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美国三个院士、离诺贝尔最近的男人回国!他给我们带来太多的不可思议......

华人星光(ID:hrxg2020)原创内容

作者:华人星光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他,履历惊人,

拿下美国三个院士头衔,

拿下全球无数第一,

凭一身本事和才华,

被人们称为“离诺贝尔最近的男人。”

他,一身肝胆,

放着哈佛终身教授不当,

放弃荣誉与财富返回中国。

到今天,

他已给我们带来了太多不可思议......

他,就是谢晓亮。

1962年6月出生于北京的谢晓亮,

父母亲都是北大化学系教授。

生在这样的家庭是他的幸运,

但未来得到的所有一切, 

都是凭他自己的努力!

他从小就拥有惊人数学和化学天赋,

被称为“神童”,

小学,动手制作飞机和轮船模型;

中学,他能制作各种电子仪器,

先后做出了收音机、音响、

遥控模型轮船......

也从那时起,

谢晓亮逐渐树立了人生理想,

做一名科学家。

1980年,从未松懈一天学习的谢晓亮,

如愿考入北大化学系。

北大优秀学子如云,

和其他人不同的是,

谢晓亮不仅仅专注于化学一行,

他几乎选择了,

所有物理化系的课程:

量子力学、电磁学、统计学、计算机......

这些学科不计学分,

几乎没人会像他这样坚持全部修完,

他后来说:“我从事科研后体会到,

科研中最重要的,

是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地方,

做到别人做不到的地方。”

而正是这样的劲头,让他日后,

登上了一个让人望而生羡的高度。

23岁,谢晓亮赴美国读博,

出色的人,走到哪里都一样出色。

一连写出好几篇优秀论文,

同学们这样评价他:

“谢晓亮是实验室最勤快聪明的人。”

27岁,

他的博士后工作还没有到期,

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

就迫不及待要邀请他。

这个实验室是美国最著名,

也最隐秘的国家级实验室,

谢晓亮之前,

没有一个来自大陆的中国人能走进这里。

实验室成立快三十年了,

他是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科学家!

在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留影 图源:北京大学新闻中心

美国人对他爱惜万分,

刚加入就让他自己,

独立组建实验小组:

“谢,科研室、助手,你随便挑。”

而他一出手,

就完成实验室多年没有突破的,

室温下单分子荧光成像;

他在国际顶尖科刊《科学》杂志上,

第一个报道,

单个酶分子循环生化反应的动态过程;

他甚至破天荒开发出全新显微成像技术,

国际评价:

一个崭新的领域被谢晓亮打开了。

接着,

他发表的分子生物学方向论文,

国际两大顶尖科刊:

《科学》《自然》,

竟同时抢着发表!

一篇论文能同时登上两大顶尖科刊,

这样的现象极其罕见。

比尔盖茨亲自来实验室要见他,

想要将他的技术运用到治疗肺结核,

成果一旦落地,

那将能拯救数以百万计非洲儿童的生命!

2010年,比尔·盖茨(右)到访谢晓亮哈佛实验室

他太快了,步步为人之先,

他的能力太强了,

国外恨不得有什么就给他什么。

37岁的他,

先是被哈佛大学聘为终身教授,

他是改革开放后哈佛聘任的,

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终身教授。

接着,

美国还给他最重量级的生物医学奖:

阿尔伯尼生物医学奖,

他是该奖的第一位华人获奖者。

而这个奖项,

被称为准诺贝尔获奖者的“敲门砖”,

因为绝大部分获得过该奖的科学家,

后来都获得了诺贝尔奖,

因此谢晓亮也被誉为:

“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华人”。

他是世界单分子酶学创始人、

单分子生物物理化学奠基人、

单细胞基因组学开拓者。

从1996年到2017年,

他在全世界拿下数不清的大奖,

获得数不清的荣誉头衔,

他的履历牛到简直让人窒息:

谢晓亮荣誉清单

众所周知,

院士是国家对科研人给予的最高肯定,

而谢晓亮一出手就拿下“四院院士”:

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

美国科学院院士、

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这是他走到今天最高的高度,

而让人感动的是,

取得这么大的国际成就,

他常挂在嘴边的话是:

我没给中国人丢脸。

是的,这些年他从未忘记祖国,

他为祖国,干了三件了不得的大事!

第一件:

努力将国外重要领域学术会议,

移植到中国。

曾经,哈佛特别允许谢晓亮,

创办了一项,

邀请来自全球各国科学家的学术会议,

目前,会议已经举办过七届,

在国际享有极高声誉。

而第八届,是谢晓亮力排众议,

要求在北大举办的,

这也是该学术会议,

第一次在哈佛以外的地方举办。

谢晓亮说:“我特别希望,

以后这项会议的主要举办地点,

就是在北大。”

目前,谢晓亮仍在为将该学术会,

移植到国内而努力,

若是成功,这将是推动世界学术,

向中国聚集的第一步。

谢晓亮与吉姆·安德森和庄小威参加北大物理学院百年庆祝活动

第二件:

为中国博士研究生,

打开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

2010年,

谢晓亮为改变中国生命科学研究生,

教学落后的状况,

在北大和美国之间来回奔波,

用尽人脉在北大创办了,

国内第一所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

BIOPIC。

他七次飞回中国主持相关工作,

还冲破阻碍帮助BIOPIC,

复制了一台在哈佛实验室的测序仪。

他说:“美国已经有很多测序技术,

和测序仪公司,

而中国缺少拥有自己技术的公司。

我们正在考虑在中国把这一技术产业化,

作为一位科学家,我最大的愿望,

就是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

如今这个成像中心,已成为世界上,

最引人注目的生物医学中心。

谢晓亮,他为中国的研究生们,

推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

2010年BIOPIC成立仪式

第三件:

推动北大、中国基因医学,

在国际上走上更重要的地位。

2014年9月19日,

谢晓亮带领北大团队,

帮助携带遗传疾病基因的父母,

利用MALBAC(全基因组扩增)技术,

通过试管婴儿手段,

在北医三院,

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例“MALBAC婴儿”。

这标志着谢晓亮推动下的,

中国胚胎植入前遗传诊断技术,

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016年,谢晓亮又组建了,

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

以促进我国基因组学发展。

有人问谢晓亮,

在哈佛和北大之间来回不辞劳苦奔波,

动力何在?

谢晓亮的回答简单却有力:

“我想为国家和北大做一些事情。”

谢晓亮与乔杰(左二)和汤富酬(右一)看望第一位MALBAC婴儿

也在2016年,

谢晓亮萌生了回国发展的想法。

那时的他在美国什么地位:

科研条件是顶尖的,

科研团队是顶尖的,

所享受的,

可以说是全美科学家里最好的待遇。

他在美国想要什么,张口说就是了,

可他却说了人家最不爱听的话:

“我啥都不要了,全职回中国工作。”

别说美国人了,

就连很多中国人都觉得他在开玩笑,

在国外你要星星说不定都有人给你摘,

能舍得回来?

可谢晓亮,他真的回来了!

2018年7月1日起,

谢晓亮舍弃了,

美国哈佛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的身份,

正式全职回北大任教,

而他的归国,

给我们带来了太多不可思议.....

因他的回归,

一大批海外华人学者,

也纷纷开始踏上回国路途:

“谢晓亮那样的大牛都回国了,

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回去?”

因他的回归,

北大精英学子们,

得他指点发表很多高质量科学论文,

我国生命科学领域,

正在走向世界前沿!

因他的回归,

他的科研成果,

已经被应用于脑外科医生们手术中,

他推动了中国医学的进步,

他在用科学造福全中国百姓!

2018 年谢晓亮北京大学实验小组合影

他是北大培养的学子,

他的回归意义非凡,

代表着海外最高水平的科研教授,

对祖国的热爱和回报。

更意味着我们的祖国强大了,

有能力能给与我们的科学家们,

足够的平台开展工作!

去年当新冠来袭,

谢晓亮年初正在瑞士开会,

得知国内情况后马上动身回国,

参与打这场“硬仗”的准备。

他说:“作为后方科学工作者,

我们只是想为抗疫做点什么。”

经过一年多的征战,

他寻找的新冠病毒中和抗体有所突破,

他说:

“中和抗体具备一箭双雕的作用,

既可以作为治疗性药物,

也可以作为短期预防性药物。”

相关理论研究,

已经登上了国际顶尖科刊《细胞》。

但药物毕竟并不同于疫苗,

一切仍然任重而道远,

59岁的谢晓亮还在潜心专研,

向着有效药物的路途前行。

他这样寄语祖国年轻一代:

“这次疫情印证了科学的重要性,

我们坚信科学一定可以战胜病毒,

使人类免于灾难,

希望年轻人以后可以热爱科学,

用科学造福社会。”

为何回国,为何苦心抗疫?

一切答案,

在谢晓亮说过的话里:

“我希望全体华人不分地域国籍,

集体努力建设一个科学中国,

再通过科学的进步,

造福整个人类社会。”

最简单的话语,

却是谢晓亮最热血的心肠,

最恢弘的理想!

谢晓亮,

在他身上一半是努力和荣誉:

美国物理化界最高奖获得者;

美国生命医学大奖第一位华人获奖者;

哈佛第一位华人终身教授;

走进美国国家实验室的,

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学者;

中美“四院院士”.....

一半是热血和爱国:

放弃优厚待遇全职回国;

创办国内,

第一个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

促进北大第一次举办国外学术会议......

拼搏半生争一口气,

鞠躬尽瘁心怀天地。

他是履历惊人的“牛人”,

更是心系中华心系人类的“巨人”,

今天,

向这位顶天立地的科学家,

致以崇高的敬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