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战国时期哲学之七:其它哲学流派

中国战国时期哲学之七:其它哲学流派

春秋战国时期,除了上述儒、墨、道、法、兵,各家哲学流派之外,还有以惠施、公孙龙为代表的名家哲学和后期墨家的名辩思想,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以及《吕氏春秋》的杂家思想。

1.名家学派的哲学思想

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称依据法律条文辩论是非的人为" 刑名之家" (《战国策》卷十九),司马谈《论六家指要》中称之为" 名家"。春秋后期郑国的邓析即为名家。名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为战国时期的惠施与公孙龙。

惠施(约公元前370-前318 年),宋国人。他是庄子的朋友,但思想观点不同,其著作已佚。《庄子.天下篇》保存了他的" 历物十事" ,《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也保存了一些片断。

惠施的" 历物十事" 贯穿着合同异的思想。他认为:" 大同而与小同异,此谓之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谓之大同异。" 这里指事物本身的同一与差别的相对性,但他强调事物的同一性,而推出" 泛爱万物,天地一体" 的结论。在"名" 、" 实" 关系上,他承认" 实" 是第一性的,而" 名" 是实的反映。

公孙龙(约公元前320-前250 年)战国末期赵国人,与邹衍同时。他是平原君的门客,曾劝说赵、燕" 偃兵" ,很可能受了宋、尹" 禁攻寝兵" 主张的影响。其著作《公孙龙子》现存6 篇,有《坚白论》、《白马论》、《指物论》、《通变论》、《名实论》和《迹府》。

与惠施的" 合同异" 相反,公孙龙的哲学思想则是"别同异,离坚白" (《淮南子》语)。他完全脱离感性认识,只强调对事物性质从概念上进行逻辑分析,具有浓厚的形而上学色彩。" 白马非马" 是他在哲学上进行形而上推论的著名命题。

公孙龙是这样论证的:" 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 这是说," 马" 与" 白马" 的内涵不同,但忽略了其相同的部分。又说:" 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 ,所以" 白马非马"。这里是从外延上论证" 白马" 的局限,而夸大为" 非马" 的结论。又说:" 白马者,马与白也,白与马也。故曰:白马非马。" 这又进一步从事物的部分形而上学的性质上加以区别论证,而忽略了其内在的统一性与联系,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公孙龙的论证在逻辑和概念的分析方面有其深入的细致的独到之处,但他夸大了个别与一般的差别,甚至完全割裂起来,并加以绝对化,结果导出由个别否定一般,割断事物间内在联系的结论,否定了事物的存在,而陷入客观唯心主义,在哲学上称之为诡辩。

2.阴阳家邹衍的哲学思想

邹衍是诸子百家中阴阳家的代表人物(约公元前324-前250 年),与公孙龙为同时代人。燕昭王二十四年(公元前288 年)邹衍离齐赴燕,受到极隆重的礼遇。其学说为夹杂着巫术迷信的阴阳五行说。

在天道观上,邹衍认为" 五行相次转用事,随方面而服"(《史记》集解引如淳语)即主张五行相生说。邹衍的五行相生说带有迷信神秘色彩。如认为与木、火、土、金、水相应有春、夏、季夏、秋、冬。天子坐明堂也应有相应的东、南、中、西、北方位,穿上相应的青、赤、黄、白、黑各色服装,发布教令。所以刘勰《文心雕龙.诸子》说:" 邹子养政于天文。"

邹衍的五行相生说在社会观上转为五行相胜说,曲折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形势,他说:" 五德之次,从所不胜,故虞土、夏木、殷金、周火。" (《淮南子.齐俗训》高诱注引邹语)这是用阴阳五行说来解释社会现象,并成为后世封建统治阶级" 奉天承运" 的理论根据。

邹衍的大九州说是对古代地理学的重大贡献。他认为" 赤县神州" 只是世界的一部分," 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 这是从当时中国已与朝鲜、日本有所交往的一种遐想,反映出人们的活跃开阔思想。

3.《吕氏春秋》与百家融合

战国末期,秦国行将统一天下之际,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三千" 人人著所闻" ," 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 ,编成了《吕氏春秋》一书,成为中国古代各派学术的融合性著作。

班固认为《吕氏春秋》" 兼儒墨,合名法"(《汉书.艺文志》),清代学者汪中也说:" 《吕氏春秋》出,则诸子之说兼而有之。" (汪中代毕沅序《吕氏春秋》,载《述学〈吕氏春秋〉附考》)

《吕氏春秋》对诸子百家兼收并蓄,因而保存了各家学派的思想资料,成为先秦诸子思想的资料汇编。许多古代的遗文佚事也靠它得以保存。如杨朱、宋钘、尹文、惠施、公孙龙等人的著作早已失传,但在《吕氏春秋》中却能找到。同时,《吕氏春秋》还保存了大量古代农业科学技术方面的资料。

《吕氏春秋》在观点上具有调和色彩,反映了当时百家融合的趋势,其编书的方法和体例对后世《太平御览》等类书具有很大影响。

(0)

相关推荐

  • 阴阳家宗师邹衍一顿批评,名家巨子公孙龙丢了饭碗!都说了些啥?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并起,百家争鸣. 不同学派的学者之间彼此诘难,互相论战,形成了争奇斗艳.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比如-- 百家争鸣 孟子抨击杨朱和墨翟两家学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 ...

  • 抛开历史,只看人性——从《资治通鉴》看职场人生(3-2)

    3-2 白马非马 平原君赵胜家里有一位名叫公孙龙的高人,擅长"坚白同异"之说,被平原君奉为上宾,风头一时无两. 按理说应该正式解释下什么是坚白同㫒和白马非马.但这玩意儿说起来比较费 ...

  • 《籍以虚辞与考实按形》

    ​韩非法家是非常反感"籍以虚辞"的,也就是凭借虚浮华丽的言辞去诡辩:反之,韩非法家则非常推崇"考实按形",即注重考察实际情况!而对于"籍以虚辞与考实按 ...

  • 闲言碎语(136)

    因为哲学具有知行合一性,所以专业哲学这个概念是个伪命题,其产生根源在于人们对"哲学"的概念不能形成统一认识.错误的哲学概念之下,是哲学界整体逻辑的混乱,形成自以为专业的错误认知也就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原始社会思想之四:最初哲学

    原始社会思想之四:最初哲学 原始人的思维,反映了在恶劣的环境下争取生存的历程,反映了在他们所不可理解的危险环境中有效地求生存的经历.这种经历,使原始人的思维既有具体.细致观察的倾向,又带着种种神秘思索 ...

  •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战国时期哲学之一:墨家学派

    中国战国时期哲学之一:墨家学派 中国春秋时期完成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社会由周王朝的统一走向霸权的分裂:到了战国时代,各诸侯国逐渐由封建地主阶级掌握了政权,经过长期的兼并战争,在黄河流域的广大 ...

  •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战国时期哲学之二:孟子

    中国战国时期哲学之二: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90-前305 年)名轲,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人,鲁国公族孟孙氏的后代.他是孔子的孙子伋(子思)的再传弟子,学成后归乡教学.大约在齐威王七年(公元前350 ...

  •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战国时期哲学之三:道家学派

    中国战国时期哲学之三:道家学派 春秋末期老子创建的道家学派到战国时期发展为不同倾向的两支.一是以宋钘.尹文为代表的唯物主义哲学流派:一是以庄周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哲学流派.他们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战国时期哲学之四:荀子

    中国战国时期哲学之四:荀子 战国后期,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与中国社会由分裂向统一的发展,法家哲学应运而生并且吸取众长形成主导社会发展的潮流.由荀子的法制萌芽到韩非子为集大成者.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 ...

  •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战国时期哲学之五:韩非

    中国战国时期哲学之五:韩非 韩非(公元前280 - 前232 年)出身于韩国贵族.为人口吃,但善著述,是荀卿的学生.司马迁认为他" 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本归于黄.老." (< ...

  •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战国时期哲学之六:兵家

    中国战国时期哲学之六:兵家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政治巨变的时期,兵戎频繁,兵家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孙武.吴起.孙膑.尉缭等著名军事家在其著作中都总结了宝贵的用兵经验,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唯物 ...

  •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上古哲学之二:商周时期哲学

    中国上古哲学之二:商周时期哲学 中国的奴隶制度,到了商代(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2世纪).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0 年),将近900 年中,得到了高度发展. 恩格斯指出:" ...

  •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春秋时期哲学之一:老子

    中国春秋时期哲学之一:老子 公元前770 年,周平王东迁洛邑,西周灭亡.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王室衰微,旧制度迅速崩溃.伴随着这种政治社会的大变动,在思想上人们对天(上帝)的信仰发生了动摇,对人自身的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