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读】尤玉柱:忆峙峪遗址的发现、发掘和研究

第二期 山西博物院 2017-07-28

太阳照旧从黑驼山上升起,照在古铜色的脸庞上,一群乌发蓬松的“峙峪人”奔走在桑干河辽阔的草原上,他们打着呼哨,举起弓箭,将猎物——野马围困到陷坑中或利用地形逼入绝境。

夜幕降临,他们燃起篝火,分享着白天的战利品,火光映照中,有人默默地琢磨着石镞,准备来日的追逐......

他们不会想到,在2万多年之后,有一群考古人也在追逐着他们的印记,探寻尘封的秘密,在考古人的手记中,他们奔跑战斗的身影仿佛穿越万年跃然纸上,甚至还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猎马人”!

本期约读栏目将邀请您一起收听考古人尤玉柱先生讲述黑驼山下“猎马人”的故事。

第二期:忆峙峪遗址的发现、发掘和研究

约读嘉宾:尤玉柱

约读第二期来自山西博物院00:0028:56

本期约读嘉宾介绍:

尤玉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第四纪地层学、古脊椎动物学、史前考古学研究。

尤玉柱老师

以下为音频内容节选:

峙峪遗址

峙峪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坐落在山西省朔州市西北15千米黑驼山的东北麓,峙峪河与小泉沟的交汇处。这是一处十分宝贵的遗址,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出土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文化性质鲜明,石制品普遍细小、加工细致、类型复杂,在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系列中占有特殊地位。

左:武文杰  右:尤玉柱

拍摄于1962年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太原工作站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决定在太原设立工作站,目的在于寻找和发掘山西及其周边地区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古人类和旧石器时代遗址。这个工作站坐落在太原南郊大营盘以西的菜园村,有单独的小院,占地2000多平方米,内有三排平房,根据需要人数常有变动。1963年时只有三人:主任王择义先生、技师武文杰和尤玉柱。

峙峪村西南是高高突起的吕梁山北支脉—黑驼山,根据邬崇章先生所提供草图上标注的位置,我们很快就在峙峪河与小泉沟交汇处找到了化石的原生地点。这是一个面积不足1000平方木的黄土峁,由于河水冲刷,地层剖面上十分清楚,层次分明,暴露出一层约0.5m的黑灰色砂质粘土形成的文化层。文化层中含有数量惊人的旧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尤其令人兴奋的是石制品类型普遍细小,和以往所知的丁村遗址、匼河遗址的器型差别较大。

峙峪出土石器

经过50多天的发掘,总的收获是旧石器2万多件、哺乳动物的牙齿和骨头化石几万件、一件人骨化石和一块装饰品,以及烧石、烧骨和骨器。此外还有一千多件特殊的骨片,8公分至10公分长,2公分宽,表面有刻划痕迹。

峙峪出土马牙化石

返回太原后,“我”耗费一个多月的时间观察了最多的马类化石包括普氏野马和蒙古野驴(1万多件牙齿),并按照牙齿的不同位置分门别类进行统计,得出一个比较惊人的结论:峙峪遗址哺乳动物化石中,至少存在128匹普氏野马和88头蒙古野驴,可以说,在我国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中,从未见过如此多的马类化石。所以“我”把“峙峪人”称之为黑驼山下的“猎马人”,表明当时的“峙峪人”在捕捉普氏野马和蒙古野驴方面有着高超的技巧。

峙峪人狩猎图

峙峪人过着随季节性变化而迁徙的流动性生活。他们可能是夏、秋时期来到峙峪河与小泉沟交汇处的河岸边搭棚安家,追逐兽群,过着以狩猎为主采集为辅的生活,天气转冷时向南迁徙,从而这种行为持续了相当长时间,堆积了大量的遗物。

2003年 尤玉柱先生野外考察芦芽山

欢迎大家带着故事走进山西博物院“晋魂”陈列《文明摇篮》展厅,静赏峙峪遗址出土文物。

小编有话说:

本期的约读内容是在北京完成录制的。已经是八十多岁高龄的尤老师独自骑着自行车来到了相约的地点。作为一名考古人,那份对考古工作的热爱与执着可能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态度。

尤老师从峙峪遗址谈到了昔日难忘的考古往事,我们从他闪亮的眼神中看到了一名考古人的骄傲。时至今日,尤老师依然奔波在考古工地上,正当我们感动之余,尤老师又送给我们一个惊喜,一首为《约读》栏目专门创作并亲笔书写的诗。

《清平乐·约读赞》

录音结束后,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尤老师坚持一个人离开,骑着自行车慢慢消失在北京的街头。我们看着尤老师像小伙子一样矍铄的背影,不禁感慨万千。

尤老师骑着自行车远去的背影

(小编想问大家:这么矍铄的背影像八十岁的人吗?)

节目播出了,我们也想借用一段木心先生的诗送给尤老师:

树荫下

一壶酒

一块面包

一卷诗

你依偎着我唱歌

原野就变成了天堂

约读嘉宾推荐书目:

《山西峙峪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贾兰坡、盖培、尤玉柱,考古学报.1972(1),39—58.

《关于峙峪遗址若干问题的讨论》尤玉柱,考古与文物,1982(5),44—47.

《峙峪遗址刻划符号初探》尤玉柱,科学通报,1982(16),1008—1010.

《山西峙峪旧石器时代骨雕的初步研究》尤玉柱,中国第四纪地质与环境,1982,北京,海洋出版社,198—202.

《黑驼山下猎马人》尤玉柱,化石,1983年.

(0)

相关推荐

  • 东北上古时代的人类发展——东北的历史发展简述(一)

    东北,在很多人印象里,一直认为就是气候恶劣苦寒,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属于化外之地,是一处开发较晚的地方,根本不适合人类居住和生存.和中原厚土相比历史短,文化积淀不够厚重.对于这些历史问题很多的东北人也不是 ...

  • 【约读】渠传福:娄睿墓发掘轶闻

    [约读]渠传福:娄睿墓发掘轶闻 山西博物院 2018-07-06 卷帙浩繁的庞杂史料往往只记录下历史的宏大曲折,而潜藏其中的琐碎细节常常淹没于岁月长河中. 考古人的执着探索,让今天的我们,能够站在陈列 ...

  • 郭志飞||保德林遮峪遗址探究

    堡梁全景 保德林遮峪遗址位于保德县林遮峪村南1.5公里一个叫做堡梁的台地上.台地座东向西,呈东高西低斜坡状.台地西面是由黄河滩底开始的石山陡坡,台地北面.南面是两条很深的自然冲沟,台地东面经一处略微低 ...

  • 【约读】渠传福:赵卿墓发掘轶事

    原创 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 2018-05-25 鼓声隆隆,马蹄骤急, 战旗烈烈,战火熊熊, 虽"伏殁呕血", 仍"鼓音不衰". 晋水之北,营建晋阳, 铸邢鼎 ...

  • 【约读】张崇宁:家严颔公与盟书

    原创 第十五期 山西博物院 2018-03-21 张崇宁:家严颔公与盟书来自山西博物院00:0029:09 凌晨四五点起床读书,日复一日.书桌前挂着两块毛笔抄录的水牌,都是须强记熟背的内容.身穿的衣服 ...

  • 【约读】吉琨璋:与晋侯有约——记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教授

    第十期 山西博物院 2017-12-15 考古如人生历程一样,是曲折多样的,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需要转换方向才能通行,但最重要是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畏难的勇气. --李伯谦 考古学家李伯谦 ▼ 记考古学 ...

  • 【约读】海金乐:灵石旌介商墓考古及其有关故事

    原创 第三期 山西博物院 2017-11-10 我是主角! 别把我掠过哦! 听音频!听音频! 灵石旌介商墓考古及其有关故事来自山西博物院00:0025:12 本期嘉宾海金乐 海金乐,现任山西省考古学会 ...

  • 【约读】吉琨璋:与曲村有约——记考古学家邹衡先生

    第九期 山西博物院 2017-11-24 我热爱考古学,执着于考古学,迷恋于考古学,要献身的也是考古学,甚至不可须臾离开考古学.可以说,考古学就是我的人生观. --邹衡 考古学家邹衡 ▼ 记考古学家邹 ...

  • 【约读】张志忠:北魏宋绍祖墓发掘及其相关故事

    2018-06-22 大同古称平城,原为西汉旧县.公元398年,北魏道武帝迁都至此,"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开始了近百年的北魏平城时代.这里市井繁荣,人烟稠密,北地民族汇聚.在 ...

  • 【约读】云冈石窟第十九窟菩萨头像与第七窟天王头像回归纪实

    2018-07-20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文物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承载物,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可惜的是,百年来许多珍贵文物流失海外,深可痛心. 现在一些行有余力的爱国人士积极回购流失文物,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