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构件—— 牛腿
牛年说牛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
中国古建筑中的重要构件:“牛腿”
中国古建筑磅礴大气、富丽堂皇,承载着历史和中国人的智慧。但细细欣赏,它的美更多地体现在了细节处的精美与讲究。“牛腿”和“雀替”,便是不可或缺的表现元素。
很多人会把“牛腿”和“雀替”两者搞混,但实际上大不相同哦。“牛腿”和“雀替”都是中国古建筑中的重要构件,“雀替”一般是梁下的木雕构件,而“牛腿”一般是指檐下的木雕构件。
“牛腿”是中国古建筑的主要构件之一,专业术语称“撑拱”,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上檐柱与横梁之间的撑木。牛腿的作用是衔接悬臂梁与挂梁, 并传递来自挂梁的荷载,同时又能将外挑屋檐的重力传到檐柱,使建筑更加稳固。
“牛腿”木雕选材多以檀、楠、银杏、香梓等木材为原料。在数百年的发展历史中,“牛腿”除了支撑功能外,其造型与艺术风格也在发生变化。
(早期“牛腿”)
早期的“牛腿”为“S”形,其形状就像壶瓶的嘴,后在“S”形上进行图案纹样的雕刻,手法为浅浮雕。
(“狮”与“事”谐音,狮子雕刻“牛腿”表达住户事事如意的愿望)
(“鹿”与“禄”谐音,鹿雕“牛腿”意为俸禄,蕴含财与福。)
(灵猴献寿“牛腿”,寓意富贵长寿)
进入清代,“牛腿”尺寸相对加大,形状也趋向多样化,壶瓶嘴逐渐变成倒挂龙的形状,继而往上大下小的直角三角形演变,雕刻更加精密、繁琐。
“牛腿”雕刻的内容广泛地采用儒释道、花鸟、吉祥物等题材,并交错地运用浮雕、镂空雕、半圆雕技法,使其玲珑剔透,神形兼备。
“牛腿”是古建之“睛”。透露着主人对生活的美好期盼。反映着传统文化的内涵;尽显古代手工艺的魅力。
▲部分文字、图片整理于网络,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