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场
这是前段参加的那个乡村图书馆竞赛
这是现状:
关于设计的说明:
1,与以往的熟人社会不同,乡村人群向城市大量的流动,乡村旅游的兴起都打破了乡村旧有的社会关系。目前,中国广大的乡村内部正处于熟人/半熟人/陌生人的阶段,各种取向的认知判断需要在地化的交流空间,需要尊重和必要的引导以促成在地化新秩序的形成。
2,乡组的规模是有限的,公共空间是一个无处不在的社交场,也是一个功能高度复合化的空间。人们习惯于在便捷、有功能主题,有景观的场所中完成各种聚集,往往,这种聚集也是随机的。
3,传统的图书馆是一个主题性的活动空间。随着电子媒介的普及,图书馆单一的阅读功能变弱,更多的外延形式被吸纳进来。不变的是图书馆空间的场所魅力。
4,乡村图书馆的意义在于以书为媒介,顺应村民的活动时间和行为特点把书的场所和社交场所层叠起来,通过提供在地空间,重新链接知识与分享,推进陌生人向半熟人,向熟人的转化;最终完成书—场与熟人—场的融合。
5,乡村图书馆应由室内、室外两部分组成。以建筑体之间并置的方式回应对话的平等。建筑体间的边界是柔性的、开放的、模糊的。建筑内部空间是均质的。一些乡村惯有的习俗需要有效的保留和整合。建筑的整体感受应在熟人、半熟人、陌生人的认知习惯、心理边界上找到平衡和突破,以便人人都能安心的停留和参与。建筑的材料和形体需要朴素和克制以回应自然。
6,本项目位于云南安宁市郊区的甸苜村较中心的位置。原为一层的村公房,场地为26x18米,属于改造项目。图书馆主要服务于本村百户左右的村民。
建筑拆除了原有的临路围墙,提炼出3种空间类型,同时增加了大树的环境元素。在改造设计中,尽量保留了原有可用的墙体、结构和高度,采用轻钢结构整修了两侧临时建筑的屋顶和部分墙体。在整修部分增加了天窗阅览空间、天窗厨房空间、屋顶绿化以便排风、采光及环境需要。建筑材质和色彩整合了过去和现在村落风貌的典型特征,采用了新的设计和技术手段予以实现。本项目建筑面积为:288.8平方米,钢棚面积为:88.3平方米。
这是相关的文字+图示的说明:
这是空间效果:
这是平面的部分图纸:
本次是从设计草图,到完整CAD各平立面剖绘制,再到su模型,把设计想法和技术实现在前期做了整体的梳理,这也是一直以来的工作习惯,也是对的工作方式。这个设计是从改造项目的特点,乡村现状,项目实施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国内类似这样的竞赛第一次碰也是最后一次,发现这种竞赛的问题太多了。
从现在开始,后面至少1年时间不再对外做项目了。主要是自己的状态不好,厌倦对外的各种活动,也挺讨厌那些虚头巴脑,欺世盗名的干法。现在眼前只剩下专心去写点东西这条可能的路了,既然设计实现这么不靠谱,那就做点自己能做好的事儿也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