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林徽因对这部巨著着迷了一辈子 2024-04-10 13:52:22 20世纪30年代,梁思成、林徽因和营造学社的成员,自带行李,背着测量仪器,辗转15省200余县,考察测绘了2738处古建筑。△中国营造学社成员在天坛祈年殿合影他们登过天坛的屋顶;爬过当今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67米多高的应县木塔;发现了始建于隋朝的赵州大石桥;找到了千年以前的佛光寺东大殿。△林徽因测绘佛光寺石经幢他们躲避战火,克服艰苦环境,冒着生命危险,扬起千年尘埃,丈量记录着从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保留下来的古建筑遗物,最终成就了中国建筑学科的开山之作——《中国建筑史》。而让这一行人坎坷半生,却从未想过放弃的,则是另一部沉寂了千年的古书 ——《营造法式》。《营造法式》不仅是一部建筑经典, 还是一部'反腐巨著' △清明上河图节选(北宋 张择端)《营造法式》是一部官方颁布的建筑技术用书,但这部书的初衷并不单单是为了教人如何建造房屋,它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反腐”。北宋建国百余年,作为史上最富庶安定的年代,大兴土木、锦上添花的工程自然少不了。因此大量豪华精美的宫殿、衙署、庙宇和园囿应运而生。于是负责工程项目的官员也嗅到了“商机”,从中谋取私利。当大宋的皇帝宋哲宗赵煦对此有所察觉之时,国库已亏空大半。于是下令颁布了《元祐法式》,但其中仍有不足,比如缺乏用材制度,以致工料太宽,依旧不能避免各种弊端,甚至贪污之风愈演愈烈。△北宋著名建筑学家李诫因此几年后,宋哲宗赵煦便命匠人李诫修编《元祐法式》。李诫本人对建筑非常了解,也熟知官员能从哪些漏洞捞油水,他吸取《元祐法式》的经验教训,又结合了一些工匠大家的建议,终于成就了这部共36卷,357篇,3555条,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囊括建筑理论和实践,堪称中国古代建筑百科全书的鸿篇巨著——《营造法式》。纵观全书,纲目清晰,分为:释名、诸作制度、诸作功限、诸作料例、诸作图样等部分。·第一、第二卷“总释”,是对建筑名词术语的考证及用料和劳动定额计算方法的诠释;·第三卷至第十五卷是诸作“制度”,包括“壕寨、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作、旋作、锯作、竹作、瓦作、泥作、彩画作、砖作、窑作”制度,详细介绍了在使用过程中应遵循的法则条例。·第十六至第二十五卷是诸作“功限”,规定了各工种的劳动定额;·第二十六至第二十八卷是诸作“料例”,规定了各工种的用料定额;·第二十九至第三十四卷是图样。·此外还有“目录”和“看详”各一卷,“看详”是对各制度中的理论规定及历史沿袭的阐述。毫不夸张地说,《营造法式》是一把打开中国古建筑密码和发展历程的金钥匙。 废纸中的“天书” △清明上河图节选(北宋 张择端)根据历史记载,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营造法式》正式刊布。然而,不久之后,朝廷风云变幻,发生了著名的“靖康之南”。金灭北宋。《营造法式》问世以后究竟对大宋王朝起到了哪些作用,影响力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今天,最早刊刻的《营造法式》我们已经无法见到。其传世的版本,为南宋绍兴十五年,秦桧的妻弟王焕组织重刊的版本,也就是南宋绍定本,后世的各种版本均来源于此。此后几百年间,从明朝《永乐大典》到清朝的《四库全书》,这部建筑巨作虽一直被收录在官方资料中,但只有抄录,并无人研究。△古建筑专家朱启钤先生直到1919年,中国近代第一位古建筑专家朱启钤先生,他与《营造法式》的相遇,可以说直接影响了中国这百年来的建筑研究方向。他去南京江南图书馆查资料过程中,恰巧碰到工作人员在处理废旧资料,他在废纸中发现了这不同于平常的书籍,正是在大众视野消失了近千年的《营造法式》。朱启钤先生读过之后,已然明了这本晦涩难懂的古籍对于中国古建筑研究的意义,决心重新出版。但《营造法式》从宋朝一直凭借多人手抄至清朝,累计错误肯定很多。于是朱启钤先生委托大藏书家陶湘先生主持,从《四库全书》等文库中找寻各个版本的《营造法式》的全篇或残页,精心校对,补足图样。△民国著名藏书家 陶湘6年之后,1925年版本的《营造法式》迎来刊印,世称“陶本”。从李诫,到朱启钤、陶湘等老前辈,这部凝聚中华美学建筑精髓的巨著辗转近千年。终于,来到了这个命中注定要为破译它而穷尽一生的年轻人手中。跨越千年的历史与风霜 《营造法式》终等到解花语 △营造法式 1925年,在宾夕法尼亚建筑系读书的梁思成收到了一份来自父亲的礼物——《营造法式》。随书寄来的还有一封信,信中提到:“此一千年前有此杰作,可为吾族文化之光宠也。己朱桂辛(朱启钤)校印莆竣赠我,此本遂以寄思成徽因俾永宝之”。在异国他乡研读着西方建筑史的梁思成,一直在思考,中国这样一个文明古国竟然没有自己的建筑史。在那时他就已经萌生了这样的想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而《营造法式》的到来,更是坚定了他的决心——为中国写一部自己的建筑史。但打开书本阅读时,不免苦恼,这部建筑巨著竟如同“天书”一样,实在无法看得懂。从此,破译这部“天书”,也就成了他的毕生追求。 △中国营造学社1930年,朱启钤先生成立中国营造学社。梁思成闻讯而至,加入了破译《营造法式》与研究中国古建筑的队伍。在研究营造法式过程中,由于其年代久远,与明清时期的各类建筑名词千差万别,即便是经验丰富的老一辈学者也无从下手。几经波折,他们终于找到了方法——“研究古建筑,非作遗物之实地调查测绘不可。”△中国近代建筑之父梁思成于是,梁思成带领团队,踏上了破译《营造法式》的征程,开始了古建筑的田野考察。·1932年4月,梁思成一行人到达辽代建筑群独乐寺,仅仅用了2个月时间,便发表了数万字相关学术论文,并辅以大量准确精美的建筑测量图纸。·1932年6月,调查宝坻广济寺;·1933年测绘山西大同上下华严寺、善化寺、云冈石窟以及浑源悬空寺;·1934年调查晋中地区十几县的古建筑;·1935年考察测绘山东曲阜孔庙等建筑;·1936年调查泰安岱庙、历程四门塔;……1937年6月,这是梁思成一行人考察古建筑的黄金时刻,也是整个研究征途中里程碑式的成功——发现建于唐朝的佛光寺东大殿。△1937年7月9日《北平晨报》在此之前,有日本学者声明“中国已经没有唐朝建筑了,要看唐代建筑,只能去日本。”而佛光寺东大殿的发现,直接打破日本学者的断言。在这全面抗战一触即发的特殊时间点,这一场没有硝烟的建筑界学术战争,最终由中国营造学社的成员们取得胜利。从1932年到1937年,他们调查2700余处古建筑,完成1800多张测绘稿,通过对大量建筑构件的观察与测绘,逐步破译了《营造法式》中的建造秘密。然而,由于战火、身体等各种原因,梁思成仅注释了《营造法式》上卷,实为一大憾事。二十世纪以来,开始有更多的专家对《营造法式》进行注释和翻译,但是,许多版本往往都是有文而无图。为此,一直以编辑整理古籍为己任的“”谦德文化”重新组织力量将此书进行全本全注全译,出版了全本全注全译的《营造法式》,力图使之成为大众阅读之物。 赞 (0) 相关推荐 80多年前林徽因写给女儿的家书曝光,海量珍贵照片展出 在最近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的"栋梁--梁思成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文献展"中,一封80多年前林徽因写给女儿梁再冰的珍贵家书曝光. 林徽因与女儿梁再冰 1929年9月 那是1937年7 ... 梁思成的“遗篇”:研究中国建筑,可以说是逆时代的工作 梁思成测绘山西大同善化寺普贤阁 1933年 来源:建筑遗产学刊 人类的往昔似残梦般悠长,在文字之外,建筑作为记忆的重要承载方式,还有联系感情的纽带作用,这些联系或深或浅,或明或晦,常常沉潜于旧梦.而 ... 博空间 | 回望“中国近代建筑之父”的栋梁一生 2021 年是梁思成先生诞辰 120 周年. 他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中国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建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等学科的重要先驱.他是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 触摸“建筑伉俪”的初心与匠心——品读梁思成《中国建筑史》及珍贵文献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通讯员 黄颖 9月28日,"中华营造·梁思成.林徽因"展在位于武汉光谷的建筑博物馆(中国建筑科技馆)开展, 中国营造学社及建筑大师梁思成.林徽因珍贵文献展品 ... 《营造法式》:中国古代建筑的“语法” <营造法式>是北宋官修的有关建筑设计.施工的专书,性质类似于今日的设计手册加上建筑规范,由将作监(土建设计施工机构官员)李诫编修后,在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正式刊行.它是中国古籍中最完 ... UMa · 大师|清华特展,纪念中国建筑一代宗师 — 梁思成 请链接:UMa · 人文|梁思成 & 刘敦桢:古建天空的"双子星座" 斗 拱 旁 的 梁 思 成 & 林 徽 因 清华特展,纪念中国建筑一代宗 ... 梁思成与他的建筑时代 进步与成长 在国民革命拉开序幕的那一年, 梁思成在父亲梁启超的建议下,与林徽因同赴欧美留学,在林徽因的影响下,梁思成选择了建筑学专业,而他也为此奋斗了一生. 留学期间梁思成也一直与父亲交流学业和生活所 ... 林徽因给女儿的信上热搜!这封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昨天中午,微博上一条 #林徽因卢沟桥事变后写给女儿的信# 的热搜引起了小编的注意.这封信是林徽因于1937年7月中旬写给女儿梁再冰的,信件原件现在正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栋梁--梁思成诞辰一 ... 历史上的今天丨豆瓣9.4《梁思成 林徽因》:提起他们,不该只想到八卦 1.1127年1月9日,"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2.1283年1月9日,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慷慨就义 3.1529年1月9日,心学大师王阳明逝世 4.1896年1月9日,著名桥梁专家茅 ... 梁思成&林徽因:中国最美的木塔,屹立千年,美到震撼! 前些天巴黎圣母院大火, 世界震惊. 朋友圈出现各种言论, 感叹的,讽刺的,惋惜的,批判的-- 就在各方激烈争论时, 无意间看到了一条微博: 写的是一座千年木塔-- 山西应县木塔. 在这条微博下, 有被 ... 林徽因病逝前欲见梁思成遭拒,被停止抢救后,梁思成:徽,受罪呀 二零一八,美国<纽约时报>发表了一份跨世纪的讣告,因为它所报道的是林徽因病逝,要知道林徽因病逝于1955年4月1日.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纽约时报>对此解释:自报 ... 梁思成的妻子林徽因真的美吗?看完这组老照片,你就知道了 民国第一才女--林徽因,可以说是那种从小美到大的人,在当年的那个年代才叫做惊艳.那么,梁思成的妻子林徽因究竟有多美,看完这组老照片,你就知道了. 在民国时期的著名才女中,林徽因真的颇有名气,丝毫不逊色 ... 比梁思成、林徽因早20年,一位德国建筑师拍下了这些中国宝塔 1906年至1909年间,在德意志帝国皇家基金会的支持下,一位德国建筑师来到中国,跨越北京.直隶.山东.山西.陕西.四川.两湖.两广.福建等14省,行程数万里,对中国的皇家建筑.寺庙.祠堂.民居等建筑 ... 营造视野:梁思成和林徽因眼中的晋祠 2021年4月20日, 是梁思成先生诞辰120周年. 提起梁思成先生, 他在近现代学术史上的成就, 他与林徽因的爱情故事等, 无不被人称道. 梁思成与林徽因 曾携手共度了战火纷飞的时代, 携手攻读建筑 ... 追随梁思成和林徽因,破译古建密码 ▼ 本文据王南在一席(ID:yixiclub)的演讲内容整理. 一 梁思成的古建寻访之旅 1925年梁思成24岁,正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念建筑.他的父亲梁启超寄给他一本巨著,是北宋李诫写的<营造 ... 林徽因逝前欲见梁思成被拒,被停止抢救后,梁思成:受罪呀,徽 当我去了,还有没说完的话, 好像客人去后杯里留下的茶: 说的时候,同喝的机会,都已错过, 主客黯然,可不必再去惋惜它. 如果有点感伤,你把脸调向窗外, 落日将尽时,西天上,总还留有晚霞. --林徽因 ... 德国建筑师镜头下的中国宝塔,比梁思成、林徽因早20年 中国塔建筑,欧洲人习惯称之为宝塔,需专辟领地全面阐述.究其直接原因在于人们将其列入不同的建筑类别,并视为优秀的艺术品和宗教文物,以品别其中的兴味. 自1909年考察中国建筑归来,我便着手从事中国建筑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