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中国今日还有先生,那么一定是叶嘉莹!

生活的不幸,让她对诗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叶嘉莹,被誉为“古典文化的传灯人”、“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先生”。

但很多人知道她,其实和古典文化没什么关系,

几年前她因捐出一千多万,上了热搜而被人们知道。

在刚评选出来的《2020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上,有她的名字。

▲叶嘉莹先生

让人意外的是,这个获得感动中国的叶嘉莹先生,并不是中国国籍:

她出生于北京,因局势动荡离开大陆,转辗台湾、美国,最后旅居于加拿大。

01

ONE

叶嘉莹之所以能获得感动中国人物,得益于她在诗词上有深的造诣。

她写诗有多厉害?

2010年,席慕容到南开大学演讲,放了一组照片。

▲叶嘉莹在南开大学讲演

照片里,一个87岁的老人独自伫立在草原上。

放第一张照片时,席慕容说“叶老师背对着我们,站在那”,

接着放第二张,她又说“叶老师走过去了”,

第三张,“叶老师走得更远了”

第四张,“好,叶老师往回走了”

第五张,“你们看,叶老师真的走回来了”

坐席中已有欢声笑语,席慕容此时说“叶老师已经写好了一首诗”。

席慕容满怀深情,吟诵了这首诗:

余年老去始能狂,一世飘零敢自伤。

已是故家平毁后,却来万里觅原乡。

席慕容口中的叶老师,就是叶嘉莹先生。

来回几步之间,就写好一首词,功力之深,让人佩服。

惊叹之余,叶先生一生的经历,让人唏嘘不已。

若不是历经苦难,又如何能写出“一世飘零敢自伤”如此悲伤的句子?

▲纪录片《掬水月在手》,该片记录了叶嘉莹的传奇人生

02

T W O

叶嘉莹出生于书香世家,祖父是清朝的进士,父亲毕业于北大的外文系。

像别的小女孩会玩的,什么荡秋千、跳绳子,她都不会。

小时的她只会关在门内,背唐诗宋词。

家里有客人来了,大人就让她背诗给人听。

▲图1.图2来源| 感动中国视频

在那个军阀割据、国家动荡的时代,这是她少有的好的记忆。

叶嘉莹先生一生遭遇过三次打击。

第一次是在1941年。

她还在上大学,那时北平已经沦陷,父亲远在后方没有任何音信。

此时母亲突然离世,让她第一次亲身感受到生命无常。

作为长姊,她还要照顾两个弟弟,最小弟弟才九岁。

第二次是在1949年。

此时她刚新婚不久,丈夫在国民党海军任职,当时国民党败退台湾,她追随丈夫渡海入台。

不料第二年,蒋介石在岛内开始肃清异已,大搞白色恐怖,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军人等成了打击对象。

丈夫被拘捕入狱,不久后,正学校教课的她,连同还在吃奶的女儿,一同被警察带走。

警察局长看她带着一个吃奶的女儿,不易,出于同情,将她释放。

出事之后,她不能在原先的学校教书了——工作没了,丈夫被抓——家也没了。

走投无路下,只好投奔丈夫的姐姐家。

▲叶嘉莹先生一家人

姐姐家也很挤,只有两个小卧室,姐姐姐夫一间,姐姐的婆婆带着小孩一间,而叶嘉莹,就只能带着女儿睡在走廊里。

午休时,她怕女儿吵到其他人,抱着女儿到外头的大树下睡午觉。

到了晚上,她先把女儿哄睡了,等其他人都睡了,自己在地上铺个毯子,这才睡下。

台湾的夏天不同北京,是非常炎热的,叶嘉莹抱着女儿在太阳底下,走好远的路,到军营办公室打听丈夫的消息。

关于那段岁月,她曾写下一首诗:

转蓬辞故土,离乱断乡根。

已叹身无托,翻惊祸有门。

覆盘天莫问,落井世谁援。

剩抚怀中女,深宵忍泪吞。

她喜欢卡夫卡的作品:通过荒谬的故事,展示人类生活之悲苦与绝望。

她想过自杀,也许是因为女儿,支撑她渡过了那场艰难岁月,女子为弱,为母则刚。

▲1956年在台北教学

而第三次的打击,是致命的,那是在1976年的春天。

此时叶嘉莹因为在诗词鉴赏能力突出,被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聘请为教授,她一家人逃离台湾,定居在了加拿大。

那会两个女儿已经成婚,53岁的她眼看退休在即,她和长女商量,退休后给她们带孩子。

没想到她那结婚不到三年的长女,因为车祸,当场丧命。

白发人送黑发人,叶嘉莹的精神寄托没了。

那段时间,她把自己关在家里,不接触任何人,因为不管是什么样的关怀慰问,都只会让引发她更多的悲哀。

早年丧母,中年丧女,在这些接踵而至的苦难中,是诗词,给了她莫大的精神安慰,让她经受住这些打击。

03

THREE

王国维说,天以百凶成一词人。

生活的不幸,让她对诗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一个诗词会上,曾有小孩问叶嘉莹先生:什么是诗?

叶先生没有着急回答,反问这个孩子:你的心会走路吗?

小孩摇了摇头。

叶先生耐心地问小孩的故乡在哪里,是否会想念家里的亲人?

男孩立马说家乡在河南开封,会经常想念爷爷奶奶。

叶先生笑着说:对了,想念就是心在走路,用美好的语言将想念表达出来,就是诗。

多么绝妙的回答:所谓诗歌,就是心在走路。

一个饱受沧桑的老人,历经磨难,依然积极去感受生活,去传播诗词。

她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中国诗词。

1978年,中国刚刚改革开放,在那个国家贫弱的年代,很多人都是挤破了脑袋往外走。

而叶嘉莹,则恰恰相反,她给中国教育部写了一份信,表示愿意利用假期回国教书。

1979年回国时,她写了一首很著名的诗:

构厦多材岂待论,谁知散木有乡根。

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

三十多年来,她自掏腰包,往返中国,到各个学校免费授课。

90多岁的叶嘉莹在南开开讲座时,两个多小时的课,她是站着讲完的,她谢绝了学生递来的椅子,她说:站着讲课是对诗词的尊重。

上叶先生的诗词课,你不用管什么主题、是否对仗、中心思想是什么,这些通通都不用重要。

你只需要跟着叶先生,顺着内心,感受诗词的韵味,感受情感的发生即可。

来听她课的,有衣冠楚楚的青年,也有白发苍苍的老人,常常座无虚席。

作家白先勇在大学读的是外文系,他宁愿逃课,也要去听叶先生的课,他直言叶先生给了他的写作有很大的启蒙作用。

温家宝评价叶嘉莹说:先生从事教育事业近七十年,培养了一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人才。

▲叶嘉莹和白先勇

04

F O U R

获得2020年感动中国人物后,她却说:我没什么本事,一无是处,只是个教师。

其实,除了通过传道授业之外,她还一直致力于公益事业。

1997年,她捐出自己在哥伦比亚大学的一半退休金,近10万美金,在南开大学建立奖学金,资助莘莘学子。

2019年,叶嘉莹又向南开大学捐赠1711万元。

这些年来,她捐出积蓄,变卖房产,已累计捐出3558万,支持南开大学古典文化研究。

这个捐出三千多万的老人,自己的生活却非常节俭。

▲1979年初,叶嘉莹抵达天津,与南开大学诸教师合影

2014年定居南京后,她一直过着独居生活。

早些年摔过一跤,摔断了锁骨,不得已请了保姆。

有时晚上和保姆吃饭,第二天自己就吃前一晚的剩饭剩菜。

她很少买衣服,有些衣服破了洞,就自己缝一缝,一穿就是30年。

钱财名利,对于她来说,都不重要。

她看重的,是诗词对于整个民族的作用。

在她看来,诗词能提升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品格,不会因为追求金钱功利,而放弃人最宝贵的价值。

很多人质问她:国外生活那么优越,温哥华气候又那么好,你跑回中国干什么?

只有她自己知道,身上肩负的,是一个中国古典诗歌教师的使命,她说:

“中国文化的根基,在我们自己本国,我要把这个根基和传统延续下去,必须去中国,教中国的学生,为不懂诗的人打开一扇窗,去体会古典诗歌里美好、高洁的世界,这是我一辈子不辞劳苦所要做的事情”。

叶嘉莹先生,远离中国三十年后,重新回到了祖国。

她数次遭遇打击,在不幸中磨练意志,在绝境中保持希望。

她把一生都贡献给诗词,只因她想为社会,为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若中国今日还有先生,那么一定是叶嘉莹!

谨以此文献给叶嘉莹先生,祝她健康长寿。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由国馆原创,转载请注明。

(0)

相关推荐

  • 叶嘉莹与中国原创诗人

    叶嘉莹先生97岁了. 她是一位诗人. 她是一位诗词的传播者. 她被人们尊称为"先生'. 而被叶嘉莹先生尊称为"先生'的却是他们: 顾随先生.寇梦碧先生. 顾随先生是叶嘉莹与红学泰斗 ...

  • 南开大学:中华诗词 叶嘉莹

    2062:53[公开课]南开大学:中华诗词 叶嘉莹(80讲) 4.

  • 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燕儿

    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 --  读<迦陵杂文集> 真的很奇怪的,当我极度欢喜地读着黄晓丹的<诗人十四个>,追随着她在古诗词中探索人生的终极问题死亡,孤独,自由和无意义时 ...

  • 《掬水月在手》今日上映

    今日,在南开大学即将迎来101周年华诞之际,讲述96岁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传奇人生的纪录片<掬水月在手>在全国艺联专线上映. 影片由著名导演陈传兴执导,历时近两年拍摄,辗转北京.天津.西 ...

  • 最新|20亿美元!麦当劳中国今日“卖身”中信!!

    作者:陈岳峰  来源:灵兽 ID:lingshouke 麦当劳中国区业务"打包"出售一事终于尘埃落定--1月9日,中信股份.中信资本和凯雷投资与麦当劳宣布联合成立新公司,其中,中信 ...

  • 314赤瓜礁海战,28分钟奠定中国今日南海之地位

    314赤瓜礁海战,28分钟奠定中国今日南海之地位

  • 中国文化的一泓清溪——记叶嘉莹老师

    作者:郑培凯 1971年夏天,我在哈佛学习.我那时在做从晚明到民初的研究,经常去哈佛燕京图书馆找各种各样的善本.古籍善本书收藏在独立的一间屋里,不过那时候没有特别严格的登记制度,借阅很方便,跟裘开明老 ...

  • 中国文化的一泓清溪——记叶嘉莹老师丨郑培凯

    1971年夏天,我在哈佛学习.我那时在做从晚明到民初的研究,经常去哈佛燕京图书馆找各种各样的善本.古籍善本书收藏在独立的一间屋里,不过那时候没有特别严格的登记制度,借阅很方便,跟裘开明老先生说一声就行 ...

  • 【原创】内蒙古|胡开礼:今日之中国,已如您所愿

    原创作者:胡开礼|内蒙古阿拉善盟 <今日之中国,已如你所愿> "--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 ...

  • 【今日读诗】郭景贵︱读懂中国

    读 懂 中 国 文/郭景贵 在万里长城的青砖垛口和长江黄河的奔流逐浪中 读懂华夏的雄伟挺拔且波涛中的怒吼咆哮 在周口店人尚未健全的大脑和半坡遗址上的遗骨化石中读懂远古生命的顽强不屈 读懂波光粼粼的京杭 ...

  • 2017中国昌邑绿博会今日开幕,盛况先睹为快

    2017中国(昌邑)北方绿化苗木博览会暨第二十二届中国园林花木信息交流会于今日上午举行盛大开幕仪式,场内观者云集.场外人头攒动,没去现场的朋友随着"北京琳海植保"的镜头感受下本届绿 ...

  • 【现场】和海建材第八届中国(上海)高品质机制砂绿色发展和应用高峰论坛今日隆重召开

    2021年5月12日,由上海石材行业协会砂石分会.上石协建筑废弃混凝土资源化利用分会.上海市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质量监督分站.上海市混凝土行业协会.上海市水泥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的和海建材第八届中国(上海) ...

  • 今日打卡丨中国文化

    在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一中,文化素养主要考历史知识.地理知识.科学素养.传统文化.文学和艺术素养六大模块,涉及面广,很多知识都是中小学接触过的,最好的记忆方式就是靠刷题加深印象. 为帮助大家记忆和掌握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