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国保--(1.古建筑)
(三)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共28处)**************************************************
16 1. 修定寺塔
唐 河南省安阳市
17 2 .玉泉寺及铁塔
宋 湖北省当阳县
18 3 .万部华严经塔
辽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19 4 .华林寺大殿
宋 福建省福州市
20 5. 开元寺
宋至清 福建省泉州市
21 6. 灵岩寺
唐至清 山东省长清县
22 7. 玄妙观三清殿
宋 江苏省苏州市
**************************************
1. 修定寺塔 安阳市西北35公里清凉山东南麓修定寺旧址上,屹立着一座华丽壮观的古塔,俗称“唐塔”,又名“修定寺塔”。门楣上镌刻三世佛,故名“三生宝塔”。
此塔建于唐朝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到贞元十年(公元794年)之间,素有中国第一华塔之称,修定寺塔的塔基乃北齐时物,平面呈八角形,外表用浮雕砖镶嵌,基座外缘有散水。就基座残迹看,雕砖图案有力士、乐伎、飞天、滚龙、飞雁、帐幔、花卉以及仿木建筑结构的斗拱等达30多种。工艺精致,细腻入微。
修定寺塔是一座单层砖砌浮雕方塔,通高20米左右。塔基平面呈八角形,下为束腰须弥座。塔身残高9.5 米, 塔身四面均为8.25米宽,外壁用菱形、矩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不同形制的浮雕砖3775 块嵌砌而成,共达300多平方米。图案有佛像、弟子、菩萨、天王、力士、武士、侍女、飞天、伎乐、青龙、白虎、猛狮、大象、天马、巨莽、花卉、彩带等72种。从总体看,呈桔红色,古朴而又不失其秀丽。塔刹为红、黄、绿三彩琉璃构件,映日则光彩夺目。
修定寺塔内部。
1982年2月23日,国务院公布修定寺塔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 .玉泉寺及铁塔
玉泉寺位于湖北省当阳市城西南12公里的玉泉山东麓,相传东汉建安年间,僧人普净结庐于此。南朝后梁时,梁宣帝敕玉泉为“覆船山寺”。隋代改为“玉泉寺”。玉泉寺大雄宝殿为中国南方最大的一座古建筑。 殿前置隋代大型铁质文物十余件;殿侧有石刻观音画像一通,传为唐代画圣吴道子手迹。现存的玉泉铁塔对研究中国古代冶金铸造、金属防腐、营造法式、建筑力学、铸雕艺术以及佛教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玉泉寺前三园门北侧青龙山馀脉冈地上有玉泉铁塔一座。铁塔本名“佛牙舍利塔”,俗称“棱金铁塔”、“千佛塔”,北宋嘉佑六年(1061年)为重瘗唐高宗、则天皇后所授舍利而铸建,仿木构楼阁式,八角十三级,通高16.945米,重26472公斤。
铁塔由地宫、塔基、塔身、塔刹四部分组成。地宫为石质六角形竖井,内置汉白玉须弥座,座上置石函三重,函中供奉舍利;塔基、塔身均为生铁铸造,塔基须弥座八面铸有铁围山、大海、八仙过海、二龙戏珠及石榴花饰纹,座八隅各铸顶塔力士一尊,状极威猛;塔身平座上铸有单钩阑,塔身各作四门,两两相对,隔层交错。玉泉寺为佛教圣地天台宗祖庭之一,曾与浙江天台国清寺、山东长清灵严寺、江苏南京栖霞寺并称为“天下四绝”,被誉为“三楚名山” 。
1982年2月,玉泉寺及铁塔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万部华严经塔
呼和浩特东郊开阔的平川上,有一座白色的古塔拔地凌空,直刺云天,这便是驰名塞外的万部华严经塔。万部华严经塔,蒙古语称“查干·索布尔嘎”,因其白色,又俗称“白塔”。万部华严经塔高55.5米,基座周长56米,呈八角七级,砖木混合结构,楼阁式。塔的第一层南面有塔门,篆书石刻“万部华严经塔”方额,嵌于塔门的门楣上。
举目上眺,一二层,直棂窗,一洞一门,盘龙柱相隔,各成画面,菩萨护窗,天王护门,形态逼真,气势宏大。计32尊辽代雕塑,件件都是绝代佳作,艺术珍品。抽身远眺,七层斗拱,七层出沿,七层平台,好像天空上的七道彩虹,虽然失却了平台的钩栏,昔日登临者凭栏注眺的情景,还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平台叠涩出沿,塔顶叠涩铺墁,方砖不同于瓦,形态凝重端庄。
1982年2月23日,国务院公布万部华严经塔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林寺大殿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屏山南麓,明正统九年(1444年),御赐匾额“华林寺”,一直沿用至今。明正德年间(1506年-1521年),并入附近的罗汉院、越山庵,后又增建了御书阁、环峰亭、绝学楼、胜会亭等建筑物。华林寺几经焚毁,现仅存大殿。1958年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鉴定为长江以南最古老木构建筑物。1984年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落架修复,并配建山门、东西配殿、回廊及工作室等附属建筑,于1989年10月竣工完成。
华林寺大殿平面近方形,面阔三间,进深四间,共用檐柱14根,内柱4根,通面阔15.84米,通进深14.70米,台明面积为495.6平方米,单檐歇山筒板布瓦顶。主体构架为八架椽屋前后乳栿用四柱,彻上露明造。内柱高过檐柱2.62米,是为了容纳内槽佛像的高度。正面无侧脚,两山前后内柱各有侧脚4厘米。
1982年2月23日,国务院公布华林寺大殿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 开元寺
开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该寺始创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道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开元寺。现存主要庙宇系明、清两代修建,南北长260米,东西宽300米,占地面积78000平方米。
紫云屏
开元寺布局,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有:紫云屏、山门(天王殿)、拜亭、大雄宝殿、甘露戒坛、藏经阁。东翼有檀越祠、泉州佛教博物馆(弘一法师纪念馆)、准提禅院;西翼有安养院、功德堂、水陆寺;大雄宝殿前拜亭的东、西两侧分置镇国塔、仁寿塔两石塔,俗称东西塔。
大雄宝殿又称紫云大殿,是开元寺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686年),先后经过唐、南宋、元、明几次受灾与重建,现存建筑物是明代崇祯十年(1637年)遗物。大殿面阔九间,进深六间,建筑面积1338平方米,重檐歇山顶,通高20米。前檐重檐下横匾书“桑莲法界”四字。殿内减柱造,共有86根大石柱,承托抬梁式木构架,号称“百柱殿”。殿内斗拱共76朵,分布在周圈和前槽,其中明、次、梢间各有补间铺作两朵,尽间仅一朵。斗栱上雕有有“飞天乐伎”二十四尊,集佛教妙音鸟、基督教天使和中国飞天造型于一身,雕刻精美。
东为“镇国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865年),由倡建者文偁禅师建成五层木塔,前后经过几次毁坏与重修,易木为砖,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改七级砖塔,今石塔为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至淳佑十年(1250年)间重建,高48.24米。
西为“仁寿塔”,始建于五代梁贞明二年(916年),初为七级木塔,称“无量寿塔”。北政和四年(1114年)奏请赐名“仁寿塔”,前后经毁坏与重修多次,易木为砖,至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1228--1237年)由自证法师易砖为石,先于东塔十年建成。今石塔为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至嘉熙元年(1237年)重建,高44.06米,略低于东塔,其规模与东塔几乎完全相同。
1982年2月23日,国务院公布开元寺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 灵岩寺 灵岩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境内,地处泰山西北,现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的重要组成部分。灵岩寺始建于东晋,于北魏孝明帝正兴元年开始重建,至唐代达到鼎盛,有辟支塔、千佛殿等景观。灵岩寺佛教底蕴丰厚,自唐代起就与南京栖霞寺、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江陵玉泉寺并称天下“四大名刹”。唐玄奘曾住在寺内翻译经文,唐高宗以来的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也多到寺内参拜。 辟支塔始建于宋淳化五年(994年),竣工于嘉佑二年(1057年),历时63年完工。“辟支”出于佛教,音译为“辟支迦佛陀”,略称“辟支佛”,辟支塔,意即辟支佛塔。辟支塔为一座八角九层楼阁式砖塔,塔高55.7米,塔基为石筑八角,上有浮雕,镌刻有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门等故事。塔身为青砖砌就,各层皆施腰檐,下三层为双檐,二至四层檐下置平座。塔檐与塔径自下而上逐层递减,收分得体。塔内一至四层设塔心柱,内辟券洞,砌有台阶,可拾级而上,自第五层以上砌为实体,登塔须沿塔壁外腰檐左转90度进入上层门洞。塔身上置铁质塔刹,由覆钵露盘、相轮、宝盖、圆光、仰月、宝珠组成,自宝盖下垂八根铁链,由第九层塔檐角上的八尊铁质金刚承接,在塔内延续到地下,起避雷作用。典型的宋代风格,为灵岩寺标志性建筑。宋代文学家曾巩有诗赞曰“法定禅房临峭谷,辟支灵塔冠层峦”。 千佛殿依山建于高大的台基之上,其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檐下置疏朗宏大的斗拱,木棱彩绘华丽,檐角长伸高耸,有展翅欲飞之势。前檐下立有八根石柱,柱础皆雕刻有龙、凤、花、叶、水波及莲瓣、宝装荷花等纹样,雕工精美,凸显唐宋之风。 天王殿
1912年,清末学者梁启超来此游览,赞誉千佛殿泥塑罗汉像为“海内第一名塑”,并亲笔写下了碑碣。1987年,贺敬之来灵岩参观千佛殿后写下了“传神何妨真画神,神来之笔为写人。灵岩四十罗汉像,个个唤起可谈心”的诗句。艺术大师刘海粟来灵岩观后,挥笔写下“灵岩泥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赞语。
1982年2月23日,国务院公布灵岩寺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 玄妙观三清殿
玄妙观在江苏省苏州市,始建于西晋咸宁二年,唐代称开元宫,北宋称天庆观,元代改今名,曾多次毁坏,多次修葺。三清殿是玄妙观的正殿,重建于南宋淳熙六年(1179),是中国长江以南最大的木构古建筑。它既是宋代官式建筑的代表,也表现出地方性建筑的特点,是研究宋代南北建筑差异的重要例证。
殿的木构部分属殿堂型构架,近似《营造法式》所载殿身七间副阶周匝身内金箱斗底槽构架。构架由上、中、下三层重叠而成。下层为柱网,沿周边立两圈柱子,外圈22柱,内圈14柱,柱顶架阑额,连成两个相套的同高矩形框,形成内外槽。又沿进深方向在内槽前后四柱间架四道顺串(即清式的随梁枋),使柱端纵横向都连在一起。在四道顺串的中部,下面又立四柱,形成现状的满堂柱网。中层是铺作层,在阑额和顺串上加普拍枋,枋上放斗,柱间用两朵补间铺作,前后内柱间顺串上用三朵补间铺作。
殿内各铺作顶上架平枋,装设平,形成殿内空间。上层为屋顶构架层。除两山外,沿各间进深在内外槽柱之上及中柱间顺串中点之上(即脊下)立柱,压在铺作上层柱头枋上,柱间架梁,形成深12架前后用5柱的6道穿斗式草架。草架上架檩,构成屋顶。
1982年2月23日,国务院公布玄妙观三清殿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