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读史之大唐(214):对元老派的一次火力侦察
第二篇 盛世欢筵:权杖的游戏(6)
武则天进宫后,很快获取了李治信任。应该就在这某个时候,她捕捉到李治对朝政现状的不满,两人交了心。至于交心的内容,无非分析分析形势、研究研究对策,具体可以参考诸葛亮的《隆中对》。只不过诸葛亮的目标是匡扶汉室,而武则天的任务,是匡扶当今天子。当然顺便,也表露下自己的忠心和能力。可惜这些夫妻私房话,外人难以知情。若能记录下来,搞不好也是一篇精彩的政论文章。
武则天的从政之路,从一开始就带着密室政治的色彩。她从先皇侍妾到皇后再到皇帝,始终不走寻常路,干的事也始终有点名不正言不顺。这个特点,决定了她势必采取一些非常规的手段。密室政治,不过是其中之一。
武则天虽然受宠爱,但从优势到胜势,中间还隔着不小的距离。目前情况,第一她排名还比较靠后。作为昭仪,前面有一后四妃她排老六;第二,李治的长子李忠已被立作太子。李忠母亲虽然卑微,但王皇后无子,'无嫡立长’也是可以的。当初李忠出生,太宗还亲自前来祝贺,又是喝酒又是跳舞,相当于有了一份特殊的认证。李忠立为太子时十岁,搞上几年一旦成了气候,再要扳倒就比较困难。
武则天永徽二年进宫、一年后进封为昭仪,但直到永徽五年,才有了第一个比较明显的政治动作。
'庚申(3月14日),加赠武德功臣屈突通等十三人官。’这年三月,朝廷对屈突通等李渊时期的十三名功臣进行表彰,其中包括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yuē)。
对这件事,司马光的解释是:'昭仪欲追赠其父而无名,故托以褒赏功臣,而武士彟预焉。’想借着表彰开国功臣的名义,抬高自己老爹的地位。
他这个分析没讲到点子上。
先看表彰的内容。唐朝那时候的规矩:老干部去世后,追认一个未曾做过的官职,一般比在世时级别、或者地位稍高一点,叫作赠官。武士彟生前是荆州都督,还曾做过工部尚书,去世时李世民赠'礼部尚书’。这三个官都是正三品,但尚书是京官,排位在都督之前,尚书省各部,礼部排序又排在工部之前,所以这个赠官叫排位提前。
荆州都督府
这次表彰,武士彟'赠并州都督’。并州就是太原,这个地方位置重要,又是李渊发家的地方,当时设'大都督府’,比荆州都督大一级、是从二品,所以这个赠官叫级别提高。另外,这次表彰的十三个人'并追录武德功臣。’统一正式认定为开国功臣。
并州都督府
搞这么一次表彰活动,武士彟地位是不是得到提高呢?无疑是有提高的,但对武则天有什么实际帮助呢?效果又是很有限的。
赠官是一种荣誉,这荣誉一来自死者自己的功劳、二来自子孙发达后的追认。象朱元璋做了皇帝,前面几代也跟着沾光、莫名其妙从老农民摇身一变成了皇帝。现在武士彟情况跟他差不多。所以这个事的逻辑,不是靠给武士彟加官来提高武则天的地位,而是通过给父亲加官来显示武则天的地位。
从加官的实际幅度看,是比较谨慎的,属于常规操作,真正影响大的,倒是明确认定为开国功臣这一条。当初李渊打进长安后,曾公布过一个功臣名单,我们现在看到的记录,里面已经包含有武士彟。有人就怀疑:这是武则天后加进去的。如果这个怀疑属实,那什么时候加的呢?比较有可能就是这次了。但一来武士彟确实属于李渊太原起兵时的老班底,二来这次表彰的十三人中,还有三个明确不在当初李渊、李世民公布的功臣名单里,所以就算真的武士彟新加进来,其他人也不好反对。
这么一次精心组织的表彰活动,目的究竟是什么呢?仅仅为了给武则天老爹脸上增点光吗?当然不是。这个举动,根本上是一次对元老派发起的火力试探。
政治斗争,往往'风起于青萍之末’,还有一句话叫作'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搬掉长孙无忌为首的元老派,是一场艰巨复杂的政治战役,必须极精细地筹划、极小心地行动——很多时候,都是走一步、看一看,有利就继续往前走,不利就退回来再想办法。
对永徽五年这次赠官事件,史书只简单进行了记录。说明这样一个火力试探,没有遇到明显的阻力。
这个事件,同时又从侧面印证两点:一是经过两年的磨合,'李治-武则天’这一政治同盟正式成形。从此,武则天不再仅仅是受皇上宠爱的后妃,而是升格为李治的政治伴侣。第二,同样经过这两年的准备,'李-武’同盟形成一个共识,或者说一个新的反击思路,就是把夺权的突破口,选在后宫。
这是一个比较聪明、同时也是比较常见的操作。
在国家事务方面,李治有什么办法撼动元老派吗?长孙无忌他们都是成熟老练的政治家,这方面不太可能犯大的错误。前面好容易抓住褚遂良一个小辫子,把他贬斥出京,才一年时间又卷土重来,足以证明元老派在朝廷里根基深厚。但后宫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外人进不来、也不好插手——管天管地,你们还管得了我喜欢哪个女人么?这也是为什么,历朝历代那么多纵容后宫干政的皇帝——无非外面的干部不好用嘛!
为武士彟加官的事情顺利,接下来,二人直接将目光瞄向了后宫金字塔的顶端——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