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好孩子》读书摘要
《教出好孩子》摘录一
读 书 笔 记
《教出好孩子——家庭教育必读》
第一章 家长修炼,做个完美父母
一流的父母做榜样,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三流的父母做保姆。所以家长的修炼就是和孩子一道成长,在学习中优化自己,成就孩子。
第一节 更新观念,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片树叶,孩子不是经由我们生命的简单复制,只是经由我们的爱来到这个世界,然后完成自己独特的使命和梦想。我们记住,孩子的世界自有风景。
一、学会尊重孩子,给与充分的平等
朱永新说:“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出发点是尊重儿童的童年。有了一种对孩子当下生活的尊重,对孩子本身作为人的尊重,我们很多教育方式自然就会变化”。
家庭教育是要以人格的独立和平等为前提的。孩子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他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有着自己的自尊。因此,在对子女的教育中,一定要学会尊重孩子,给与充分的平等。尊重孩子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和特殊营养方案,这会使孩子避免产生“低人一等”的感觉。
案例:武汉汉江朱凌一位家长的反思。家长总是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和约束孩子,不让孩子去体验,认为从小不加约束,长大会后患无穷。但事实上,我们不应该压抑孩子的天性,应该让让他们去尝试,去体验,然后再去引导。例如:你有吃巧克力的权利,但是按时吃饭才能更好滋养你的身体。
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选择,多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的确值得每个家长深思践行。
怎样尊重,给与他们充分的平等呢?
第一、不应当当着别人的面批评、斥责孩子。而是应该私下里交流。
第二、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机会。家长要重视孩子的自主选择权,即使是一些很小的事情也不能例外。
第三、尊重孩子的秘密。
第四、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想法,更要让孩子充分地表达他们的想法,因为这是锻炼孩子思维和表达的好机会,也是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好机会。所以应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五、尊重孩子的理想。不要拿自己的理想去代替孩子自己的理想,与孩子的想法有偏差应该坐下来好好沟通。特别是在孩子建立理想初期,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和警示,否则很容易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轻易放弃自己的理想。
二、爱,不带条件,但要有原则
每个做父母的都爱自己的子女,但是这个爱需要把握一个“度”,就是在“爱”与“要求”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我们既要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又要让我们的爱发挥应有的价值,让孩子真正受益。
那么,首先如何表达对孩子的爱,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爱呢?
首先要努力营造充满爱意的家庭;其次是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通常在“关键时刻”判断父母的爱,所以当孩子遇到困难、或表现不佳时,父母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发脾气是一大禁忌,否则会给孩子心理留下阴影。第三是不能溺爱孩子。宠爱是应该的,是有条件、有限度、有前提的爱,是一种宽容;溺爱是无条件、无限度、不讲条件的爱,是不应该的,会给孩子带来伤害的。
三、与孩子建立感情交流“联接”
父母亲与孩子建立情感交流“联接”的过程,就是原生家庭给孩子注入精神力量的过程。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当人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心里最大的渴望就是爱与归属感,它们是孩子精神的营养餐,若是得不到,会令人感到空虚无助。
家长应该和孩子之间保持畅通的交流和沟通。然而我们很多家长漠视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总认为它们是幼稚的。
例:孩子放学一进家门,看到妈妈正在厨房做饭,兴高采烈地对妈妈说:“妈妈,告诉你一件事情······”妈妈没等孩子说完就问:“作业完成了吗?”显然孩子刚进门还没来得及写作业,这时妈妈就会说:“先去写作业,有什么事等做完作业再说!”这样,孩子只能灰溜溜地去写作业,再也没有心情和家长交流了。
当一个人的委屈或某种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心中的怨气和不满会越积越多,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与孩子沟通,倾听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首先,我们要养成倾听孩子说话的好习惯。不要轻易打断,更不要长篇大论地去说教。
其次,父母要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倾听孩子表述原因。父母要主动接触孩子,引导其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与感受,倾听并分析原因,帮助其克服不良情绪,培养积极乐观的良好情绪。
第三,不要忽视无声的倾听——目光接触。父母要通过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轻微的手势,来传递自己对孩子的理解、肯定和支持。这些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四,耐心倾听之后,要表示理解,对待孩子的不足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并向孩子说明理由,用赞美、鼓励的方式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坚持不懈、克服困难。
最后,要养成某种习惯、达成某种默契,每天给孩子留出一定的时间,做一个安静的倾听者,听他们倾诉内心的阴晴圆缺,感受孩子情绪的起伏涨落。
四、给孩子自由发展的成长空间
每个孩子都有隐形的翅膀和独特的禀赋,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心理需求才是最高层次的爱。在家庭教育中千万要腾出一些空间给自己转身,留出一些时间让孩子思索,不急不缓,不紧不慢,这样反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云在青天水在瓶,倒是不为却有为”的神奇效果。新东方的创始人之一徐小平说:“让孩子自由自在,开心成长,这样的孩子一定有出息。我对孩子的最大愿望就是过一个幸福快乐的人生,而不是成功这两个字。”
那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如何做才能做到既管而又不限制其自由呢?
第一、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父母关注孩子的成长没有错,但是不能过度干涉。父母培养孩子,一定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第二、给孩子安排时间的自由。
第三、给孩子玩的自由。首先要认同孩子有玩的自由,其次是孩子爱玩的东西与其爱好有关,可以借此来了解孩子。同时告诉孩子哪些可以玩,哪些不可以玩。
第二节 方法得当,不做“虎妈”“狼爸”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庭教育中不理智的爱有两种:一种是“母鸡式”的爱,另一种是“暴君式”的。前一种也就是溺爱,结果是让孩子自私自利,目中无人;第二种也就是“虎妈”“狼爸”式的爱,可能会有短期的功利性效应,但却严重摧残了孩子的精神世界,让孩子性情或残暴至极,或冷漠如霜。“皮带不仅会使脊背失去知觉,而且会使心理和情感麻木不仁,这样的孩子到了学校里会对好言好语也置若罔闻。”
一、打骂孩子不是明智的教育方法。用这种方法不但不能把孩子教育好,反而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甚至形成自卑,胆小,孤僻,撒谎等不正常的性格。
当孩子犯错或出现问题时,我们做父母的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来避免“打骂教育法”。第一,先把事情弄清楚;第二,像对待成人一样对待孩子;第三,别在愤怒的时候教育孩子;第四,适度调整对孩子的期望。
二、必须给孩子“做个样子”
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模仿的主要对象。因此,要禁止儿女做什么,自己要先不做什么;要想让儿女做什么,自己总要先做什么。
三、适时、适度的赏识激励会使孩子更优秀。
一粒种子需要春风的吹拂,才有破土的动力;
一朵花蕾需要阳光的爱抚,才有绽放的热情。
“倘若你要孩子行,那就珍爱孩子每一次成长的机会,欣赏他们的成长,欣赏他们的言行;倘若你要孩子不行,那就抱怨,指责他们吧”。每一个孩子的潜能远远大于现实的一切。适时的赏识能使孩子信心迸发,豪情无限;适度的激励能使孩子兴趣陡增,力量倍添。
我们说赏识孩子是相对于一味地否定、指责孩子而言的,但是也不否定对孩子不良行为的批评指正。那么怎样才能很好地运用赏识教育呢?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赏识孩子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而不是为了赏识而赏识。而要真正触发自己的内心,必须要有正确的观念,那就是要看到自己孩子的长处、潜能,看到自己孩子的进步,而不要总是横向比较,要全面看待孩子,而不能只看到某几个方面。例:杜鲁门的母亲就能正确看待当总统的儿子和当农民的儿子,发现他们身上各自的优点和长处,从而使每个儿子都能充满自信且快乐地生活。第二,要赏识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聪明。家长要想激励孩子在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最好的办法不是赞扬他们的聪明,而是鼓励他们刻苦学习。作为家长,应该赏识孩子的勤奋努力,对他们的努力给予最热情的支持和鼓励。不要因为自己孩子的不聪明而气馁,而应该为孩子的不努力而担忧。第三,要及时赞扬孩子的成就。在孩子取得成绩后及时给予赞扬效果最好。此外,在赏识教育中还要注意:家长要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孩子,承认孩子的主体地位;善于发现和重视孩子的优点,从而使赏识和表扬有的放矢;表扬要注意分寸,表面虚假表扬、笼统表扬和事事表扬;杜绝盲目地给孩子的问题“定性”,给孩子“贴标签”,理解宽容孩子的失误行为;同时家长也不能因为要赏识而放弃了批评处罚,但是批评不可过多,一定要个别进行,而且要让孩子自己多反思。
四、做孩子快乐的玩伴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他对于孩子来说,就和吃饭、睡觉一样必不可少。这种天性是促进孩子成长的最佳方式,也是孩子首要的学习方式,孩子在玩耍中增长智慧,在玩耍中锻炼了思维。假如能让孩子尽情玩耍,孩子将来成功的胜算很大。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让孩子玩好呢?
家长要改变玩耍不及学习重要的观念,要重视儿童玩耍的作用;
鼓励孩子玩耍,激发孩子玩耍的兴趣;
给孩子一个安全清洁的玩耍环境或场所;
保证孩子每天的玩耍时间和适当的活动量;
保持孩子“社交玩耍”和单独玩耍的平衡;
欢迎孩子的伙伴和孩子一起玩耍,鼓励孩子去寻找玩伴;
帮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调节玩的内容,引导孩子健康地玩,有益地玩;
准备一些适宜的玩具;
教会孩子掌握一些简单的玩具制作技能及一些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
最重要的一点,请家长多陪孩子一起游戏,一起爬山等等,一起跑,一起闹,一起大笑,一起恶作剧···这是的亲子之间,有情感的双向互动,将来就有能力跟很多人一起愉快地“合作”。
第三节 把握规律,跨过家庭教育的门槛
一、帮助孩子迈好入学的第一步
1、除了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外,要经常观察孩子的情绪状态和学习表现,经常与孩子亲切交谈,了解孩子入学后的想法、困难和要求,并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2、要主动与老师取得联系,协调学校与家庭的教育措施;
3、当孩子遇到实际困难时,不是简单地批评指责而要耐心分析,帮助其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不能太看重提前教育的短期效应,而是更注重维护其学习的兴趣和意愿。
二、求知欲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每位孩子的内心都沉睡着巨人,唤醒巨人的能量就在于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学习的意义是为了开发孩子的潜能,而不是获得高分。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助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
1、家长不要过多地用分数去逼迫孩子学习;
2、要鼓励孩子随时随地问各种各样的问题,共同进行分析商讨;
3、始终鼓励孩子自己去尝试解决问题;
4、对孩子失败中的积极因素要充分加以肯定并探讨改进方案;
5、应鼓励孩子不断拓展知识面,激发其学习兴趣。
三、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1、家长要营造勤学上进的学习氛围。家长要以身作则,在工作之余率先学习,成为孩子的榜样;
2、准备一个专门学习的场所;
3、安静而不受干扰的学习环境。
四、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要趁早
1、家长在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时,要做到循序渐进,每次提出一、两项要求;
2、孩子做到后应及时表扬、鼓励,使孩子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3、培养孩子习惯要持之以恒,反复抓,抓反复;
4、家长应该身体力行,让孩子沐浴在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中。
五、少陪读,提倡自主学习
1、小学一、二年级是孩子极其依赖父母的时期,家长要逐渐引导孩子把学习当做自己的时期去做。逐渐到“半陪读”再到“不陪读”;
2、在辅导孩子作业时,要教孩子如何学习,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不是关注孩子作业的完成质量;
3、指导孩子作业中发现困惑时,或者与自己的思路冲突较大时,家长应及时和老师沟通。根据沟通的结果,家长可以调整自己的方法,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
4、应仔细观察孩子的学习状态,分析孩子产生困难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学习的引导与适当的帮助。
第四节 理性从容,正确看待孩子的分数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比比比,家长的怪癖。陶行知认为,现在的考试是变相的科举。一次次的考试,最终赶跑了学生的健康、学生的创造和学生有意义的人生,乃至整个民族的生存力。他认为考试是检查学生成效的一种手段,应该在“活泼、平静、没拘束、不紧张”的状态下进行,不能为了考试而忘了教育本质。
然而学校为了应对考核、面对家长社会的要求不得不要追求升学率,家长为了孩子上名校也需要好分数,公众也认为在目前形势下,考试是相对公平的教育竞争。基于此,考试还是少不了,逃不掉。在孩子的考试分数面前,能否理智从容,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潜能开发,不能不慎之又慎。
一、分数是一面镜子,如何“照”得讲究技巧
分数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呈现的结果,家长更多的是要通过考试的成绩去探寻孩子成长的节奏和印迹,把分数当成一面镜子,去映照背后的原因,帮助孩子寻找学习品质方面的缺失之处,然后加以完善,化精彩为动力之源。
案例:小雅小学时期常常拿第一,但是到了初中连前十都没进。此时她的父母不但没有责怪她,而是安慰她除了学习的第一之外,还有更重要的是学会战胜挫折,这个第一更加重要。
二、分数是一座桥梁,如何“通”得考虑温度
同样是面对分数,成功的父母会借着这座桥梁直抵孩子的心灵深处,发现孩子的情感诉求,通过及时援助而得到孩子更多的情感感恩和行动回馈。用心去寻找分数当中包含的积极因素,去点燃孩子的激情,激发前进的动力。
三、分数是一个砝码,如何“放”得注意分寸
分数是一个砝码,合理地安放才能让其对孩子的成长其促进作用而非伤害影响。既不能过分注重成绩,把他作为衡量孩子成长进步的唯一标准,这样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也不能对孩子放任自留,等到孩子学习习惯和学习意志出现问题的时候,再去解决很可能就会为时已晚了。而孩子又会因为成绩拖了团队的后腿而得不到团队的赏识,从而使孩子失去了在班集体中的归属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