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国,旅行回顾-7
腾冲-怒江、独龙江沿线-大理
2007.06.20-2007.06.29
2007-06-28
2007-06-28 09:08
昨天刚从怒江,独龙江回到大理,心里有种欣喜,被虫子咬的日子终于过去了。我的无线卡里没有了钱,周围网吧太少,有一周多没有上网了,查不到信息又传不了东西。那就对着那雄丽的大山吧!那磅礴的大山和不息的怒江让我找到了横断山脉的感觉。
2007-06-29 09:42
在并中洛徒步倒也是辛苦的事。一天下来我也是腰酸背痛没有了力气。
终于是找到了横断山脉的感觉。雄厚,宽广,深邃,无边的气势。
连绵不断的高耸大山矗立在怒江两岸让人惊异,覆在山上的农田和树木交错分布让人喜悦。
不同于甲居,不同于虎跳。
不取惊险,罗列之势,只为胸有成竹轻松豁达的随性点缀之作。
独龙江一段路途险恶,然四周轻雾环绕,高山缀翠,黑木枯林, 瀑布间出,虽身疲却心宽,虽胆颤而无心寒。
这十几天来为恶虫困饶,每天都要新增几个大包,巨痒,回到大理真算是松了口气。
大理依然是那么的开阔,这两天吃东西,没有拉肚子,好事,没有恐惧感了。
大理的白塔常出现在窗外,苍山,洱海也随目而显,正是读书时呀,不知道塞尚他们在此会如何折腾!
朋友的观感:(2007.06.29)
回程了么?一路看过来,感受有几:
1.浮了--之所以说浮,感觉你显现的心情比从前显露,或者说从前你泰然自若,现在却有点反而不能将事情放淡下来了,比如上网,你会为了无限网卡没钱了发愁,这不象你啊,没机会及时放上来而已,为什么不可以放一下,要写要记,暂时放电脑里,合适的机缘放上来,何苦牵强于日子?
2.想少了--换句话说,开始的时候你是思想者,现在你更多象游客了
3.无主题--你的照片多了,却依然乱,你关心的是什么?你在思考的是什么?如好事之徒,相机抓到啥你就看啥,你不过是一个拿相机的人。最后祝回程愉快 !
徐霞客曾说“余日必有记”,我以为在当下,记并不一定要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动态的千变万化;静态的清新秀丽;山或峻险幽奇,或巍峨雄壮,水的碧波荡漾,或水清石寒,洞或玲珑剔透,或乳柱缤纷,险的或悬流而下,或猿挂蛇行,既可行之于笔端,又可以诉诸于图象.
思考是一个过程,手握天才之笔的曹雪芹还得"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何况一个普通人?
一个人处于陌生的旅行环境,很容易患心浮气躁的毛病,只有把心静下来,不为外物所累,达到"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境界,才能更多的从大自然中吸取自然的神韵和精华.
当时的回复:(2007-06-29)
早上看到了一个不知名朋友的留言觉得说的很好,很了解我的样子,但不知道是谁,谢谢你。我常需要被棒喝的。
回忆出行的时间也是两月有余了,脑子本就一直是乱的。也许亲证现象是需要时间才能澄明的吧。
无论心物之别还是生命力的绵延,没有心静往往想下笔的时候笔下却总是空的,想的念头是积习,笔下空是心不到。一路观景,因心不净所以只能同于常境而为,即使少数现象也论为意会之状,无法言说。幸亏自己还有反思的积习,才未完全沦落下去。
因自身无法守志,又过于散漫,期望于不着于物之状态,所以演变成完全的放任自流漫无了目的吧!
最近的日子是有想把照片拍的稍好点的意图,觉得那可以锻炼发现自然美好的眼睛,至于色彩效果我倒是一直不在乎的!没有目的罗列照片的方式出于两个意图一个是记录和介绍给朋友的目的,一个是也没有想去通过照片整体来反映什么的目的。图片多于文字是自己文笔过于拙劣且私下以为文本之书写若陷入常识上的文字很容易掩盖表达的深层含义,而句秀于我似乎相距甚远,所以近期更喜欢于直观的图象罗列,图象本身在这里不是作为作品表达,当然也不等同于文字内容。说到这里我也明白了,说白了我是出于自己展示的虚荣心吧!而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所谓轻思骄慢大概如此吧!
所幸路途还很长,亡羊补牢,知错就改就是好同志吧! 大理水很蓝的。
2007-07-03 00:07
龟缩在大理的客栈里过了4天,大理的原野却还是那么的辽阔,一切都被压解为那薄薄的砖墙线脚的厚度,漫天的空里只有几个塔冒出了头。脑子却还是一如既往的乱,直觉和科学打架了附带回忆和暗示。
一大早有朋友就电话我,对我昨日上述的文字记述提出看法,文字没有主题,整段文字缺乏联系,类似于流水帐般的记述。与此我还是说上两句吧。首先我所写所记实为一天的真实直觉,这种片段化记录的方式,似乎更容易脱离既有的经验和成规而回到事物本身,一旦说多了,展开来讲很容易陷入文字的游戏当中,会索然无味许多,且简短的记录中隐含的意思需整体联系来慢慢体味的吧,再者不可否认的一点,当下普遍阅读者对图象况且是走马观花式的浏览,于文字就更不用提了,期望于瞬间寻找视觉冲击,关键词语的方式确是无法感知到什么。一方因缺乏类似的情景引导,另一方又无法用文字完美的描述自我,剩下的结果终究是双方无法获得共鸣的机缘了.文字的阅读源于整体性的感知,而类似于关键词阅读的方式本就属于泊来品,简单的点状方式,是无法达到面状阅读的效果的。其次我所写文字的一般是缺乏主题的,因现在所记若从表达论只为素材,只为直觉,是连续不断相互交织起来的复杂内容,单纯的量化,只能描述表层自我,于深层自我较难搭上边界。况且我本为愚笨之人缺乏快速论及到一个上伸后的主题的能力,只为顿悟,而瞬间的顿悟是所谓机缘问题,怎奈何我等能天天强求之。诸位有幸能到我地一游,我觉得已是缘分,我也无意期望太多,而我能做的既是无念,无住吧!
朋友的回复:
游记虽离不开模山范水,绘景状物,但却不应该满足于对客观物象做被动的、再现式的临摹与复制,而是应该在保持景物直观性和现场感的前提下,融入自己特有的感觉、体验、想象、认识,以及知识学养、文化储备等等。并由此构成“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状的物我双会,进而呈显自然风物的神韵与生命所在。
可以用用片断化的随笔,来反对修辞的造作和说教,但也应是笔随心走,实现状物与灵视的统一,让阅读者觉得面对着一个见多识广又深沉多思的性情中人,一个令人信赖的灵魂“导游者”。
现在来看,朋友是站在局外,从理论、逻辑和结果上的提醒,这也和他的期待有关。而我是在具体过程中的无目的的践行,陷入个人化的行为和记述方式势必庞杂而不专注,这是两个不同角度。虽然说不能忽略过程但正视真实的自我,常做反省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