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涛:跨世纪的家族演变,与父亲力量的反抗
一、大历史,小家庭
1937年7月的北京,驻扎在城郊外丰台、长辛店的日本鬼子,正顶着烈日进行军队演习。
空气中始终夹杂着不祥的气息,老百姓们也没有心思抱怨夏日的炎热。
7月7日,写进世界战争史的这一天,日军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侵华的第一枪。
战争愈演愈烈,炮火连天中的老百姓只得逃命。
由于处于主战场中心,家住卢沟桥附近的老郭一家人在在这场战争中走散了。
枪炮声在耳边轰轰作响,还在铁路上班的工人老郭,借着火光和同伴们一起逃了出去。
老郭边跑边回头望向家的方向,老婆孩子不知道逃出来没有,可奈何枪火不长眼睛,他只能向前跑。
而彼时听到炮火声的老郭老婆,马上叫醒了10岁的老二、6岁的老三,拿好早就准备好的行头,带着两个儿子拼命往外跑去。
死老头不在身边,没什么文化的老郭老婆,也不知道往哪里去,只知道离这个地方越远越好。
顶着盛夏的酷暑,和弥漫的烟尘,兜兜转转几个月后,老郭老婆最后还是回到了北京:
带着两个孩子,我还能逃到哪儿去呢,我们要是走了,那死老头万一回来找不到我们怎么办。
可是老郭没想那么多!
他沿着火车道一路向西,到了西安,日军的轰炸机应该不会跑这么远吧,毕竟走好几个月呢,这下应该安全了吧。
老婆孩子不知道是生还是……,唉,算了吧,顾不了那么多。
男人都是大猪蹄子,没过多久,老郭在西安娶了新老婆,日子就这么安定下来。
这老郭就是郭涛的爷爷,老郭老婆就是郭涛的奶奶,这老郭的新老婆就成了郭涛的二奶奶。
对郭涛的奶奶来说,在北京,老大在战争之前就不知去向,没了死老头的工资,亲奶奶带着二伯和老三也就是郭涛的爸爸,过着艰辛的日子。
好在俩儿子在亲奶奶强悍的威压下,老二主外干体力活,老三主内干家务,亲奶奶自己外出讨口饭,能活命。
娘仨相依为命,熬过了战乱,熬过了饥荒,终于熬到了解放。
二、两地恋
1949年解放后,北京的娘仨苦苦找寻了12年、等待了12年的一家之主找到了。
让缺失了12年父亲力量的家庭激动不已。
但世事难料,祖籍卢沟桥的老郭不是一个人回的北京。
在艰难的抉择之下,老郭自然不会和脾气暴躁甚至有些强悍亲老婆一起生活。
或许在12年前逃亡的时候老郭就是这么想的。
总之,老郭和二老婆过起了幸福快乐的生活。当然,多年后郭涛也加入了这样的幸福和快乐。
老郭老婆依然孑然一身。
解放后老百姓不用东躲西藏,该上学的上学,该上工的上工。
从小缺失父爱的郭涛爸爸走上了求学之路。
郭爸是文艺骨干,在学校也算是风云人物,自然也招女孩子喜欢。
再加上也到了结婚的年纪,郭爸在学校遇见了同是文艺骨干的学妹即郭涛的妈妈,一见钟情,坠入爱河。
俩人本来约好考同一所大学,但最后事与愿违,郭爸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郭妈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
虽然没能如愿考上同一所大学、也没能考到同一个地方的大学,但是两地恋让他们的爱情更加坚定。
1966年,等郭妈从中央戏剧学院一毕业,早就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的郭爸,就迫不及待地结束了多年的爱情长跑,和郭妈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本来小两口还想继续他们的风花雪月,未料由于郭妈工作的调动,被派到了青海话剧团。
这下可怎么办,这一去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回来,干点什么事也不方便,干脆把孩子先生出来再去吧,谁想把孩子生在遥远而未知的大西北呢。
对于郭爸来说,老婆一下子“飞”到了千里之外,这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又是两地,我受够了两地。
于是,两年后,顾不上紧急情况下出生的儿子郭涛,郭爸也“飞”了。
1967年小郭涛一出生,就被抱到长辛店爷爷的家, 旁边有卢沟桥,有水塘,有泥巴,有一起撒丫子满胡同跑的小伙伴,最重要的是还有疼爱自己的爷爷和二奶奶。
这个比卢沟桥历史还悠久的地方,传承着古代的人来人往的热闹,是小郭涛童年的光。
三、郭涛的西北之旅
1974年,父母以去青海吃好吃的为由,将野孩子郭涛强行骗到了大西北青海。
大人逃票,哦不,小孩逃票大人买票,一路坐着哐哧哐哧的火车,逃到了青海。
就这样一家人快乐幸福地过了那么几年。
顺便在郭涛9岁那年,父母有计划性地生下了老郭家三代唯一女孩郭月。
1979年,父母的工作可以调动了,于是 :
从郭爸萌芽回祖籍北京发展的想法开始,郭妈开始感受到了丈夫火爆和强悍。
从郭妈萌芽回西安娘家发展的想法开始,郭爸开始明显感受到妻子文艺青年的不可理喻。
而从这一年开始,小学生郭涛开始真正地感受到了父亲的“力量”。
妹妹是宝贝疙瘩,家庭战火基本波及不到。
男子汉郭涛无疑是全家出气筒的不二人选。
“我好像是后娘养的,或者是被领养的似的!”
1980年,没能调回北京的郭爸,十分不情愿地回到了郭妈的老家西安。
外地调回来,工作总有诸多不顺,郭妈是不开心的,郭爸是忧郁的。
从此《父母爱情》基本消失,父母之间的矛盾,让家里没有一天消停日子。
小时候,郭涛可能只受到语言的呵斥、神态的压制,但小时候归小时候,过了就忘记了。
长大的郭涛不吃这一套,他可以思考了,也要反抗了。
这一反抗,他招来的是巴掌的力量。
再大一点,郭爸常用的手段是冷暴力、热暴力、威胁……逐上而加!
大概那个年代的父亲处理父子关系都是如此的干脆:废话不多说,先来抽耳光!
上中学的郭涛很厌恶父亲这一套,但却又无形中模仿了这一套而不自知。
就像郭涛自己在书中说的那样:“我来不及思考,眼看着巴掌落下去,我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
四、父亲的力量
“我一直渴求父亲的拥抱,但是没有得到!”
曾经对爱情炽热的那个少年,对儿子是冷漠的。
也许是因为小时候父亲角色的缺失,郭爸诚然不知道如何去爱自己的儿子。
冷脸的沉默,强行的控制,带来的是儿子剧烈的反抗。
以至于到最后,郭涛差点儿要从楼上跳下去,郭爸也能做到视而不见。
儿子三天不吃饭,两眼一黑晕倒在地,父亲却带着全家消失。
……
逐渐,郭涛发誓一定要离开这个家。
离开家的的巨大动力,让本来文化课不怎么样的郭涛,埋头苦读,再加上传承了父母的表演力量,最后以超高分考上了郭妈的母校中央戏剧学院。
20岁的郭涛,终于离开了他一分钟都不想待的家。
五、我的快乐生活
上大学的日子是快乐的,表演或许会让一般的学生有些吃力,但是对于郭涛来说是很轻松的。
郭涛享受自由的同时,还享受着老师对好学生的优待。
郭涛一路向前……
时间“嗖”地过去,大学毕业没几年,就有了《活着》、《永失我爱》等重量级的作品。
但是带着父亲从亲奶奶那儿承来的奶奶“力量”,以及父亲特有的“力量”。让郭涛在表演之外的生活和感情上,总是不怎么顺当。
不懂面对,不懂沟通,只会逃避。
用郭涛后来的话说:“我虽然比我老婆大17岁,但我的心智还没有她成熟。”
不成熟到什么程度呢,以至于他在《父亲的力量》一书中写到对女性不尊重的言论,也觉得理所当然。
“你是我生的、我养的,你吃我做的饭,花我挣的钱!”
郭涛在《鲁豫有约》眼角泛着红,回忆着父亲对自己说的话。
父辈们从自己的父辈承来的“力量”传给我辈,我辈在反抗中又传给下一代。
乐观的是,现在是个开放的网络时代,有人告诉你这样是不对的,甚至作为名人有人监督并且纠正你的不对。
成长是痛苦的,也许需要一个人用一生来与自己身上的某种“力量”作斗争吧。
但谁不是呢,每个人都需要承担起这个时代的责任,因为我们都希望下一代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