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婚姻自由,都被彩礼劝退了
最近,关于彩礼的讨论接二连三地出现。
首先是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新闻——江西某银行推出了最高限额30万的彩礼贷。
江西这些年一向以“天价彩礼”闻名全国,只是万万没想到,老表们还在想如何摆脱这样的“骂名”时,自家的银行却仿佛为这骂名盖上了章。
都得贷款30万给彩礼了,这能不“天价”嘛。
所幸的是,后来的两个新闻大概算是个好消息:
①河北省发布文件,宣布雄安新区等数个单位成为婚俗改革试点,要求通过3年时间的试验,遏制高价彩礼。
②全面三孩的配套政策中,也明确表明,要对天价彩礼这种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
但从发布到落地,那些嗷嗷待婚的年轻人们,还要被彩礼压榨多少年?
要知道这些年来,“彩礼”,简直就是横亘在无数适婚青年面前的一道天堑。
无论是在现实,还是社交媒体上,你总能听到那些因为彩礼问题,最终一拍两散的狗血情节。
是爱情敌不过金钱吗?当然不是。
只不过残酷的现实就是,这个世界上的感情,往往都是有额度的。
更有甚者,因为彩礼的原因最终闹出人命的事件也不在少数。
天价彩礼,早已成了扼杀年轻人婚姻自由的最后一根稻草。
年轻人不是不想结婚,但一没对象二没钱,最后只能结个寂寞。
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出一个问题:
究竟要到什么时候,天价彩礼才不会成为一个问题?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先厘清一个问题:
何为天价彩礼?
毕竟钱多钱少,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水平的人眼里,也不一样。
在我看来,衡量“天价彩礼”的标准有两个。
第一个标准,是当地彩礼的平均水准。
如果平均水平才5万,你却要到20万,这就是妥妥的天价彩礼。
去年,谷雨实验室就曾经做过一次全国彩礼调查,全国平均彩礼水平为6.9万,其中浙江以18.3万位居第一。
超过10万的也有五个省份。
按照2020年的数据,全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2189元,人均消费支出21210元,也就是大约一年能存一万块。
也就是一般来说,存七年的钱就能给彩礼结婚了。
按照这个标准,天价彩礼似乎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普遍。
但这样想的人,可能没怎么经历过婚姻大事。
在一场婚礼里面,花的钱可不只是给到一方的现金彩礼那么简单——三金一钻、有车有房、酒席......
这里面,样样都是真金白银。
随便算算:
平均彩礼是6.9万,买个三金一钻也花个三五万,买个车十万,这还不算房子呢,就已经小二十万了。
按照这个标准,全国遍地都是天价彩礼。
图 | 中国彩礼地图,源于谷雨数据
所以标准二就来了:只要给彩礼的一方觉得自己亏了,那他给的就是“天价彩礼”。
何为“亏”?
就是男方觉得自己为了结婚娶老婆,花出去的这一大笔钱不值得,那就是亏。
这里就涉及到了一个“价值判定”问题——谁来决定这到底值不值得?
在女方家长的眼里,无论彩礼要多高,男方都一定是值得的。
知乎上就看到过一个这样的回答:
“她花钱的时候在我家,能挣钱了去你家?我要的彩礼还没我一年的年薪多,还没我培养她的一个阶段花费多(一线城市),我要这点彩礼过分吗?”
这个逻辑有一定道理,毕竟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要是不离婚,可就是一辈子都得在男方家庭奉献所有了。
甚至为自己原生家庭考虑的女性,还会面临被指责的局面。
对于男方来说,这就是“一场稳赚不赔的买卖”。
另一方面,想着自小拉扯大的女儿,就这样嫁为人妇,她遇到的男人是怎样的?她会不会过得好?
彩礼钱,往往也就成了这诸多担心背后的一道保险。
这么多钱你都肯出了,总该心疼我女儿了吧。
图 | 源于《风光大嫁》剧照
但在男方看来,情况又有所不同。
首先,对于很多二十来岁结婚的男性来说,没存款没车没房可能才是现实。
啃老,往往是他们结婚的必经之路。
但人心都是肉做的,哪能真的“崽卖爷田心不疼”呢?
想着父母供养自己这么多年,到头来还要把自己的“棺材本”都拿出来给自己结婚,谁都很难大大方方地给出去。
其次,很多男的会觉得,结婚需要给一大笔彩礼不止,婚后自己还得赚钱撑起这个家。
这简直就是“赔了彩礼还折身”嘛,这谁顶得住?
一来二去,双方的矛盾简直是不可调和的。
谁都想要对方理解自己,但谁都不愿意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
这也就来到了一个终极问题:
听谁的?
继“价值判定”之后,我们迎来了婚姻中的第二个问题:
定价权。
首先,相信很多人都已经意识到了——婚姻,可以理解为一场交易。
女方就像一家小公司,创始人含辛茹苦二十年,才有了今天的规模。
如今,男方要来搞并购了,偏偏女方自己也心甘情愿。
创始人只好争取一个“好价钱”,一是证明这公司的价值——你给的钱越多,越说明你在乎我女儿;二是这笔钱还可以另有用处——或者给新婚夫妇做基金,或者给儿子娶老婆。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定价权问题——谁来决定这家小公司的价值如何?
按照常理来说,大公司当然是有话语权的。
问题在于,僧多粥少,供不应求。
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在20岁到40岁的适婚青年中,男性比女性多了1752万人。
而在全部人口中,男性更是比女性多了3490万人。
这就意味着,小公司就是大公司眼中的香饽饽,不愁自己找不到下家。
而在婚姻市场里求神拜佛找对象的男方,只能沦为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了。
图 | 源于谷雨数据——前述的调查证明了这一点:彩礼金额超六成是由女方长辈决定,近一成半是由女方本人做主,两者加起来接近八成。
但彩礼的定价权之所以掌握在女方身上,远不只是僧多粥少这一个原因。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原因决定了这个结果。
第一,彩礼是独独属于女方的一种筛选机制。
对于女方家长来说,结婚之后,自己是处于一种信息不对称之中的——父母没办法时刻清楚自己的女儿正在遭受着什么,也就没法提供即时的保护。
此时,婚前对于男方的筛选就尤为重要。
通过高额的彩礼,筛选掉那些骗婚者、婚姻投机主义者,给这场婚姻上一个保险,成为了女方父母的不二选择。
而对于男方来说,通常就不需要这个机制,除非是入赘。
第二,彩礼是婚姻中对女方的特殊补偿机制。
在婚姻中,女性实际承担了大量的隐性成本。
●生育成本:
总说生儿育女是女性的天职,可救死扶伤的医护、奔赴火场的消防员都还能有工资呢,却没有人问过女性要为此付出什么——产后感染、大出血、妊娠纹、肥胖症、小便失禁、产后抑郁......
在很多人眼中,这就是女性注定要承受的苦难,然后在一片对母爱的颂扬声中消失。
●风险成本:
总说男人三十一枝花,女人三十烂茶渣。离过婚的男人并不会贬值,但在很多人眼里,离了婚的女人却是婚姻市场的“残花败柳”。
所以对于女性来说,婚姻就成了一件带有风险的事。
但有了彩礼,无论是自己拿在手上,还是娘家持有,这都将成为自己的最后退路。
这几个原因,决定了女方必然掌握对于彩礼的定价权。
这也就是所谓的“存在即合理”。
但问题在于,合理,并不意味着永远正确。
现实,也往往比理论更复杂。
图 | 《82年的金智英》剧照
彩礼之所以天价频出,其实离不开一些人的攀比心理和虚荣心。
别人家都是18.8万,凭什么我们家就拿不到这个数?
婚宴上堆出来的现金越多,面子自然也就越多。
但这个逻辑背后,有一个致命的问题:
人人都想着拿到比平均水平高的彩礼,那么整个平均水平就会水涨船高,演化成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天价彩礼”问题。
最终结果就是,男方给不起,女方拿不到。一个敢打,一个不愿挨了。
这就是两败俱伤的局面。
图 | 源于《溏心风暴》
乍看之下,一切就是个死局。
毕竟,既不可能从哪里突然冒出来一千多万的适婚男青年,也不可能突然就完成了婚姻观念的更新换代。
但我们仍然可以坚信的是,互相理解,依然是目前最可靠的一条出路。
而借着婚俗改革的东风,我们兴许也能离理想的未来更近一步。
为人父母者,自然该知道凡事有度,掌握了定价权,并不就意味着为所欲为。
倘若真的为了攀比或是贪欲而狮子开大口,也莫要怪罪别人给你挂上一个“卖女儿”的罪名。
至于这钱,是给自家女儿,还是留待自用,只能是视乎自己的情况了。
我们也很难要求,一个连生活都并不容易的家庭,将一个含辛茹苦养大的女儿,如此“拱手相让”。
为人女儿的,其实最难。
一边,是自己朝夕相对二十余年的父母。
另一边,是将来要相守一生的男人,以及“家人”。
谁都得罪不起,可偏偏,自己却也往往是那个承受肉体伤害与精神骂名的人。
我只想对她们说,若是觉得父母吸血,可以断然拒绝;若是父母还算合理,那便与男人好好说道。
要是最后在夫家遭了什么不公,也永远不要忘了自己背后有依靠。
至于为人子的,无他,好好努力吧。
不是指好好赚钱,毕竟人在此地,谁不是在好好赚钱呢。
要做的,是好好提升自我。
毕竟,僧多肉少已是无法改变的现实,哪怕你选择躺平,也总有人选择内卷。
一个碌碌无为只会找借口的男人,终究没法在婚姻市场上拥有哪怕一丝话语权。
如果有一天你足够耀眼,婚姻自然不再会是一个需要“卑躬屈膝”才能攀上的事物。
对于旁观者而言,我也有几句想说的。
不要一想到“彩礼”,便什么都不想,先自站下一个立场。
要么将女方视为洪水猛兽,要么将男方视为守财奴。
这两种看法,其实都是不全面的。
抛开那些极端的例子,归根结底,这只不过是发展不完善的产物。
但我们总会进步的,不是吗?
与其抓着人就敲键盘开喷,不如我们首先,把事情看明白。
文字由国馆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