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当年,到底有何可想?
有人喜欢想别人的“当年”,并对此津津乐道。在“我朋友”“我兄弟”的精彩故事里,打一个小酱油,对他们来说,似乎也是极好的。
也有人,喜欢想自己的“当年”,并且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似乎只要闭眼回想一下,那些曾经的辉煌就可以重来,走过的道路就可以重选——至少在那个片刻之间,有一种莫大的满足。全然忘记了,自己此刻所站立的地方,属于今天。在今天的技术条件下,既不能实现时光倒流,也不能为他找出一个平行世界,去重新做一个选择。
想的是哪些当年呢?
当年,我手里比某某某宽绰多了,随手一掏,就能掏出来xxx万。谁知道呢,该某某某这小子走运,找到了这个营生。他那一点点资本投进去,就一下子翻身了。大概的意思,就是羡慕别人。羡慕别人能出门遇到贵人,羡慕别人能撞大运。
当年,一起喝酒的老张老李,都劝我转行做这个业务,我倒是心动了。都怪当时那个合伙人,死活不同意换跑道。现在好了,搞成这副xxx模样。大概的意思,是埋怨别人。现在业务搞得不行,赖不到我。当年我也提出过好的建议,只怪别人不肯听。
当年,我也有机会去做这件事。本来都准备好了,谁知道,因为那个谁谁谁,性格不好情商低,到处给我得罪人,害得我处处被针对。大概的意思,还是埋怨别人。自己今日种种,都怪当年的猪队友,拖累了自己。
“想当年”想得太多,还能剩下多少时间多少空间多少精力,留给未来?
“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自然世界的规律,有花开就有花落。一代过去一代又来,生生不息。在这个物质的自然规律里,我们不能让时间停止,也不能阻止肌体的衰残。
但是在物质之外,在我们的思想世界,时间流逝所带来的,不一定是衰残,也可以是时时更新。
喜欢“想当年”的人,已经主动放弃了这种更新的可能性。
你可以尝试,去观察那些喜欢“想当年”的人。你会发现不管年纪大小,他们的神情气色往往少有活力。也许在讲到当年的某个高光事件时,他们会一下子情绪高昂,焕发出满面容光。但把当年的故事讲到最后,拿来作结尾的,通常是一声叹息,一脸惆怅,和一片沉默。
回到今天的现实世界,他们脸上的光瞬间消失了,常常带着不知所措的木然。哪怕是在正当年的年纪,一旦迷上了“想当年”,就少了力气再去看前面。他的人生高峰,也只能停留在当年的某个点。
如果在“想当年”之后,能有所反思,倒也可以反思出一些经验教训。但喜欢“想当年”的人,往往只喜欢“想”,不喜欢“思”。“想”过之后,能留下来的东西,只有后悔和埋怨。后悔自己的选择,埋怨别人的错误。仅此而已。这种缺少了反思的“想当年”,可以说几乎毫无价值。
这样的当年,到底有什么好想的?
有的话,又何必等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