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附子汤——膝关节积液,强直性脊柱炎,中风后遗症,三叉神经痛医案

39十指疼痛——叶执中医案

范某,女性,素体弱,感冒后,发热,微汗出,并十指疼痛,已十余日。诊其脉象沉细。此是平素阳虚体质,感冒后邪未尽去,而阳愈见绌,不能达于四末之故。与桂枝加附子汤。附子初用2.4g,后增至4.5g,共服3剂痊愈。

编者按:此证与“太阴中风,四肢烦疼”的病理颇有互相发明之处。太阴中风是风中挟有脾湿之故,桂枝加附子汤方有桂枝汤解表,附子扶阳祛湿。此是寒邪外束,故脉象沉细,桂枝通阳,附子镇痛,所以也用之有效。但既然出现细脉,应仿当归四逆汤加入当归最好。《伤寒解惑论》李克绍

40膝关节积液——矢数道明医案

患者,女,29岁。体格、营养、面色均一般,稍呈体质虚弱倾向,结婚已4年但尚未怀孕,脉弱,无舌苔,血压低,110/70mmHg,主诉去年6月起右膝痛,上下楼梯时痛甚,经医院诊断为关节炎,局部肿胀、积液,严重时1周需抽积液3次,足部发凉,上半年则有上火倾向,肩凝剧烈,有心动悸及气短。今年5月,左手指关节也肿痛,同时风湿症反应呈阳性,并诊断肝脏有问题。由于病程慢性化、有冷症并呈虚证倾向,故投给桂枝加苓术附汤(附子1.5g),服药1个月后,足部冷感消除、身体变暖,心情轻爽,对于12月的寒冷已无须再用脚炉保温,这还是几年来的第1次。

疼痛也减轻,服药后未再抽积液。《经方治痹》

论:日本医家,投药1.5克,比国内的医生还谨慎。医生是个高风险职业。

41强直性脊柱炎——张荒生医案

患者,女,36岁。因反复腰背痛伴活动受限10年就诊,近10年来,患者出现腰及髋关节疼痛,夜间疼痛明显,疼痛逐渐向脊柱上方延伸,后背亦感疼痛,颈项活动自觉欠灵活。当地医院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1周前,患者自服网上推荐的中草药配方治疗,该方以辛散祛风湿的中草药为主。患者服用后,自觉乏力,汗出较多,头昏,腰部酸胀不适,颈肩部僵硬,疼痛较甚,髋关节胀痛,汗出较多,恶风寒,小便少,纳食欠佳。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诊断:大偻(营卫不和,卫阳亏虚)。处方: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10g,生姜3大片,大枣5枚,制附片(先煎)10g。上药服7剂,患者乏力感明显减轻,汗出减少,颈项腰背疼痛缓解,小便正常。以该方为基础,另增补益肝肾、壮督通络药物,调理月余。

患者全身症状好转,精神转佳,疼痛减轻。《经方治痹》

42腰背痛——冯世纶医案

任某,女,33岁,首都机场门诊患者,初诊日期1966年3月25日。因腰背痛在积水潭医院、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检查均诊断为“脊椎骨质增生”。近来头晕、头痛、目胀,下肢关节胀痛,手麻,乏力,四肢逆冷,易汗出,恶寒,舌苔白,舌质淡,脉沉细。证属在表之阴证,为桂枝加附子汤证: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4枚,制附片10克。

结果:上药服3剂,痛减,四肢逆冷好转。服1个月后全身症状好转。《解读张仲景医学》。

43中风后遗症——娄绍昆医案

患者为男性,今年70岁,患高血压病20多年,长期服降血压药。2个月前突然摔倒,处于昏迷状态。经住院检查,诊断为脑梗阻、缺血性中风。经治疗,病情好转而出院,可是右侧手足完全瘫痪了,变成了右半身不遂。

于2006年4月17日求诊于中医进行调理。

患者中等偏瘦身材,神疲乏力,血压正常。右半身不遂,不能行走,右手握物无力,右足稍微能活动一些。恶风恶寒,肢冷自汗,小便无力,大便每天自然排出,睡眠尚可,下肢时有浮肿。舌大淡暗,苔薄白,脉缓。腹肌按之无力,脐部悸动。

病人不愿意针灸,试投桂枝汤加附子、白术、茯苓治疗。

桂枝10g,白芍10g,甘草5g,生姜5片,大枣3枚,附子10g,白术10g,茯苓15g。

1个月后,病情有明显好转,手握力度增加,在家中能拄着拐杖行走了。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连服半年,患者有明显进步,现在不需要拐杖也能慢慢走路,手能握筷子吃饭。总之,生活能够勉强自理,身体状态稳定。《经方医案医话》

44三叉神经痛——娄绍昆医案

78岁的男性老人,在两个女儿的陪同下来到我的诊所。据述患三叉神经疼痛已经3年,经某医院手术治疗后,5年来病情稳定。但半年前三叉神经疼痛又复发,靠每天服用2片卡莫西平才能止住疼痛。但在服药期间,每天深夜仍有3个小时剧痛,痛不欲生,如果加药,就会头晕眼花,不能自持,所以不敢加药。半年来接受过各种方法治疗,但效果不理想。在这进退两难、无计可施的时候,选择了来看中医试试。

于2009年5月25日初诊。患者瘦长个子,面色苍白,平时畏寒、四肢怕冷、头颈部多汗,恐惧悲观的情绪一望而知。曾有胃痛史,但自从患了三叉神经痛后胃痛反而自愈了。脉缓大,舌大齿痕淡红,苔薄白。腹诊发现:腹肌薄而紧,有腹直肌痉挛。这样的腹证是典型的桂枝加附子汤证所以果断投予桂枝加附子汤1周量。同时在太阳穴与乳突处针刺强刺激,针刺后有效。嘱西药维持原量。

桂枝10g,白芍10g,甘草6g,大枣3枚,生姜3片,附片10g。

服药1周后,于6月2日复诊。据说每天深夜疼痛时间已减少到2小时左右,疼痛的程度比起服药前也有明显的减轻。患者很高兴并对疾病的治愈很有信心。

根据以上病情,继续投予桂枝加附子汤1周的量,并施以针刺治疗,穴位、手法如前。

在之后的治疗中,疼痛日渐减轻,直到疼痛消失,晚上能安然入睡,食欲增加,精神好转。随即减少西药用量,2个月后完全停止服用西药。同时也停止了针刺,中药改为2天1次,1个月后停药并保持联系,继续观察。

其后的2年时间里,复发过1次,呈现柴胡证,后服用柴胡汤而愈。从那以后至今未见复发。

后来有一次在去菜场买菜的路上碰到患者,得知他多年的腹股沟疝居然也在不知不觉中被治愈了。《经方医案医话》

临证心悟

1,三叉神经痛就是头痛的一种,因此诊治头痛的方法都可以使用在治疗三叉神经痛上。

2.《伤寒论》中治疗头痛首当其冲的就是桂枝汤与麻黄汤,这在条文中已经明明白白地表达出来,然而我自己初学时却不知道。摆在第十二条与第三十五条开头的“太阳病,头痛”也是可以分别使用桂枝汤与麻黄汤而得以治愈的。

当然能够治愈包括三叉神经痛在内的各种各样头痛的方证还有五苓散证、吴茱萸汤证等,这里就不细细叙说了。当然也还包括后世方,如选奇汤、钩藤散、清上蜀痛汤、半夏白术天麻汤等。临证之际,只要方证相对应就能取效。譬如《兰室秘藏》中的选奇汤,药物只有五味,分量只有51g(黄芩6g,羌活12g,防风12g,甘草6g,半夏15g),治疗以第一叉神经分支疼痛为主的三叉神经痛。其所在的位置相当于眉棱骨处,与选奇汤证暗合,因此有时候投用选奇汤出现的疗效会使你欣喜难忘。

45脚尖冷加腹泻——娄绍昆医案

患者男,今年50岁,农民,永强人。素来身体健康,好像从来没有生过病。但近5年来,经常感到脚尖发冷,特别是在夏天,一感到脚尖发冷腹部就不舒服,随即腹泻。今年发病比往年更加频繁,手足也出现痉挛的状态,这是过去所没有的现象,所以患者心中有点恐慌。其间也到过医院看过不少医生,都认为是肠道功能紊乱,治疗后没有明显效果。算起来患者和我也是个远房亲戚,于是上门求诊。

初诊于2005年7月10日。经诊察,除以上症状外,另有:冬日盗汗,夏天自汗,口淡不渴,但是脉舌无发现异常。腹诊时发现腹肌薄而无力。初步印象是桂枝汤证。患者夏日脚冷引发腹部不适的症状特征,使我想起日本汉方经验口诀:“夏日足冷而腹痛者,桂枝加附子汤。”于是我投桂枝加附子汤7剂治疗,以干姜易生姜。其实这个方剂就成为桂枝汤与四逆汤的合方了。

服药1周后,于7月17日复诊。患者说,汤药入口后全身通畅,感到很舒服,就好像遇见了一个久违的朋友一样惊喜。同时脚尖发冷、腹部不适而腹泻的症状似乎也有所改善。

因上方有效,继续投予桂枝加附子汤7剂。

又服药1周后,药物的作用也渐渐地显示出来,手足时常发生痉挛的症状已经消失,脚尖发冷、腹部不适而腹泻的症状也有明显好转。然而自汗依然如故。

根据以上症状,投予原方加玉屏风散,并要求患者连服2周以后停药观察。

此后,病人连续服用桂枝加附子汤加玉屏风散合方1个月,诸症消失而停药。1年后遇见他的家人,得知此病已愈。

临证心悟

1.经方医学要重视口诀,'医学别传,不立文字'。

晋,葛洪《抱朴子?明本》谓:“岂况金简玉札,神仙之经,至要之言,又多不书,登坛歃血,乃传口诀。”唐岑参《下外江舟中怀终南旧居》诗云:'早年好金丹,方士传口诀。”

2经方医学的主要特点就是随证治之,方证相对,类证鉴别。以上病案如果追究病因病机就比较困难,然而方证辨证,结合汉方的经验口诀却显得简单而有效,临床医生何乐而不为呢?

3这个病案中的“脚尖冷”,为什么不考虑加细辛?细辛治疗宿饮、停水,故治水气在心下而咳满。这个患者“形寒肢冷、汗多下利”是典型的四逆汤证,所以加附子,易生姜为干姜,使之方证相对应。《经方医案医话》

论;腹泻频繁,手足拘挛,此是内寒之象。自汗出者,汗漏内寒也。

  经方医学,是正宗的医学,他不仅治病,更是找阴阳之偏的病因以和之,阴阳和则病愈。还是重复那句话,阴阳之数,数之可十,推之过万,怎么给你传。三阴不失,合而为一,是为一阴,三阳不失,合而为一,是为一阳。阴阳者,三阴三阳也,不讲推之过万,只讲六经六气足矣,此即仲圣之道也。此即后医之论,执伤寒之牛耳能统万病。

购书加好友,进群加好友

点击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阴阳者,三阴三阳也,不讲推之过万,只讲六经六气足矣,此即仲景之道也。

购书加好友,进群加好友

点击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购书加好友,进群加好友

点击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0)

相关推荐

  • 由几则汉方医案引发对大黄附子汤临床使用的思考

    这个医案读来很有意思,有几点让我非常有感慨,今日不吐不快! 1.胆石症发作的典型症状就是胁肋部疼痛,呕吐,大便秘结,发热,基本符合大柴胡汤的适应症,所以在临床上就会有一个偷懒的思维,就是一看到胆石症, ...

  • 难治的三叉神经痛,就用这两张经方加减

    小编导读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慢性疼痛性疾病,电击样.针刺样.刀割样.撕裂样疼痛让人难以忍受.如何能帮患者解决这种痛苦呢?我们通过下面的医案来学习一下吧. 邹某,女,36岁,形体中等,面色发红,精神状态良 ...

  • 老中医用同一个方子治疗风湿病,疗效为何千差万别?

    秦山楚水古方中医▲ 点击"秦楚古方"关注公众号 老中医桂枝附子汤医案思考丨文 / 中南山 这是秦楚古方第112篇原创文章 今天读两则关于桂枝加附子汤的医案,发现一名中医用药,十分注 ...

  • 经方医案之小陷胸汤合桃核承气汤治疗肩周炎

    肩围炎为一种慢性损伤性或退行性非细菌性炎症.中医称为"五十肩"."肩不举"."肩凝"."漏肩风"."老年肩&q ...

  • (二)柴胡桂枝汤——太少合病

    9流感--朱木通医案 (原标题)流感解热后自汗恶风 王某某氏,约四十余岁,数日前患流行性感冒,呈发热恶寒头痛体疼等定型的症状,经就近聘某西医注射,热解后,遗下述症状治疗三四日无少差,乃于6月13日来求 ...

  • 以案说医:麻黄加术汤治疗风湿病之临床应用

    天人合一六吉堂▲ 点击"六吉堂"关注公众号 以案说医 丨作者 / 莲花笙 这是六吉堂第49篇原创文章 金匮要略:湿家身疼烦,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麻黄加术汤方 ...

  • 2000年前,张仲景留下一方,除内外湿气,横扫关节痛,请认真学习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经方观止>.<金匮杂病论治全书> 你好, ...

  • 桂枝加附子汤合乌头汤加味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桂枝加附子汤合乌头汤加味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陈某,男,26岁,河南息县人.5年前因腰背疼痛,经检查而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各大省级医院寻求治疗,效果不理想,服用诸多中西药未能有效控制疼痛,近2年来因胸背腰 ...

  • 膝脚痹痛,手脚浮肿、眩晕、小儿低烧医案——桂枝加附子汤

    23膝脚痹痛--陈瑞春医案 病者自谓两下肢从膝以下至踝及脚底经常怕冷,夏天亦感足膝寒冷,冬天则自膝以下冷而麻木,肤色黯而微紫,甚则脚膝冷麻掉了鞋亦无所知.其他全身情况尚可,饮食正常,睡眠无异.月经稍延 ...

  • 『名医经验』仝小林运用桂枝加附子汤经验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仝小林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30余年,擅长运用经方,对多种疑难病症收效明显.笔者随师侍诊,收获良多.现将仝师运用桂枝加附子汤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理论基础 桂枝加附 ...

  • 桂枝加附子汤证

    有一李姓士人.得太阳.因汗后汗不止.恶风.小便涩.足挛曲而不伸.予诊其脉.浮而大. 浮为风.大为虚.此证.桂枝汤第七证也.仲景云.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 ...

  • 一起学经方之:桂枝加附子汤桂枝汤加味方,...

    一起学经方之: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汤加味方,有强壮.回阳.镇痛的功效,适用于发汗过多导致的亡阳证,以及以多汗.怕冷.身体疼痛.脉弱为特征的疾病,出自<伤寒论> [方剂组成]桂枝,白芍,炙甘草 ...

  • 桂枝加附子汤各家医话

    文章摘要:清·黄元御注:卫阳汗泄,皮毛失敛,是以汗漏不止.表虚,是以恶风.汗亡血中温气,木郁不能行水,是以小便难.阳亡土败,不能温养四肢,是以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肾主五液,入心为汗,肾气者,诸阳之本, ...

  • 茶话《伤寒论》讲义,第11讲:桂枝汤证4(桂枝加附子汤)

    内容提要:解释<伤寒论>条文6.21桂枝加附子汤,从附子的作用.生用和炮用.煎服方法.毒性4个方面详细讨论了"附子".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陈胜昔,网名Water,今天带 ...

  • 专治漏汗的古方--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附子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具有祛风温经,助阳化湿之功效. [组成] 桂枝(去皮)四两,附子(炮,去皮)三枚,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甘草(炙)二两. [用法] 以水 ...

  • 经方心裁(86)桂枝加附子汤:痛经 、人工流产后多汗

    桂枝加附子汤[原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伤寒论>(20)[组成与用法]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