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名词破解学习效率不高

有学生问我,我已经很努力了,怎么学习成绩一直不好?自己都快没有信心了。

我给他讲了两个新名词:技术效率、认知效率。从学习的角度来解释,如果学习的内容仅仅是应对怎么做题,就是在提升技术效率;如果学习是在了解问题的本质,了解问题的底层规律,那就是在提升认知效率。

如果,只提升技术效率,遇到每一个新问题,都要学习新知识,看上去虽然很努力,但每一个问题对自己来说都是新的,都要从头进行思考,学习依然没有效率。而认知效率则是对问题进行深度的思考,弄明白问题的实质,认识同等类型问题的规律,很多看上去全新的问题,不过是新瓶装旧酒,换了个说法。题目万遍不离其宗,由此可以及彼,可以避免盲目做题,陷入题海中,自然效率就高了。

学生似懂非懂,有些茫然地看着我。

我说,我们拿语文举个例子,如果我们做一个分析病句的题目,做过去就不管了,以后再碰到类似的题目,还会觉得陌生,还会像做一个新题一样去分析,这就说明前期的学习没有效果,当然就没有效率。如果做完题目后,认真总结一下每个句子出错的原因,弄明白此类语病的基本规律,以后再碰到类似的题目,自然就会熟练地解决。这样,做题就不是为做题而做题,而是通过做一个题目了解一类题目的命题规律和解题方法,这就是认知效率。所以,有些人看上去没有那么累,不只是因为他们聪明,更重要的是他们善于思考,善于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他们的学习效率高。

学习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更是能力提升的过程。能力提升的表现主要就是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不断变化的问题。因此,学习不能死记硬背,要学会灵活变通,死记硬背的东西,很容易忘记;理解了的问题,就会深深地留在脑海里,即使问题发生变化,也能快速地找到解决的办法。那些聪明的人,实际上多是懂得深度思考和能够灵活变通的人。

读一篇文章,从中弄明白作者的写作思路、语言特点、文章主旨,学会对文章进行具体的分析,再读文章时,就能更快地抓住最根本的东西,理解起来自然就又快又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阅读的方法就具备了,阅读的效率自然就高了。

学生说,我知道怎么做了,后面我会在积累和归纳上多下功夫,对问题做充分地思考,把握住问题的实质,做一个会学习的人。

我笑了,他也笑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