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入关后为何能攻无不克,因为他们有个无法被破解和复制的战术
1644年,崇祯自缢,李自成进入北京,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南京成立弘光政权,张献忠入川,天下正处于朝代更替的大变局。
清朝这支力量,在开始时候或许被人忽视。不论是南明还是李自成,都没想到八旗军能以以区区不到10万之众,最后一统天下。
清军入关以后,几乎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一路平推,先后灭亡了李自成、张献忠、弘光、隆武、绍武等诸多对手,直到永历后期才遭到一点挫折。
原因当然有很多,一篇文章难以说尽。
那么从战术方面来看,为什么清朝入关以后能攻无不克。不管是什么样的坚固城池,都无法抵挡清军的脚步呢?
实际上,攻城曾经是八旗军的弱项。
早在努尔哈赤时代,后金军面对城池经常无能为力,通常是通过内应、招降、引诱明军出城对决等招数取得胜利。
一旦对方铁心守城,那八旗军就很可能一筹莫展,在宁远、大凌河,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曾经多次吃到败仗。
那么为什么清军能脱胎换骨,从攻城无力到攻无不克呢?
在崇祯七年(1634年)尚可喜、耿精忠等航海降清后,清军开始拥有了红衣大炮,组建了重炮部队乌真超哈,这是清军工程能力得到改善的一个方面。
除了武器,还有另一个方面——战术。
战术方面起源于皇太极,他启用了一个新的战术,而这个战术对于明军来说难以破解,而且无法效仿。
这就是围点打援。
在崇祯二年(1629年)的己巳之变中,皇太极率领后金军突入长城,首次进犯中原,一路上八旗兵野战几乎没有对手,
但在攻城时出了幺蛾子。
以昌黎城为例,后金从正月初十到正月十四日,四次攻城,城内知县左应选坚决不降,誓死抵抗,结果后金军用尽办法,始终无法破城。
这实际上是努尔哈赤时代到皇太极初期的遗留问题,清军缺少攻城经验和重型火器,面对坚城往往采取靠内应、劝降、引诱明军出战等办法,努尔哈赤攻下开原、铁岭、广宁,都是用的这些办法,但在袁崇焕坚守的宁远,老办法失效后,绝对优势的后金军还是无法攻克宁远。
皇太极自己,也在宁远和锦州沿用努尔哈赤的办法,继续强攻,结果是连吃两次亏,损兵折将。
进入中原,后金军攻城能力的短板暴露地更加明显,昌黎这个县城都无法攻破,北京这样的巨城更加无法想象。
一路走来,皇太极对这个问题看得更加明白,他开始在战术上谋求解决之道。
己巳之变中后金军的攻城乏力,让皇太极在之后的战役里开发了新的战术——围点打援。
两年后,皇太极发动大凌河之战。他一改之前强攻的办法,连挖四道壕沟,严密围困。明军无法突围,援兵又被早有准备的八旗军连续歼灭——这就是“围点打援”。
“攻城恐士卒被伤,不若掘壕筑墙以困之。彼兵若出,我则与战,外援若至,我则迎击,于计为便。”
四个月后,城中粮尽,人互食,祖大寿终于不得已出降。
围点打援的战法,从此在后金军中成为一种模式。
永历二年(1648年),金声桓反正,多尔衮派出征南大将军谭泰,带领满汉八旗把金声桓围困在南昌城里。
谭泰扫清附近州县后,没有急着强攻南昌城,而是驱使数十万百姓在南昌城外开挖壕沟,八月九日,一条宽达7米,深也达7米的巨大壕沟出现在南昌城下,切断了南昌同外界的联系。
这正是围点打援。
南昌是江西府城,同样是座坚城,城内兵力更是不少。如果清军强攻,万一损兵折将,城池攻不下不说,还可能被城内明军反杀,赔了夫人又折兵。
挖掘壕沟,迟滞城内明军的反击,让他们无法突围。
外围明军来救援,则正中谭泰下怀,论野战明军不是清军对手,只能被一一击溃,等于是送人头。
长期围困之下,城里外无援兵,内无粮草,只能出现两个结果,要么城池最后被轻松攻破,要么城里出现内乱,不攻自破。
熬到了永历三年(1649年)正月十八日,谭泰估计城里明军已无力抵抗,下令攻城,第二天南昌就被攻破。
金声桓身中二箭投入帅府荷花池内自尽,大学士姜曰广投水而死,王得仁奋力巷战后被擒,随即被杀。
“王得仁突围至德胜门,兵塞不能前,三出三入,击杀数百人,被执,支解”
一度轰轰烈烈的金声桓、王得仁反正,在坚持近一年后宣告失败,江西随即再次被清军平定。
除了南昌,在大同对付姜瓖,在广州对付杜永和,清军都是用的这一战术,屡试不爽。
围点打援难道就这么厉害,没有办法破解吗?
对于明军来说几乎没有,在几座城池被围困时,外围也有不少明军或义军试图打破包围圈进行救援,都被清军一一击败。
在城内,拿南昌来说,金声桓和王得仁不下十次率兵出击,想要突破封锁,但面对深沟无法迅速行动,一次次被枪炮和强攻劲弩压回城里。
除了这些,理论上也有其他战术可以破解。比如围魏救赵,其他部队可以不急着救援,而是挑选敌方薄弱的点进军,逼迫围城军队抽兵回救。
但这需要整体的策划与调度,南明当时已经不具备这个能力。
如果己方实力强大,还可以齐头并进,派出多路部队全面进攻,彻底打乱敌人围点打援的战略部署。当然这对永历来说更加无法实现。
所以,清军围点打援这个战术,在当时就是无法破解的bug战术。
战场上决定胜负的原因当然还有很多。从城池的攻守的角度来看,围点打援正是清军屡试不爽的战术,而明军毫无办法,并且无法效仿,坚城、枪炮都无用,最终一座座被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