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陆地诗词》(211)咏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书法舞蹈版)

咏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陆地

黄沙滚滚迹无边,

冰火两重昼夜间。

不是耳边人语响,

直疑身在火星天。

Ode to Takla Makan Desert

By Lu Di

Tr. Zhao Yanchun

Yellow sand rolls on and on without bound;

Night is ice atop, and day fire aground.

If your ears hear no voice coming about,

You must be above on Mars you may doubt.

注释

黄沙滚滚迹无边,冰火两重昼夜间。

起、承两句描绘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自然环境特征,漫天黄沙遥遥无边,突出了塔克拉玛干沙漠作为中国最大沙漠的广袤无垠。同时,塔克拉玛干是暖温带干旱沙漠,昼夜温差可达40℃以上,故称冰火两重天。

不是耳边人语响,直疑身在火星天。

转、合两句进一步凸显了塔克拉玛干沙漠作为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的特殊属性。苍茫天穹下的塔克拉玛干无边无际、流沙滚滚、荒无人烟,缥缈之间生发出震人心魄的奇妙力量,给人仿佛置身于火星之上的幻象。

延伸阅读

塔克拉玛干在维吾尔语中意思为“走得进,出不来”,西方探险家斯坦因在100年前将其称为“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中心,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十大沙漠,同时亦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流沙面积世界第一。整个沙漠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平均年降水不超过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发量却高达2500-3400毫米。这里,金字塔形的沙丘屹立于平原以上300米。狂风能将沙墙吹起,高度可达其3倍。沙漠里沙丘绵延,受风的影响,沙丘时常移动。

塔克拉玛干沙漠流动沙丘的面积很大,沙丘高度一般在100-200米,最高达300米左右。沙丘类型复杂多样,复合型沙山和沙垄,宛若憩息在大地上的条条巨龙。塔型沙丘群,呈各种蜂窝状、羽毛状、鱼鳞状,变幻莫测。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侧翼为雄伟的山脉和高原:天山在北面,昆仑山在南面,帕米尔高原在西面。东面逐渐平缓,形成罗布泊沼盆,南面和西面,在沙漠和山脉之间,则是由卵石碎屑沉积物构成的一片坡形沙漠低地。

塔克拉玛干沙漠植被极其稀少,几乎整个地区都缺乏植物覆盖。在沙丘间的凹地中,地下水离地表不超过3~5米,可见稀疏的柽柳、硝石灌丛和芦苇。然而,厚厚的流沙层阻碍了这些植被的扩散。林带中住着野兔、小鸟等动物,亦为“死亡之海”增添了一点生机。考察还发现沙层下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和石油等矿藏资源,且利于开发。有水就有生命,科学考察推翻了“生命禁区论”。

塔克拉玛干沙漠并没有固定的人口。猎人定时造访,但这一地区的土地由于实际上缺乏植被而不为畜牧业者所用,具有一定的流动性。1950年代,在该沙漠北缘库尔勒附近发现石油。80年代,沿南缘发现更大的油矿。尽管在沙漠中要面对极端困难的工作条件,对这些地区的开发已在进行。

新疆胡杨号称“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腐”。在塔克拉玛干南部的沙漠中,经常可看到盆景般的胡杨景色,那里的胡杨静静地伫立于沙丘,千姿百态,仿佛人为修饰。从2015年年底以来,有“死亡之海”之称的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频现雾凇奇观,黄沙映着晶莹的雾凇,把“死亡之海”北部装扮成一个璀璨迷离的童话世界。

中文朗诵:马宗武

英文朗诵:邬建军

诗文书法:李永波

图文统筹:惠东坡教授

舞蹈支持:学堂乐歌 湖光塔影

舞蹈总监:李淼

舞者:李佳欣

拍摄制作:李可欣

图文编辑:雁于飞  芃芃

技术支持:圆角文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