝叶,树皮早已剥落,只剩下灰黑的树干,看上去很是光滑,一同汇来的文友说:像只脱了羽毛的凤凰。循着狗叫声,我们总算看见了人。一位四十多岁的曹姓男子,他说村子里早没人住了,原来有八十多户人家,二百多人,现在都搬到山下去住了,他也不在这里生活了,一月只回来一次,因为他在这里养了二百多只羊,雇一羊倌放着,每月回来送些生活用品。过去的蒿儿粱莜麦长得好,碗大的山药蛋吃也吃不完,还有山里采不尽的蘑菇。

从一畦畦一畦畦的梯田,我依稀看见当年的情景:牛羊成群、孩子欢笑、无电灯电话、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简单而不失快乐。曹姓男子搬到了离县城十多里的一个村子,一人种的四十多亩地,雇人养的二百多只羊、夏天还回山里采蘑菇,一年收入七万多。只是小儿子管不住,不好好学习,就在网吧玩。大儿子考个大学没问题。妻子平时在县城陪孩子,农忙时回来帮他一把。我们齐夸他能干,他黝黑的脸上挂着浅浅的笑:为了孩子们有个幸福的生活嘛。远远的一群饺子似的羊群朝我们走来,穿着羊皮袄的羊倌老汉,甩着鞭子,嗥嗥的喊着他的队伍,脸也没洗过,可众人们一个一个地跟他摄影留念,老汉哪见过三十多个红男绿女这么新潮的一群人照来照去的?很诧异,便大笑着跑掉了。曹姓男子也很惊奇:你们来这里干什么?这里有啥好看的。他听说我们走错了路,很热情地把我们送了一程又一程,直到拐弯处。回首看见他跟羊倌住的房子,这是蒿儿梁仅有的一户“人家”:两间小草屋,窗户里外都用塑料膜包裹起来,圈在笼子里的两条大黄狗看见我们,直往外扑,汪汪的叫个不停,真有把我们吃了的架势,所以也没能够走进他们的“家”,孙犁老人养病时的村子随着时代的变迁已不复存在,他们都过上了现代人的生活,都向往了城市的喧嚣,大山也恢复了它的自然与宁静,就是不知他们是否感到满足幸福?

图文编辑:侯常新

(0)

相关推荐

  • 【长安村落】——太乙宫街道上湾村

    献给即将消失的村落文化 位于太乙宫街道以北3公里处,相邻省结核病院.新中国成立前有54户,耕地400多亩,70%的居住窑洞,全部以务农为生.现有123户,496人,土地300余亩. 村子现保留三块志碑 ...

  • 女大仙追忆郝金阳先师寻棺找养八卦图泄玄机

    女大仙 一香一碗百家饭, 命定仙卜人中走. 遇事自有神来助, 广结善缘度众生. 近些年,易经领域百家争鸣.在八字命理领域中,有传统派.新派,尤其是盲派如雨后春笋,在江湖上独树一帜,受到广大八字爱好者的 ...

  • 蒿儿梁和孙犁的几篇连环画

    说孙犁的连环画,实际上是说根据孙犁作品改编的连环画.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大作家中,孙犁的作品被改编成连环画的不多.除了确实的三篇之外,还有一篇却只是有文字提及过,似乎还没有谁见过实物:而提及此篇的是山西繁 ...

  • 寻访蒿儿梁

    蒿儿梁,是我家乡繁峙县的一个小山村. 二十多年前,我在忻州师范上学时,花七毛九分钱买了一本<孙犁作品欣赏>.读了其中的小说<蒿儿梁>,我才知道,我家乡的这么一个并不起眼的小山村 ...

  • 张在公||寨儿梁

    汲取文史智慧  引以鉴古知今 ❈ 姥娘家在寨儿梁,不提姥爷提姥娘,示男女平等,多的是姥娘更平易一些吧. 听舅舅们说旧窑洞早已坍塌了,记忆里虽支离破碎,但总还残留那么一点点. 清明时节,城里的树虽说绿枝 ...

  • 超好吃的蒿儿团

    蒿儿也叫青蒿,是一种野菜,有股子很特别的香气.每年的清明前后,蒿儿最是嫩鲜的时节,我们这地方很多人家喜欢用它作为佐料,把它参合到拿糯米粉与一定的比例的面粉中,然后加水和好,再加若干馅料做成蒿儿团.放锅 ...

  • 走进安徽歙县渔梁古镇

    渔梁古镇在安徽省歙县东南2公里处,处于练江的下水口(相对于歙县)古称"梁下".渔梁镇早先是歙县在练江上的码头,往来集散,生意兴隆,歙县的物资,从这里由练江上码头直下,经深渡港进入新 ...

  • 107期/百期特刊8:“清扬婉儿”祝贺专稿《汲园》/梁剑清读 白鹿原文学作品精选系列第三十一期

    清杨婉儿生活照 梁剑说:清杨婉儿,白鹿原诗社推出的第一位女诗人,<美丽的原创生活>52期曾刊出她的诗作3首.文如其名,清扬婉儿的出现,也让我们看到白鹿原诗社的柔美的另一面.清扬婉儿也是一位 ...

  • 走进作家梁晓声先生阅读分享会:读书纯粹是一件和个人感觉有关的事

    去铜陵学院听著名作家梁晓声先生的阅读分享会,是应侯老师之约. 她知道我业余时间喜欢码字,正好她们学院今天有一场梁晓声先生的阅读会,不妨过去听听,也许对我写作水平的提高会有所帮助. 听到这样的消息,我当 ...

  • 雨后的鹿角梁,一片云雾仙境,让人惊叹,从蒿沟登鹿角梁路线攻略

    [每周一座山],我们今天去秦岭秘境.一方净土鹿角梁.从蒿沟进山,全程32公里,最高海拔2700米,累计拔高1800米. 鹿角梁,位于秦岭腹地分水岭西南,属于牛背梁保护区,海拔2700米,因形似鹿角而得 ...

  • 【望安山文学】梁书萍||走进红安(诗歌)

    走进红安 作者:梁书萍     主编:非   鱼 巍巍大别山 静静倒水河 仲夏的红安 百花争艳 万木苍翠 到处都充满着红色的记忆 十四万英雄儿女 为革命献身 不折你挺拔的脊梁 自豪你的坚强 为了中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