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慎檀:品味《菜根谭》第四集

这个里头有几个点,是首先提一下。善念中戈矛,这个是容易的,就是我们善的那个念头里头那个危险的东西,戈和矛嘛,那都是武器,会伤人的。理路上荆棘,这个荆棘大家能理解。我提一下这个“理路”,什么是理路?这个“理”的道路上,就像那个善念是善的思想里头。理路的这个理,它是受王阳明的心学的影响很深的,而这个理学的这一块,是有一个理学上的这个理,实际上和中国在先秦时候诸子都在讲的“道”的意思是相近的。所以它这里头的这个理路的理,便是所谓的天理,所谓的至理,所谓的大道,所谓的至善,所谓的一切的最终最美好的那个极致,是一样的,是一个意思。理路就是我们通向真正的至理的那个路,或者我们通向至善的路,或者是说我们通向圣贤心地的那个路,是指的这个意思。它这个理不是一个简单道理,它是指的理学的那个最高的道德的目标的那个理。当我们明白这个以后,就可以理解它为什么说理路上荆棘,就是我们通向那个路。我们希望是一条康庄大路,我们肯定不希望中间充满荆棘。而前面所说的这些,就是我们通向那个至理的荆棘,所以是我们要去除的。

最易夹带,最难拔除,须是涤,涤就是清洗嘛,清洗干净所有的这些渣滓,然后斩决所有的那个萌芽。就是荆棘我们不能留,我们连荆棘的芽都不能留,因为你只要留着,但凡有个下雨,有个温暖,它就又长起来。所以要斩尽萌芽,才见本来真体。

注意这个本来真体是指什么?就是指我们所有人的本心。这个就跟刚才(指上一章)那个“一念”一样,这个佛家的观念里讲这个本体讲的是特别多的。就是从本来真体是什么?佛教他有句话叫做:“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就是我们刚才所说到的这个心,一开始都在讲,这个心不在内、外、中间诸处。就是所谓“竖穷三际”过去、现在、未来,“横遍十方”,十方是指什么?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这是八方,对吧?我们有时候说八方来财,这是八方,还有上下,合称是十方。所以我们的心实际上是横遍十方,竖穷三际。十方是空间,三际是时间,过去现在未来,这个是心。按照佛法的智慧,讲的比较透,讲的比较深的。就是讲,我这个心,和我们的众生的心,和佛,包括是,不管你说阿弥陀佛也好,你说释迦摩尼佛也好,还是你说那个法身佛毗卢遮那如来,报身佛卢舍那如来,都可以,就是所有的佛,他的那个心地,和我们的心地,凡夫的心地,和这个茫茫的宇宙十方,是一样的。心、佛、众生,三个是没有差别的。那么没有差别,为什么他们是佛菩萨,他们有那么大的神通,而我们就是凡夫,我们什么都做不了?差别不在心体本身,差别在这个心体的表现。

换句话说,同样都是一颗夜明珠,璀璨光芒。你如果把这个夜明珠托出来,它就可以照亮周围。但是我如果把这个夜明珠装在一个小黑匣子里,它就什么都照亮不了,甚至我自己都照亮不了,差别就在这。所以差别不在我们的心体本身,差别是在于我们心体的作用能不能展现。所以你看佛法总是在讲“现前”,现前,就是说是你要把这个展现出来。而这里头也是在讲,就是我们只有去掉那些以后,我们才相当于是把这个黑盒子变成一个灰盒子,变成一个白纸盒子,最后我们把它彻底去掉,我们的那个心体的光芒展现出来,我们才能认识到这个心体,不是那个心体存在不存在。按照这个观点特别特别重要,王阳明也是在强调这个“心即理”。就是这个,就是我们的心就在这,我的力量就在这。我的心和诸佛菩萨的心是一样的,所以他们有的我也有,我只是没有办法做到把它展现出来,这个我需要去学,我需要去修。但是我的本体不动,我的本体和佛菩萨是一样的,我的本体本自圆满,本自具足。

所以他为什么在讲,为什么要看到本来真体。所谓的这里头讲到的本来真体,一定要注意,它不是说有一个什么东西在那,说明你看到以后你就能看到那个体,不是。是说这些都是在讲修心,是你把心里头的这些障碍去掉以后,你就能看到你的本心了。换句话说,我们一般人为什么看不到本心?打一个比方,太阳就在那,我们在山洞里我们看不见。不是太阳不存在,是因为我们把自己困在山洞里了。那么我们从山洞里出来,我们一定就能看见太阳吗?不一定,有浮云,满天阴云的时候,我们也看不见太阳,但是不是太阳不在那,是我们被阴云所遮挡。那么什么是我们的山洞?就是我们的狭隘自私。这些是我们的山洞。什么是那些浮云?就是我们的那些计较,我们的那些好多的夹带,比如像这里头说的这种胜人之心啊,贪心啊,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的浮云。当把这些去掉以后,自然你就见到太阳。同样当我们把心里的这些去掉以后,我们自然就看到我们心里头,心里的那个太阳的那份光明。

而这里头特别要小心的,他在讲的就是为善而欲自高胜人。为善,大家都能明白,爱做善事是好的。但实际上我们做善事的时候,特别希望别人夸一句我们“在做善事”,这个心就叫自高胜人。因为我以前在包括在贵州的时候,我真的是实实在在看到一些人,他们捐款是好的。但是他们捐款的时候,他是要让你尊重他的捐款。其实从领捐款的人来讲,我们是应该尊重人家捐款的人,要感恩人家。从旁人来讲,比如说你捐款给他,我是要称赞的,因为这是一个善行。但是问题是在于作为捐款人自己,你不能有这个“我在做善行,你要尊重我”的这个心。你有这个心的时候,你就是叫做所谓自高胜人。我自己把自己看得很高,我认为我胜过了别人。你看这个善行捐款,比如说救助儿童啊或者什么的,“你们每个人捐了一百块钱,我捐了一千块钱呢。”当你有这个心的时候,这个心就已经出问题了,你在比较多少,你在自己把自己抬到很高,你要有胜过别人的那个心。当你有胜过别人的那个心的时候,就已经是问题。所以他在讲的是这个。所谓善念中的戈矛,理路上的荆棘。不是你捐款这个事,这个是善的没问题。是你想通过“善”得到别人的认可的那个心。换句话说,就咱们还可以说就是“求证明”,当你求证明的时候,就已经出问题了,你再求那个认可,你在求那个证明,你甚至炫耀那个认可,炫耀那个心。这个就是善念中的戈矛,理路上的荆棘,要去的就是这个。

施恩而欲要名结好。施恩,看着别人困难的时候,帮着本来是恩,是好事。要名,我希望的是你给我一个“唉呀,你真是善人啊!”“唉呀,你真是好心肠啊!”“唉呀,你真是胸怀宽广啊!”需要别人给你这好名,然后你“我施恩了,你看见了你怎么不夸夸我呀?”“你看,我在给东西呢!赶紧夸我”,这个就是在要这个虚名。然后,结好是什么?我给你东西了,你是不是得给我交好啊?我帮过你啊,你怎么也得认我这个朋友吧。当你有这些心的时候,就是问题了。实际上从咱们现在来讲,全都叫是什么?你这个本质上不是付出,你是索取。你付出的是你的有形的东西,你索取的是一个无形的认可和尊重,你在索取。

底下同样,这个都是在所谓的为善,在事功上就很典型了。修业而愈惊世骇俗。修这个善业也好,修这个功业也好,做这个事功也好,我一定要让别人夸我,要“唉呀,那个什么什么特别厉害”,前些年特别多的所谓的市政上的那些形象工程。不就是这种吗?咱们老百姓说就是形象工程,弄一个大广场有什么用啊。但是市政府他要好看啊,实际上当他做那个,你说那个广场其实对老百姓好不好?其实是好的。有那么一个广场,大家可以活动,然后可以聚会,可以跳跳广场舞,其实挺好的。问题是你市政府做这个的目的是什么?你真的是为老百姓好吗?还是你要做一个面子工程来标榜你政府的业绩?老百姓不满的是,因为老百姓早看穿了你那个是要政府业绩。其实你说那个广场好不好?他批评完政府,他照样去广场跳舞,那个广场确实是挺好的。那为什么大家不满意?因为当你是为了政府,目的是面子工程的时候,你一定会更多的考虑你自己,而不是考虑这到底做一个广场合适不合适,做一个多大的广场合适,广场上放什么设施合适,这些东西才是老百姓真正关心的。而他如果做面子工程时候他不考虑这些,他考虑是这个怎么能够惊世骇俗,怎么能够别人没有他有。这个就是问题。包括咱们设计产品的时候。你看如果这个产品,你完全是从客户角度需求去设计的,和你说这个产品我要设计得别人夸这产品好,这个产品的设计师“唉呀真有才”,你设计的那个东西是不一样的,就是因为你的出发的那个心态是不一样的。

下面的那个植节而欲标异见奇。节是指的节操,就是我们像培养树木一样的,我们来培植我们的这个修行的这个节操。这本来是好的,但是他也有可能是标异见奇。比如说明朝的时候,就有一些言官,所谓的给皇帝上书规谏皇帝等等。他的目的不是让这个上的书,真正能改变国家,皇帝真正能改错,真的对这个国家治理有好处。他就是为了让这个上书以后,别人是说“唉呀,你这个言官忠义”呀,“敢直言”啊,等等,他是要的这个千古的名声。所以他中间会有些东西写的,那皇上看着当然不高兴了,于是把他拉下去打了30板子。于是他就把打板子以后的那个屁股上的那个烂肉切下来收在那。“看!因为我的上疏,皇上打我了,但是我忠心不改!”那个在干什么呢?这就是他这里头说的叫做典型的标异见奇。你说你屁股上打了板子,你好好养着就是的,你割下来炫耀它干什么呢?就是这个。因为这就是明朝的事,这个人就是明朝的人,他是很明白那些所谓的言官。有一些是真的为国家在说话,但有一些人就真的不是。所以他就在讲,就是植节而欲标异见奇,所有的这些有事功的,有劝人说话的,有自己修行节操的,有日常的行善的,都有。

总之一个原则,就是大家一定要注意你做这个事情,和这个事情的发心,你自己一定要注意,你做这个时候,你的那个心到底是什么心。所以这也是前面咱们讲过的,“一念错”。为什么整个这一则都是修身篇呢,所以他就有相对应性。前面就在讲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在这儿就在讲什么叫一念错?你在这里头,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而欲要名结好。修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而欲标异见奇,这些就是你的这个发心就是有问题,这就叫你的一念错。这些就是善念里头的戈矛,就是你这个所谓的善念,但是它是在你这个修善的这个路上,它是会伤人的。他是戈矛,他是你的敌人的武器,它会伤人。理路上的荆棘,它是在你心去追求那个真正的至理,那个至善,那个最终的那个光明的那个体性,追求那个的时候的那些荆棘。所以他提醒,就是这些东西最易夹带,最难拔制。其实如果有人提醒,咱们会意识到这一点。

但是如果没人提醒呢,有的时候可能自己做了,自己都没留神自己起了那份贪心,那份执着之心,那份贡高我慢之心,那份自我炫耀之心,可能自己都没留神到。因为“我就觉得我做好事呢”,那么你看,咱们在生活中经常有时候有些人,听那些人跟他们说:“你看,我当初怎么怎么帮他,我当时怎么怎么帮他,现在我我过得不好了,他们也不说来帮我。”听这话的注意了没有?他当初帮人家的时候,他是有结好之心的。所以现在他自己状况不好了,人家没有来回报他,没有来以那个结好的状态来对他,他心里就不舒服。实际上就是因为当初他有要名结好之心。这个就是我们说,你看很多人,他能够忍受辛苦,但是他不能忍受委屈,这个特别常见。要不然佛法的修行里头也不会说,布施是一个,忍辱是另一个。为什么要把忍辱专门提出来?我们在社会上就很多,看到很多人辛辛苦苦,但是你不能埋怨他。不是他的错,你如果怨到他身上,他就会立刻特别特别不干。为什么?实际上就是这个心里头有这种法。就是他做的所有的好事,它可以付出辛苦,他可以付出钱,他可以付出很多,但是他是要让别人认可,他要的是一份认可。所以也许他自己都不觉得,他是要所谓的那个自高胜人,他是所谓的在要名结好,可能他自己都不觉得。但是你一旦不给他,甚至反过来还给他反面的东西,让他受冤枉了,他立刻就不干。

你看有一些人,尤其是这种公共的团队里头,比如说咱们的团队,或者是道场,或者是单位,经常有的人会说,那个净界法师讲经的时候讲:“一拍桌子,老娘不干了。”当说这句话的时候,绝对不是因为她付出得多了,而是她相对受到委屈了。就是我明明好心做这些事儿,然后你们不但不领情,还说我多事,我不干了。为什么不干了?因为当他付出的时候,他有潜意识,是有一个要名结好之心的。所以当事情到显现出来的时候,不但要名结好没得到,甚至还反过来被埋怨了。

因为你只要做,是你做的这个事,可能别人就有另外一个观点。你比如说,你看这桌子乱,你把桌上的小东西放在一个小盒里了,你觉得这件好事。但是人家桌子乱,人家东西好找啊,都在明面上啊,你给放在抽屉里头,放在小盒子里头,人家找不着了。人家在抱怨:“谁动了这个桌子了,怎么那么讨厌啊!”这个时候“我不干了!我好心好意收拾桌子,你们还抱怨。我不收拾了,以后我不管了!乱,它多乱,我都不管了。”对吧?这种事常见。但是这是什么?你在收拾的时候那一刻是好心,但那一刻你自己没察觉,你有要名结好之心。所以当别人不但没有夸“唉呀,这是谁呀这么勤快,把这桌子收拾了”,不但没夸,还反过来在抱怨:“谁在那么讨厌呢,这东西弄的我找不着了。”这个心里头就不干了。这个就是我们自己很多时候不察觉。所以这头才讲,这个是最易夹带。最难拔除。所以我们真正做的时候就是需要涤尽渣滓,斩绝萌芽。一定是要特别特别小心,一定要把它清理干净,才能见本来真体,才能看到我们真正的那个清净本来的心情。我们自己的心里头,所谓这个心本就是至善,本就是至真。你随着这个心自然去做的就是善行,但是这个善行你没有夹带之心。因为很简单,如果我真的觉得这个桌子乱了,我就给收拾了,我没有夹带之心,那么后来别人抱怨的时候,我心里想,“噢,那我知道了,下回我留神一点”,对吧?你就没有那个委屈感。

所以说实话,所有的委屈,都是因为你自己心里头先有预设,否则你怎么会觉得委屈呢?你本来你这个事情你做完了,别人抱怨啊,抱怨就抱怨吧,我知道了,这个事情让我注意一点就完了。你为什么觉得委屈呢?委屈的时候是因为你心里头有一个夹带,那个夹带自己没留神。这个在修行上,好多类似的这种话都会有。在佛经上也特别强调,《道德经》里头在讲善善恶恶,所谓美之以为美,斯恶也。不就是这个问题吗?就是善善恶恶反倒是不好的。就是因为当你善善恶恶的时候,你心里头他鼓励的不是那个善,而是装着去为善的那个心,这个就是问题。

其实我们讲到中国后来的历史,你就可以看到《道德经》是有多么的先见之明。《道德经》里头就在批评这种圣人,所谓的“有圣人吗?”所以他在讲“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就是说,不是说圣人不好,而是说攀比圣人的那个心是不好,就是跟这个一样,不是善不好,是你善善的那个心,就会有问题。事实上大家看,讲到一个后来的历史,就是大家都知道,从明清开始有很多的贞洁牌坊,这个事儿是怎么来的?中国汉唐乃至到宋的时候,寡妇改嫁都是常有的事。汉唐的时候公主改嫁都是正常的,到宋的时候虽然不鼓励这种风气,但是改嫁,所有的人都觉得人之常情。丈夫死了,她一个人,她怎么活嘛。她又生活不易嘛,她需要有个男人保护嘛,让她改嫁也很正常。但是什么时候出问题了?宋之后不是中国有一段时间是元朝。

元朝的时候,一个是他们蛮族,本来就是哥哥死了,嫂子直接嫁给弟弟都是很正常的。但是对于汉人来讲,这是很难接受的,所以本来就有一个理念上的冲突。还有就是他们在治理汉人的时候,他们是把人分成了四等,一等是蒙古人,二等是色目人,就是那些西域人,他们的眼珠子是有颜色的,称为色目人。三等的是那个北人,就是长江以北的北方的人。四等是南人,就是南方那个彻底的所谓汉族文化积蓄比较深的。然后他们中间的尤其是一些蒙古人和色目人在干什么?在要“首夜权”,就是新娘结婚的第一夜,要归他们。这个在他们的体系里头是正常的,要注意,这个不是他们在成心欺负汉人,这个他们是正常的,因为他们的文化体系还是比较落后呢,欧洲当时不也是很多地方都有这种所谓的首夜权的问题吗?他们真的只是觉得这是一个特权,他们只是在要一个特权,就像你交租子交给我一样,他不觉得是一个太大的问题。

但是问题是汉地不一样,我们是一个非常文明的体系啊,我们不可能再接受这个所谓首夜权的问题了。所以元朝的时候就出了很多的就是新娘不堪忍辱自杀的事。然后等到一旦把元赶走了,恢复到明,一下的这个礼教就翻过来了。就是原来压的有多深,这会就抬的有多高,这很正常。再加上朱熹的理学,是特别强调叫“存天理,灭人欲”的。朱熹的理学在这点上是有问题的,确实是有问题的,但是他的心本身是想好心,但是他的这个做法,是语言提的这个后患比较大,就是流弊。任何的学说都会有它的流弊,这个流弊比较大。而明朝呢,因为皇帝姓朱,所以要抬一个姓朱的圣人出来,所以就把朱熹抬起来了,朱熹的四书五经就成为“圣经”,中国读书人的圣经,因为科举要考这个了,那么在社会上也就广为流传。

这样一来,对于这个贞节牌坊就抬起来了,就是寡妇不改嫁,甚至丈夫死了殉节。这都是好的,于是这个时候实际上出现的问题就是“善善恶恶”。因为这个贞节牌坊,死了多少人,真的不知道,每一个贞节牌坊底下基本上都是血泪这个的问题就在于善善恶恶。就是说本来夫妻感情好,或者为了孩子什么的,包括没有孩子,她就是心里清净,她就不想再嫁了。如果她的家里头养得起,她的婆家养得起,那么就这样也没什么不可以的。这是好事,没问题。但是当你把她抬到了贞洁牌坊的这个时候,有多少人不愿意也不得不去。有多少人为了守节,但是家里头又做不到,然后就自杀。《儒林外史》里头不就讲到,就自杀嘛,就是因为丈夫死了,婆家待不住,又不想改嫁,要保持自己的名节,但是家里头又不可能白养一个人,于是最后自杀。就这种事就太多了,所以这就是善善恶恶的问题。

这就是在这个理念上,你做这个善,和你做这个善的那个心,这是两件事儿。而这两件事是要区分开的。你做的这个善可能真的是真善,你做这个善的这个心,可能并不是善,而是所谓善念里的戈矛,理路里的荆棘。所以这一则就是提醒咱们要时刻注意这个心念的事情。

温馨提示:由于我和徐老师第一次合作发布这种音频作品,难免在剪辑、调音上出现不尽如人意之地,盼见谅。微信公号“丹阳论道”自即日起开放投稿,文章言之成理者皆有薄酬,另:文章赞赏全部归原作者所有)

(0)

相关推荐

  • 最后的最后,我们变成了连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的“超人”

    每一段路开始地时候,我们都会事先幻想一下,当我们成功走完这条路后的样子,一定是耀眼的.光芒万丈的.精彩的-- 当我们踏上曾经我们以为很简单走过的路的时候,发现这条路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好走,然后开始 ...

  • 疗愈,治愈,唤醒

    内观自己,唤醒觉性内观自己会发现我们时常-认知有误而不知,言行有错而不认,有过错而不修改,有惯性而止不住,有个性而化不掉,五毒(贪瞋痴慢疑)在心而没有觉知,心猿意马而不知降伏,五蕴(色受想行识)浮现而 ...

  • 《善善恶恶而亡》

    首齐桓公出,见一故墟(荒废的城址)而问之.或(有人)对曰:"郭氏(姓郭的家族)之墟也."复(又)问:"郭氏曷为(为什么.曷,何)墟?"曰:"善善(尊重 ...

  • 《菜根谭》修身之四:修剪私心杂念,战胜自我,即为修身

    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而欲要名结好,修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而欲标异见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须是涤尽渣滓,斩绝萌芽,才见本来真体. 做好事却是为了抬高自己.胜过他人, ...

  • ☆☆☆如人在荆棘林,一念妄心才动,即被诸有刺伤。

    一念妄心才动,即具世间诸苦. 如人在荆棘林,不动,即刺不伤.妄心不起,恒处寂灭之乐.一念妄心才动,即被诸有刺伤. 故经云:有心皆苦.无心乃乐.当知妄心不起,始合法身寂灭乐也. -- 永明大师

  • 群主带我们漂流,坐空调车两天每顿10个菜玩得很嗨

    最近我的心情不太好,其实没有发生多大的"事"依照一句俗话"凡是用钱能解决的事都不是什么大事." 于是就有了冒着30多度的高温,昼夜赶路的旅程. 一:准备篇 我在 ...

  • 又见深秋

    秋风起枝叶黄无语话秋凉雨霏霏叶零落沾湿旧时裳岂曰无仇修我戈矛岂曰无恨修我甲衣四大金刚一枝花修不成正果水二番的凶器也解决不了道家双修的难题魔丸与灵珠的较量终是成了魔丸糙米三粒生龙津岂为斗米竟折腰正气浩然 ...

  • 徐慎檀:品味《菜根谭》第二集

    "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罅"是缝隙的意思."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 ...

  • 徐慎檀:品味《菜根谭》第一集

    本期要点: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揭地掀天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菜根谭●修身> 明·洪应明 粗解:想拥有纯金美玉一样的人格品行,一定要从艰难困苦中磨练出来:想要 ...

  • 徐慎檀:《道德经》释义四十七章

    大家好! 这一章讲到了"知"的重要,而这里头我们先把字面的意思串一下.不走出家门就可以知道天下的情况,不从窗户向外观察,窥是观察窥视,牖是窗户,不窥于牖,就是不从窗户向外看,就可以 ...

  • 徐慎檀:《道德经》释义四十六章

    大家好,现在是国学经典每天读的时间,请给自己的心灵十分钟,我们一起来学习古圣先贤的智慧,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道德经>的第46章,请大家一起把这一章的原文读一下: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 ...

  • 徐慎檀:《道德经》第四章释义

    大家好.请大家给自己的心灵五到十分钟的时间休息,我们一起来体会先哲们的智慧,今天我们读<道德经>的第四章. 我们先把原文读一下: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 ...

  • 《菜根谭》四句经典: 四冷、四知、四毋、四不可、四不如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 ...

  • 徐慎檀:品味《菜根谭》第五集

    这个最后的举的这个例子给大家讲一下,这是佛经里讲到的例子.就是石头压着这个草,那个草都长不起来,顶在那,但是把石头一搬走,那个草立刻就长起来,而且甚至长得特别旺.大家知道豆芽要想长的粗,不就是上面压一 ...

  • 徐慎檀:品味《菜根谭》第三集

    下面我们讲下一则:"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须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这个仍然是在讲事功和修心两件事. 前面的这个忙处事为,是说我们在繁忙的这个地方,然后我 ...

  • 诵读处世奇书《菜根谭·修省》,品味菜根,了解为人处世大智慧!

    诵读处世奇书《菜根谭&#183;修省》,品味菜根,了解为人处世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