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镜365】如何控制对孩子的暴躁情绪?
图画:焯焯
生活案例——
面对小孩控制不住情绪,而且越来越容易暴躁,只要他一犯错或不听话就忍不住吼他骂他,而且经常控制不住的砸东西。告诉自己不要在孩子面前发火砸东西,但还是做了,不砸就觉得自己要憋坏了。明知道不可以这样做,还是控制不住。每次做完之后又特别后悔,又怕伤害他,又控制不住。每天只要回到家里,情绪总是不对。心情不好,也不知道是为什么,莫名其妙的,都觉得自己出问题了。我该怎么办呢?
明镜解析……
情绪本身是没有对错可言的,它是一个信号,提醒我们有需要关注和处理的部分。情绪还是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看法)不同而引起的,所以,改变看待事物的角度(看法)就会缓解情绪(这里一般指负面情绪),因此,情绪不可以也不能控制或压抑,需要释放,当情绪释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时,才是开始解决问题的时候。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模式,一般分个人和大众。个人的部分是由过往特殊的经历所形成的,比如听到有人大声说话内心就很烦躁,此时的烦躁情绪经验就是曾经被他人大声训斥过或责骂过而形成的;大众的部分是通过很多人对同一件事的评价而达到共识的部分,比如民族的情绪,曾经被某个民族侵略过,经过历史记载和文学作品的传播,让大家都认为那个民族是敌人,一旦看到这个民族的人就怀有仇恨的情绪。所以,情绪是主观意识的表现,而非客观意识的分析,好比案主对待孩子犯错的情况,无法自我调整状态,一定是主观意识的情绪模式引起的暴躁,而这部分的解决经验就是通过砸东西完成的,这也是心理深层的部分认同的习惯,虽然事后很后悔。这就需要重新做事件认知的处理了,重新建立对此类事件的认知体系,分析并探索新的有效模式,因为这种情况都是有以偏概全的心态的,认为这种情况只能用这种方式解决,虽然无效但也没有办法,这也是一种消极的解决态度,继续调整,除非自己痛并享受着,不愿改变。
当我们按照固有的情绪模式处理问题时,往往也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受益。第一个受益的一定是自己,问题解决与否是其次,至少自己的情绪得到释放(发泄),比憋着要好许多。但是,情绪的释放有度也有法可循,不是像案主那样爆发式的,虽然暂时有震慑作用,看似问题解决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案主的自责,再扩展的分析,孩子的性格和情绪也会因此而受影响,正所谓言传身教就是这个规律了,孩子也会用这样的情绪模式对待问题,用这种方式解决问题,结果可想而知。所以,在释放情绪之后需要思考一个问题: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如果没有找出好处,都是自己讨厌的部分,就记录下来,每次释放完都做这样的思考和记录,日积月累就能梳理出来自己的情绪模式的规律,这是为了建立新模式而做的基础工作。既然固有的模式不能解决眼前的问题,说明需要找寻和建立新的模式来尝试,否则就得不到新的结果。
情绪模式的调整还是要从事件的认知入手。很多情况我们都会认为对方的一句话,一个举动,一个表情,甚至是一个眼神都是可以引起我们的情绪波动的原因。而这个原因本身并没有任何意义,同时还具备了多面性,这就需要我们尝试去从两三面开始找寻,到多面的分析,最终就是客观的分析,对于事件本身也是合理的,平衡的,中正的。如果不这样去做就一定会发生偏激性行为,走入极端的方向,这属于毁灭,而不是存在。那么,怎样重新认知事件呢?如果自身的情绪状态比较平稳,并有一定的自知力,可以做些刻意练习来帮助自己重新建立认知体系。上面有讲过事件记录的方法,这就是最简单也需要重复做的练习,把每次事件按照发生、引起的情绪、导致有怎样的想法,这三个步骤的顺序记录,这样就可以还原整件事的经过,因为事后记录,此时的情绪比起当时会有所缓解(如果依然亢奋则需要让自己先静下来,静不下来就无法思考,更不要说记录了)。事件记录法有三个作用:一是在当下客观的重新回看梳理后的事件,二是在回看中找到新的解决方向,三是总结对此类事件的新看法(多面性)。比如孩子犯错这件事,孩子犯了什么错?自己为什么对这个错如此暴躁?这样做对自己的好处是什么?其中哪个点是自己最不能接受的?孩子在什么情况下犯这样的错你不会暴躁?别人犯了这样的错你会有什么反应?做些什么可以让孩子减少犯错的机会?从孩子犯错这件事当中可以看到孩子什么样的特质以及自己怎样的模式?……总之,一切的思考就是落在孩子和自己的客观事实和表现以及接下来如何做的方向上,而不是一直沉浸在过去。这样做一段时间,先把自己对待事情的看法做些调整,情绪自然也会跟着有所转变,如果效果不能如愿,建议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来协助,起码可以缓解亲子关系的紧张程度。
总结,对于孩子的大部分反应几乎都是对自己的态度,还有对配偶的投射。这是深层心理现象能探索的部分,但是,父母一般都认为是自己的方法不当导致了孩子成为现在这样,殊不知顺其自然才是亲子之道,因为大家都是人,只有遵循了人的规律才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