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好的学生都去教书了”

昨晚和高中补习班班主任和高中同学简单聚了一下,高中毕业已经12年了,我当老师也已经五年了,高中同学也都工作七八年了,都在各自的领域发展。第一次以学生的身份参加这样的聚会,在闲聊的过程中感概很多。
首先感概的是时间飞快。转眼间12年就过去了,人生能有几个十二年呢?如果以现在的视角再去看12年前的点点滴滴,会发现很多事情都是那么的不值一提。时间会带走一切不愉快,这种不愉快哪怕当时看来是过不去的、天大的事情。
学生观的重塑。从已经毕业的同学来看,在当时他们可能是成绩不好,但最后其实都发展的还不错,老师也戏说:成绩好的都去当老师了。这句话其实是高度概括了不同学生的性格跟今后就业发展方面的关系。一个班上所谓的成绩好的学生(当然这是一个班级相对而言),其性格大都比较内向,比较乖巧、懂事,学习习惯比较好,能够遵守学校、班级、老师的要求,这种性格当然对学习而言是有帮助的,不需要老师去过多的强调和干预。同时,这种性格可能也导致他们今后进入社会可能会缺乏“企业家精神”,也就是比较会墨守成规,不会轻易尝试改变,不会去尝试新东西,缺乏冒险精神,所以可能最后在就业的时候会选择事业单位、公务员,这种比较规律和保守的职业。而班上一些比较的调皮的学生,在读书的时候的“调皮”就是不喜欢遵守陈规旧矩,不喜欢每天重复昨天的故事,喜欢尝试新的生活,在当时看来,可能会比较让老师“头疼”,因为违规违纪的基本上就固定是这部分同学,等多年以后进入社会,你会发现在社会创业、四处闯荡的人也刚好也是这部分人。从性格上来看,老师说的“成绩好的都去教书去了”这句话在一定意义上是有道理的。现在我也是老师了,以这种新的视角再去看班上的学生,你会发现班上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性格,每一种性格都无所谓好坏,都在社会上有跟他们性格相应的职业去等待他们去匹配,如果我们老师强行用一种性格的做事方式去框住所有不同性格的人,那么教育的悲剧就可能会发生。记得以前读书的时候学过一篇文章,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大意就是不要乱修剪梅花,乱修剪的后果可能就导致梅花缺乏生机活力而变成“病梅”。而我们部分班主任喜欢做的事就是乱去修剪学生的性格,最后可能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当老师教好书、放平心态最重要。这也是老师给我的告诫。把自己的专业磨练的闪闪发光,把心态调整好,这样才会收获更多的职业成就感。老师的成就从来都不是从物质方面去考察和衡量的,而是从育人方面去考虑,而育人从来都不是一件急功近利的事情。
我一直在思考,作为老师,职责究竟是什么?现在我大概知道了,那就是以自己的全部学识帮助学生按照其希望的方式去发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