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化的教育体制,应该为“职业者家庭”生育纾困

育邻梦

网友提问:取缔校外培训班,招生和学校教育如何配套,对普通家庭才公平?

如果取缔校外培训班,招生政策和学校教育模式不改,富裕家庭依然可以选择一对一的家教,普通家庭请不起,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形成新的不公平。但是,招生政策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又谈何容易?

回复:职业化的教育体制,应该为“职业者家庭”生育纾困。

人类世界原本没有任何“劳动职业化”分工,农民供给粮食&肉食、老师为孩子们提供综合教陪服务、军人+警察+公务员为人民提供安全护卫......分工协作是人类社会逐步更新迭代的结果,是人类实现多元富足生活的必然选择。

同部落长者为师、社会德高望重者为师、举国普及学校教育......人类辅助子代成长的工作并非一开始就是一项职业。它是随着人类社会劳动分工协作体制、人类社会文明不断被完善逐步形成的,其总体目标就是更好的为人类社会文明成果世代传承服务、更好的为社会人口繁育服务。

周代.以“乡举里选”的方式,即由“乡老”(族长)等选拔本乡土的贤士,经过地方长官的层层上贡,直达中央;汉朝.察举制与征辟制选用、提拔民间人才,高祖十一年(前197年)刘邦下诏命令各级臣下举荐贤才,形成后世乡贡的最初形态;魏文帝时,陈群创立九品中正制,由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至清末,虽然社会文化活动极为繁荣、各级人才发掘制度也颇为完善。但是,我国封建帝王时代并未真正形成完备的职业化教育体制。

学校教育存在的价值基础就是提升社会综合教陪效率

1862年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成立、1866年开办福州船政学堂、1879年开办天津电报学堂、1880年开办天津北洋水师学堂、1898年创办京师大学堂【现北京大学前身】......1949年1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举行成立典礼。至此,我国辅助孩子学习成长的教育工作正式成为社会职业化分工的基本组成部分。

托育早教、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网络学校、社会企业学校......今天,教育工作职业化已经深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越高度职业化的社会教陪体系相比,社会教陪体系带来的人口生育辅助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社会教育体系发达的欧洲、北美、东北亚都纷纷陷入了人口低生育危机,有的国家【比如德国、法国、日本】甚至在人均寿命普遍延长的情况下出现了人口负增长。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职业化的社会教育体制未能缓解职业者的家庭生育难题呢?

几乎全部公立学校、私立教陪机构都实行掐点服务+计时收费,职业化的教育体制走上了“向钱看齐”的道路,并未走上为缓解职业者的家庭生育纾困的道路。因为,公立学校只为完成教学工作的政治任务、私立教陪机构设立的目标就是创收,根本没有人从“职业者家庭”生儿育女的角度思考应该如何办学。

孩子上学不能早到【早到了学校还未开门。近日,河南洛阳市某些中小学生就因提前到校而被通报批评】+不能迟退、家长没有和孩子对应的假期【特别是寒暑假】、家长难以胜任辅导孩子课业学习的重任......因此,社会越向现代化发展,家庭生育对社会综合教陪服务的需求越盛。

准点起床、准点工作、准点下班、休假由企事业主说了算......越来越多认真工作的职业者成了城镇中的“大剩”,他们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不屑于结婚成家、更无生儿育女之欲望,为职业成就而奋斗俨然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现代青年男女自觉绝育的最佳理由。因为,“职业者家庭”在工作时间与生活时间管理上存在“零和博弈”关系。因此,“职业者家庭”自愿自觉执行“计划生育”,工作职业化程度越高的地区无一例外都成为了人口低生育地区。

职业成就成了工作与生活之间的“五指山”

学校教育实行教学内容+课后作业双“减负”、规范社会教陪机构办学、要求增加孩子们的综合实践能力+提升孩子们的艺体修养+为每个孩子培养几项兴趣特长......每个单项政策都非常好。但是,当这些政策最终的承载者只有一个,而且是“职业者家庭”时可能就不再完美了。因为,国家升学机制不变的情况下,学校教育越“减负”留给家庭教育的负担越重;校外培训越规范,办学者就越少、私教必然盛行;增加孩子们的综合成长素质是必须的,但有多少家庭能够按现行兴趣补习格式持续投入呢?

陪伴监督是教育工作的核心脊梁骨、科学文化知识是促进孩子茁壮成长的楔子、目标激励是引导孩子们积极成长的饵料......所以,职业化的教育体制应该为“职业者家庭”生育纾困,辅助孩子学习成长的教陪体制应该实行套票制,应该确保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们能够完全根据自主兴趣想学啥就能在家门口【小区内部的教陪服务孩子最有可能独自前往,而且拥有向邻居展示成长才艺的机会】学到啥。因为,公共财政吝惜投资教育带来的综合损失无可估量。

育邻人的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