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目标还未定?《认知觉醒》:小事听从你的脑,大事听从你的心
打开百度,一搜会有很多类似这样的问题出现,例如“大学生如何找到人生目标”,“找不到人生目标怎么办”,“人生没有目标,很迷茫怎么办”。
诸如此类的问题,相信大家也一定困惑过,或者正在困惑。
比如我自己吧,虽不是什么名人,拿自己的经历来说一说,似乎显得比较接地气。
我上大学读的不是自己想要的专业,家人为了我将来好就业,让我改专业,我做了很长时间的心理挣扎才说服自己,并且麻痹自己,这个会很好就业的。
于是报道的那一天就改了专业,办手续的老师露出惊讶的表情问:“国贸这么火的专业你竟然不要,去读冷门?”
是啊,所谓的冷门,就是在当地非常成熟的产业:纺织服装业。
我一个文科生去读理工科显然有些吃力,但我还是强迫自己要努力啊,要上进啊,要爱上自己的专业啊。
然后,到了实习的时候,我恨透了实习的工厂和环境,跟云朵一样大的棉絮在头顶上飞,每天下了班,头发上都是棉絮,戴着最传统的棉布口罩,喉咙还是痒的,眼睛不断流泪,关键是,实习工资实在低得不行,扣掉伙食费,每个月到手一两百块钱,简直就是差不多免费给工厂当苦力。
我那时候发誓,饿死也不干自己的专业,不进工厂。所以毕业后我找工作非常坎坷,自己的专业我不想找,喜欢的工作我没经验,我喜欢跟文字相关的工作,比如什么文案策划了,都没公司接收。唯一找到一家婚礼策划的公司,一眼就相中我,知道我是班级书记,文笔一定不差,让我去做婚礼策划,可是我又嫌弃公司的环境太差,差到什么程度呢?公司是在毛坯房里,四周都没有墙,没有装修,尽管老板很欣赏我,开车从学校载我去他的公司,我还是拒绝入职。
后来,听取了前辈的话:先就业再择业,我才醒悟,先活下去再说。于是,就去公司当业务员、文员、跟单、采购。
总之,过去七年的职业生涯里,我干了很多工作,都是为了生存,没有兴趣可言,我的人生,依然是迷茫的,根本没有不是人生使命。
当我讲完自己的经历,你是否也有些安慰,原来,大家刚毕业的时候都差不多嘛。
直到2017年我无意中得知自媒体,从事了文字工作,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我心心念念,一直喜欢的工作啊。
你看,世间的事就这么玄乎,我一心想做跟文字相关的工作,兜兜转转七年后,还是绕回来了,冥冥中仿佛注定。
没错,这就是你潜意识中存在已久的目标,一直被忽略,终于某一天被触动了,按下了启动键,于是就一发不可收拾地为之废寝忘食。
《认知觉醒》这本书上解释了这种现象:“一个人若是没有人生目标,纵然每天有吃、有喝、有书读、有班上,也会像一个迷失的人一样,内心,没有喜悦,生活没有激情,甚至会厌恶自己,因为目标是存放在我们热情和精力的地方。”
这本书告诉大家,当你不知道怎么找人生目标的时候,就凭感觉找。乍听起来,很多人会觉得很扯,到底有没有根据。但事实上,这确实非常正确。
因为我们的意识可以分为潜意识和意识,为了更好的理解,作者将感性理解为潜意识,将理性理解为意识。
潜意识没有思维,它处理信息的速度非常快,极其敏锐,能察觉很多不易察觉的信息,这是感性的部分。而理性思想,处理信息的速度非常慢,潜意识是意识的275000倍。好比两个人同时从北京到天津,一个人是慢悠悠散步去的,另一个人是坐火箭去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这种快慢对比就会造成“认知错位”,很多信息早已被潜意识察觉到,但意识仍然一无所知。
潜意识发出的微弱信号,被我们的感觉捕捉到,比如我们可能会遇到危险时,仿佛有个声音在说“这不妥”“哪不对劲”,然后你跟着感觉走,避开了潜在的危险,这就是潜意识的功劳。
《认知觉醒》认为:真正的觉醒者往往会有意无意地用感知力来代替思考力。当你不知道如何做人生抉择,不知道怎么确定人生目标时,别用理性思维去做抉择,要凭感觉去感知,去读懂潜意识的呼唤。
书中借鉴了《美好人生运营指南》给出的6条寻找人生使命的建议,对于尚处在人生迷茫中的你,或许有醍醐灌顶的作用。
1. 这个世界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你最想帮助哪些人?
2.什么事让你废寝忘食?
3.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最让自己感动?
4.你最让人感动的时刻是什么?
5.如果没有任何经济压力,你会如何度过余生?
6.闲暇的时候,你关注最多的是哪方面的信息?
你发现没有,这些问题,全都是动用你的“感觉”,而不是你的思考力,你几乎就不用思考,就能回答出这些问题。
你的感觉就是你的心。
洪兰教授建议:小事听从你的脑,大事听从你的心。
你的感觉很重要,却常常被我们忽略,因为大量的书籍会告诉你,要理性思考。
可用理性思考后选择来的,往往不是你最喜欢的,也坚持不长久,这也是为什么你常常后悔的原因。
但《认知觉醒》却告诉你,我们的潜意识有多智慧,要听从我们的内心世界,要用感觉去寻找人生目标。
这本书语言幽默通俗,读起来一点都不晦涩,不像有些“好”书,很难啃,没有读下去的欲望。
书中的知识点非常多,我几乎读完一章就能写出一篇书评,输出我的感想和收获。甚至有一位写作者,看完这本书后,写了一篇书评,立即就有60位读者购买了这本书。
可见,好书大家都是有共识的,能够辨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