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导读(二十五)——第11卦《泰》卦(上)
泰卦第十一:乾下坤上(地天泰)
【原文】
泰:小往大来,吉亨。
《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注释】
(1)泰:卦名。下《乾》为天,上《坤》为地,以示阴阳交通和畅,象征天人合一,诸事通泰;全卦内容主要讲对立面的相互转化;说明事物发具有向上、向前的趋势,引申出盛极必衰、物圾必反的道理。
(2)小往大来,吉,亨:“小往”,指阴爻居外卦。“大来”,指阳爻居内卦。此就上下卦内乾外坤而言,谓“通泰”之时阳者盛而来,阴者衰而往,即《彖传》“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之义,喻失去的小,得到的大,故“吉,亨”。
(3)天地交,而万物通:“天”,指下《乾》。“地”,指上《坤》。此据上下卦象,说明天地阴阳交和、万物生养畅通之理(若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各自闭塞,不能相交,则万物无由得生;明万物生由天地交也)。
(4)上下交而其志同:“上”,喻君。“下”,喻臣。此句合前句释卦名“泰”。说明人事泰,上之与下,犹君之与臣,君臣相交感,乃可以济养万民也。
(5)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内、外”,指内卦、外卦。“阳、健、君子”,指三阳爻。“阴、顺、小人”,指三阴爻。此三句以阴阳爻的居位特点,顺而阴居外,健而阳在内;阳为君子,在内健于事,阴为小人,在外顺以听命;释卦辞“小往大来”。
(6)君子道长,小人道消:此总结前三句的喻意,并释卦辞“吉,亨”,说明“泰”之时阳息阴消,利于“君子”不利于“小人”。
(7)天地交,泰:释《泰》卦下《乾》为天,上《坤》为地之象;《坤》气上升,以成天道;《乾》气下降,以成地道。天地二气若时不交,则为闭塞;今既相交,乃通泰。
(8)后以财成天地之道:指“守位以人,聚人以财,故曰成天地之道”;也指言后资财用以成教,赞天地之化育;亦言人以财交通,即以成天地交应之道。“后”,君。“财”,裁,节,指裁节调理。“天地之道”,此谓“通泰”之时,必须善为裁节调理,不使滥“通”失节,才能成就“天地相交”之道。
(9)辅相天地之宜:此谓“通泰”之时,必须多加扶持,不断赞勉促进天地化生之宜,含不可因“泰”自逸的微旨。“相”,辅助赞勉,与前句“财成”对文,天地之宜,即天地化生之宜。
(10)以左右民:“左右”,即“佐佑,保佑”。合前两句,说明“君主”观《泰》卦之象,悟知处“泰”不可安逸无事,应当调节成就“天地之道”,辅助赞勉“天地之宜”,使上下交通、治国保民,才能长获“通泰”。
【译文】
《泰》卦象征亨通太平:阴柔之气离去,阳刚之气到来,吉祥顺利。
《彖传》说:“泰,阴柔之气离去,阳刚之气到来,吉祥顺利”。表明了天地的阴阳交合,万物的生养之道畅通;君臣充分地交流感通,方能志同道合。内心阳刚而外表阴柔,对内刚健而对外柔顺,内养为君子而外现是小人。君子德行之道发扬光大,小人卑劣之道路尽途穷。
《象传》说:天地交流感通则万物化生,象征“通泰”。君王按天地的法则制定出人的法则,助成天地法则的推行,以指导民众。
【解说】
《泰》卦,下《乾》为天,上《坤》为地;《乾》下降到下卦,天轻由下上升;《坤》上升到上卦,地重由上下降。才不会背离,而能密切交合,成为阴阳沟通的安泰现象。天地相交,心志相同,万物通达,所以命名为“泰”,是通达、平安的意思。引申出盛极必衰、物圾必反的道理。《泰》卦的所有爻由阳变阴或者由阴变阳而形成的“错卦”是“天地否”,将上、下卦颠倒后而得到的“综卦”是“天地否”。《序卦传》说:“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意思是“履,通'礼’,指按礼仪去行动,就可以通达,并且平安,所以《履》卦之后接着是《泰》卦。”
《泰》卦,阐释持盈保泰的原则。创业固然艰难,守成更加不易,不可以既有成就为满足。应知物极必反、居安思危的道理;唯有态度光明磊落,选贤与能,修明政治,于安定中要求进步。不可轻举妄动,如果逞强,反而加速灭亡。把握“中庸”的原则,兼容并蓄,刚柔相济,精诚团结,力求发展,始可不断开创新局面。上下之分不可交而以心交,心交而志同道合者,人事之“泰”也。当事物通泰昌盛之时,又须妥善处之,才不致转《泰》成《否》。当盛极而衰、颓势已经颢现时,应知不可抗拒;唯有消极的因势利导,使损伤减少到最低限度。
从卦象上看,下《乾》为内卦,上《坤》为外卦;内阳外阴,内刚健、外柔顺。天地之形不可交而气交,气交而物通者,天地之“泰”也;以示阴阳交通和畅,象征天人合一,传统称作“地天泰”;阳爻喻君子,阴爻喻小人;阳爻从下息长,阴爻从上消退。阴去阳来是小的去往,大的来到,喻示君子之道在内生长,小人之道在外消退。因而“吉祥,亨通。”启示个人与事业处在大有可为时期如何坚持正道,以保持事业的畅通无阻。这一卦强调:要想达到安泰的局面,就要顺应规律,上下齐心协力、紧密团结。
【原文】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注释】
(1)拔茅茹,以其汇,征吉:“茅”,茅草,菅。“茹”,根相牵引之状,牵引。“汇”,同质汇聚,类也。此以拔茅草其根相牵为喻,说明初九当“泰”之时,阳刚处下,与二、三两阳俱有外应而志在上行,故一阳动而相牵引者也。三阳同志,俱志在外;初为类首,已举则从,若“茅茹”也。上顺而应,不为违距,进皆得志,故以其类征吉。
(2)志在外:谓阳刚志在上进。君子之志在天下,不在一身,故曰:“志在外也”。
【译文】
初九,拔起茅草、根系相牵,这是物以类聚所致;进取可获吉祥。
《象传》说:“拔起茅草,进取可获吉祥”,因为初九的心志是向外进取。
【解说】
第一爻是主卦的下爻,代表主方的行动。阳爻,表示主方积极主动地谋取和扩大自己的利益,比如:创新、创业、投资、进攻、求职、示爱等。主方与客方的利益像草一样缠合在一起。“通泰”之时,阳刚盛长,当其初始,一阳“泰”则诸阳皆泰,初九拟“拔茅”之象,茅之为物,根茎蔓延,拔之以食,根系相牵,能带动一大片也。故君子当志在其外也,所动当思影响之深远,合乎人心所向社会所需,则一呼而百应,何事而不成。是以“拔茹征吉”,表明此时宜于进取,“征”必获“吉”。
第一爻是阳爻在阳位,当位;表明主方积极主动,可能有利于发展,从而取得更多利益,是潜在的对主方有利因素;第四爻是阴爻,客方被动,因此依附于主方;在主方采取积极主动的时候,须要考虑客方利益,并且协同客方一起行动,“拔茅茹,以其汇”。与四阴有应,表明客方消极被动,是主方发展的好机会,故称“征吉”。
从卦象上看,“泰”卦“初九”阳爻,在最下位,已是阳刚开始升进的形象。但升进必须结合同志,共同努力,而下卦的三个阳爻,就象征志同道合的同志。要拔除茅草,不能只拔除一根,必须将根部牵连在一起的同类,全部拔起。以此象征同志间的团结,向外求发展,才能无往不利。这一爻强调:不可耽于安乐,有相同目标者,应精诚团结,共求发展。
【原文】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注释】
(1)包荒:“荒”,空,荒野,落荒而逃。“包”,用作“枹”,指枹瓜。指包括,无所不包。此以笼括大川,喻九二阳刚居中,胸怀广阔而能包容一切。
(2)用冯河,不遐遗冯:“冯”,通“(píng)淜”,指徒步涉水,无舟渡河。“不遐遗”,“不遗遐”的倒装;用心弘大,无所遐弃。此承前句义,说明九二既有“包荒”之德,则可涉越长河,广纳远方贤者。
(3)朋亡:“朋”,比、朋党。此谓九二道德光明,不结党营私。
(4)得尚于中行:“得尚”,得到帮助。“中行”,中途,半路上;指六五居尊,行为持中。此句合前文,说明九二以阳刚处《泰》下卦之中,有“包荒”、“冯河”、“不遐遗”、“朋亡”之象,上应六五柔中,犹如能用广阔无私的胸怀佑助行为持中的“君主”,治世以成“通泰”。
(5)以光大也:“包荒”是治道之本,然“包荒”而得乎中道者,以其光明正大,明断无私。
【译文】
九二,有包容大川似的宽广胸怀,可以徒步涉过大河急流;礼贤下士,对远方的贤德之人也不遗弃;同时不结党营私,能够辅佐公正有道德的君主。
《象传》说:“有包容大川似的宽广胸怀”,“能够辅佐公正有道德的君主”,因为九二光明正大,道德高尚。
【解说】
第二爻是主卦的中爻,代表主方的素质。阳爻,表示主方素质良好,比如:主方有资金、有地位、有权力、有实力、有技术等。主方应当充分发挥自己力量,用自己的力量强化主客双方关系,“包荒,用冯河”。“中行”,不左不右地走中间。在广泛的范围内,主方处事不偏不向,公正公平,取得客方尊重。
第二爻是阳爻在阴位,不当位;表明主方素质良好,有可能受到客方侵害,是潜在的对主方不利的因素;与五阴有应,表明客方素质不佳,需要从主方取得补益,这潜在因素成了真正的对主方不利因素。然而,由于主方积极主动,客方消极被动,以及主方态度强硬,客方态度随和,主方有可能依靠良好素质逼使客方按自己的意图行事,这实际上对主方有利。不过主方应当处事公平,取得客方尊重,这样主方的良好素质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所以爻辞强调“得尚于中行”。
从卦象上看,“九二”阳爻居阴位,失位居中。是内心刚毅果断,外表柔和宽大的性格。对外能够包容污秽,但有时也用暴虎凭河的果敢手段。不遗忘疏远的人;必要的时候,也不惜断绝亲近的人。“初九”提出要重视人脉,“九二”强调在结交人的过程中,要奉行不左不右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应该具有包容一切的胸怀,同各种类型的人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样可以拓宽自己的道路,所以结果吉祥。这一爻强调:想保持安泰应当包容、果断、光明磊落、刚柔并济的中庸原则。
【原文】
九三,无平不(bēi)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
【注释】
(1)无平不陂,无往不复:“陂”,水旁或山旁斜坡。这两句以“平”变“陂”,“去”转“复”为喻,说明九三处内卦之终,为上下卦转折点,当防“通泰”转为“否闭”。
(2)艰贞无咎:“艰贞”,占问旱灾。方泰之时,不敢安逸,要常艰危其思虑,正固其施为。此谓九三不可处泰忘忧,宜多戒惕,则可无咎。
(3)勿恤其孚,于食有福:“恤”,忧。“孚”,相信,含取信于人之义。“食”,食享俸禄。“其孚,于食”,相信粮食不成问题。信义先以诚著,故不须忧其孚信也;信义自明,故于食禄之道自有福庆也。此承前句,说明九三当此“通泰”可能转化之时,若知“艰”守“正”,不但“无咎”,而且可以“孚信”于人,长保俸禄。
(4)天地际:“际”,边,畔。位在乾极,应在坤极。即言九三处下乾终极,所应上六居上坤终极:两极各为天、地之际,寓有“泰”将转“否”的危险。
【译文】
九三,平地无不化险坡,外出无不重返回。在艰难中坚持坚守没有危害。不用担心不取信于人,相信会有粮食吃,会有福份。
《象传》说:“外出无不重返回”,因为九三处在“天地”交接的边际。
【解说】
第三爻是主卦的上爻,代表主方的态度,阳爻,代表主方的态度强硬。在与客方交往中,可能会有许多问题,许多反复,主方态度不宜过分强硬,应当比较灵活而柔和地处理双方关系中的各种问题,要认识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如果艰苦地坚持下去,就无所怪罪。不用担心客方是否信任主方,如果主方为客方做些实事,主方就有福气,“于食有福”。
第三爻是阳爻在阳位,当位,表明主方强硬态度可能有助于主方制约客方,是潜在的对主方有利因素;与六阴有应,表明客方态度随和,接受主方制约,对主方有利。第三爻是对第二爻的补充,都是阳爻,表明主方素质非常好,实力极强,这样就可能对客方过于强硬,从而引起客方不信任。为了取得客方信任,主方应当态度强硬适当,不能过度,还要以自己良好素质,为客方做实事,所以爻辞强调“艰贞无咎”,“于食有福”。
从卦象上看,“九三”已经离开“中位”,到达三个阳爻的最上方,是阳刚的极盛时期。大自然的规律:盛极必衰、否极泰来,周而复始地循环不已。“九三”处于上下卦交接之处,所以告诫,安泰到达极盛,必然遭遇阻塞,现在正是临界点。因而,以没有平坦不化起伏,没有外出不复返回的情形来比拟。大自然有法则,在艰难困苦中,安泰得来不易,要坚持纯正、不忘初衷,才不会有灾祸。正、反互为转化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处泰若能忧否,则足以避害,这是九三“艰贞无咎”之旨。这一爻强调:物极必反,仍应一本初衷,坚守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