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故事】乾州蕞娃:袁富民老先生珍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四张证书

【前言】袁富民老先生所珍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四张证书,包括三张毕业证和一张结婚证。三张毕业证书涵盖了先生的求学经历,一张结婚证见证了两位老人的爱情历程。从这四张证书我们能够了解到很多东西,对于这四张证书我们也存在很多的困惑,希望有心之人能够和我一起仔细研究这四张证书,分析其背后的故事。

袁富民老先生珍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四张证书
我这里所说的四张证书是指老先生的三张毕业证书和一张结婚证书。三张毕业证书涵盖了先生的求学经历,一张结婚证见证了两位老人的爱情历程。
第一张是小学毕业证书。证书大约为A4纸大小,黄色的底子,证书中央为毛主席头像,八面五星红旗分列两边,边沿有麦穗状的装饰图案,并有“为人民服务”的白色水印,证书内容竖行排列,所有印刷、手写字均为繁体字,文字之间没有的标点符号。
从证书上可知,先生为乾县城关街完全小学校(也作考院完小,花口初中前身)高秋五五级毕业生,毕业时13岁,时任校长为王世儒。在这份毕业证书上盖有四个印章,分别为乾县人民委员会(红色圆形印章,中间为国徽)、乾县人民委员会文教卫生科(黑色圆形印章)和学校的公章(方形、因年代久远字迹有些模糊,但印章确实很精美,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和王校长个人私章。王世儒,阳洪镇人,1927年生,城关街完小校长,1956年省先进教育工作者。
第二张是初中毕业证书,证书大约为A4纸大小,黄色的底子,证书中央为国徽,四面五星红旗分列两边,边沿有彩色装饰性图案,并有“建设祖国  保卫祖国”的白色水印,证书内容横行排列,大部分为简体字(个别为繁字体,比如“係”)。证书内容和小学的那份很相像,只不过增加了标点符号。
从证书上可知,先生为陕西省乾县中学(今乾县二中)初秋五八级毕业生,时年16岁,时任校长为赵弘道,许毅生。在这份毕业证书上盖有四个印章,分别为乾县人民委员会、陕西省乾县中学的公章和两位校长的私章。
第三张毕业证为乾县师范学校的毕业证书。证书设计和中学毕业证书几乎一样,只是因为当时国家经济紧张,所以纸张质量明显不如前两张。印章也只有两个,分别为乾县师范学校公章和校长王中佐的私章。
王中佐,乾县阳洪乡好畤村人。1947年毕业于西北师院史地系,同年7月参加教育工作。建国前曾在西安师范、乾县高级农业职业学校任教员及教导主任,思想进步。1945年参加中共地下革命工作,建国后历任乾县人民政府文教科科长,天津师范地理系讲师,凤翔师范、乾县师范、乾县杨汉中学、薛禄中学、乾县二中等校副校长。知识面较广,治学严谨,热爱教育事业,教学工作认真。1981年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后,还经常深入学校听课,检查学生作业,与教师一起探讨教学方法,做教改专题讲座,亲自登台搞示范教学,对乾县教育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1956年荣获陕西省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
一张结婚证书,证书大约为A4纸大小,黄色的底子,证书上部中央为国徽,六面五星红旗分列两边,边沿有彩色装饰性图案(有鲜花、有谷穗),并有“勤俭持家”水印和当时流行的城乡题材的宣传画作为底纹,下部中央有一个红色“囍”图案。证书内容横行排列,繁体字。
当时的结婚证书由青年男女在所在地人民公社领取。袁老师的这张结婚证书是长留公社1961年2月9日所颁发的。当看到这张结婚证,两位老人都不约而同的抬头,看了一眼对方,露出了会心的笑容。两位老人历经磨难、风雨同舟,相互扶持、不离不弃,明年他们将要迎来金婚之年。
有意思的是在结婚证的背面有一行手写字“布证已发8尺,脸盆一个”,下边有领取的时间,还盖了一个财务组的章子。据老人说,当时因为经济紧张,购物大多需要票证,当时凭结婚证可以领8尺布证(布票)购搪瓷盆子一个,这也算是对青年男女最大的支持了。
从这些证书,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历史变迁。首先是行政及教育管理机构的变化。比如,第一张证书上出现的“乾县人民委员会”和“乾县人民委员会文教卫生科”两个印章。据《乾县志》(2011版)政权部分《第三节:乾县人民政府》(P442)记载:1954年6月乾县人民政府更名为乾县人民委员会(简称为“县人委”)。1949年乾县人民政府成立教育科(教育局的前身);1952年11月教育科兼管卫生科工作改称文卫科。1958年,添置卫生科(与教育科分开),而这张毕业证上却是“乾县人民委员会文教卫生科”的印章(也许是印章更换不及时吧)。另在《乾县志》(2011版)教育部分第一章《教育管理机构》第一节《行政机构》(P531)中记载:1952年文教科改为文教卫生科,兼管卫生工作。1958年,乾县、礼泉、永寿三县合并,乾县设文教卫生局。前后两种说法还略有不同,不知应该以那个说法为准?
其次,学校名称及学制的更替。考院小学在当时被称作“乾县城关街完全小学校”。根据《乾县志》记载:当时实行的是“四·二学制”,即初级小学修业四年,高级小学修业两年。《乾县志》中同时记载:1952——1954年,乾县曾在12所小学实行五年一贯制,但具体是哪12所学校,目前缺乏相关记载。
根据网络资料知道:乾县的中学教育始于1939年8月,创始人为张润泉,校名为“陕西省立乾县中学”,属省教育厅直辖,为城隍庙、文昌庙改建而成,其时学校规模较小,为单设初中, 1942年始增设高中部。1949年乾县解放后,校名更换为“陕甘宁边区乾县中学”;同年,又更名为“陕西省乾县中学”;1956年改为“陕西省乾县高级中学”;1958年,全县又成立了几所中学,故又被编为“乾县第一中学”。按照这个记载,1958年毕业的袁老师,毕业证书上的校印应该是“乾县第一中学”,但实际上却盖的是“陕西省乾县中学”的印章,不知为何?

建国后20年内,乾县高、初中仍然实行“三·三”分段制。1950年,陕西省乾县中学招收初中班六个,高中班三个,以后班级数额和招生人数逐年增加。袁老师1958年毕业时,学校应该完全中学,校址位于今二中,只不过他是初中毕业。

在乾县一中的官网上我看到了一张1959年的照片,照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二中城隍庙前高大精美的石牌坊。

三是毕业证书上的一些细节性变化。比如说红旗数目的变化,有八面、六面和四面的变化。有比如说毕业证书上水印内容的变化,有“为人民服务”和“建设祖国  保卫祖国”两种。还有证书中央毛主席头像到国徽的变化,有什么原因?这一切都需要有人来做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0)

相关推荐

  • 陕西 || 袁富民:杨争光书法墨迹《察古观今》欣赏

    作者简介:袁富民,1942年7月生,陕西省咸阳市乾县人,大专文化,曾任陕西省乾县县志办公室主任.主编.他在任教期间多次被评为先进教师.模范班主任.他致力家庭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多次被评为陕西省模范家长. ...

  • 文化散文 || 袁富民:帝陵三叹

    帝陵三叹 文/袁富民 乾陵之憾 我的家乡袁家庄偏踞乾县城西南隅,村西是蜿蜒北来的漠谷河,村北正对着巍峨耸立的梁山,可谓依山傍水了. 小时候,并不知道这山叫梁山,只知道它叫"姑婆陵" ...

  • 【多彩多姿的乾县民俗风情画卷 】/ 袁富民

    多彩多姿的乾县民俗风情画卷 袁富民 一部<韩靖与乾县民间剪纸>,为我们展观了古城乾县数千年多彩多姿,波澜壮阔的历史,展现了乾县人民丰富卓越的艺术创造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 ...

  • 员工教育背调:从毕业证辨别一本二本或三本;统招、自考还是成考

    国有企业.央企是员工入职背景调查大户,并且会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机构来做.除此之外的企业,往往仅对中高层或保密性较强的岗位做内部背景调查. 中小微企业,一般不委托第三方公司,而是人事部门对新人做简单背调. ...

  • 毕业证书丢了不能做假,需补毕业证明书

    有些人因搬家或保管不善,不小心把毕业证弄了,毕业证丢失不知道怎么处理,听信别人去办假的毕业证.办理假的毕业证会容易被查出来,毕业证的纸张是国家统一印制的,有经验的审核人员一模就知道真假.如果办假的毕业 ...

  • 美文 || 袁富民:槐祭

    父母去世之后,便很少回老家去,故乡在记忆中日渐淡漠,唯那棵屹立村头的古槐,却始终令我梦绕魂牵. 古槐在我的心目中是神圣的.爷爷说他的爷爷也说不清古槐是何年何月何人所植.小时侯,这儿是我神圣的殿堂,我和 ...

  • 【随笔】乾州蕞娃:《主角》中的关中方言(四)

    [前言]人们常说,语言是文化的"活化石".现在,我们却面临着乡土方言消亡的尴尬.一方面,随着普通话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讲普通话.另一方面,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在农村的人口越来越 ...

  • 【随笔】乾州蕞娃:字有筋骨肉,人存真性情 ——张希望老先生小记

    [前言]在观摩先生书法创作的过程中,我首先感受到的是先生行楷创作所具有的刚柔兼济.自然流畅的特点.这也许和先生的待人和善.为人笃诚,不矫情不媚俗的性格特点有关系.还有就是书法创作不仅需要技法的研习,更 ...

  • 【文学】乾州蕞娃:回眸《渴望》​(五)以丑为美的“心机婊”和抖包袱

    [简介]"以丑为美".费尽心机想要拆散王沪生和刘慧芳的王亚茹,真的让人感到不齿.对比她为了撮合王沪生和刘慧芳时的做法,我真的有点佩服这女人.到底是该用"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 ...

  • 【图文故事】乾州蕞娃:乾县古树名木

    [前言]在前一段时间,游走于乾县各乡镇的时候,我断断续续地拍了一些古树名木的照片,今天特意整理了一下,发布出来与大家共享,也希望有志同道合的人能够提供照片,让我们为更多的乾县民众以及在外的乾县游子提供 ...

  • 【随笔】乾州蕞娃:一曲名利场的故事 ——《背对背,脸对脸》观后感

    [前言]<背对背,脸对脸>是西安电影制片厂1994年发行的一部喜剧电影,豆瓣评分9.4分.评价的时候是"背对背",干活的时候是"脸对脸".无论是面对 ...

  • 【朋友圈图文故事】乾州蕞娃:国画鉴赏(四)

    [前言]戴眼镜留胡须且着西装的人是我很少见到的,大约戴眼镜着西装的都是斯文的,而留胡须的人大多是比较随性的,能将这几样元素如此和谐的统一起来确属不易,所以,没有自信看他的画,就对先生的画作就多了几分好 ...

  • 【朋友圈图文故事】乾州蕞娃:摄影欣赏(一)

    [前言]一幅好的摄影作品,总是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或者说在向我们传达一种思想.而这不仅仅取决于摄影家的思想和技术,更在于模特的感悟能力,好的模特总是能够准确理解摄影家的意图,他们之间有一种高度的默契,这 ...

  • 【朋友圈图文故事】乾州蕞娃:国画鉴赏(三)

    [前言]书画的时代风格与书画家个人风格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书画家们所处的时代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思想性格不同,审美观点不同,使用工具不同,形成的艺术风格也不同.欣赏书 ...

  • 【朋友圈图文故事】乾州蕞娃:国画鉴赏(二)

    [前言]人物画是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之通称.中国的人物画,简称"人物",是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出现较山水画.花鸟画等为早:大体分为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