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波江上使人愁,江城楼、阁无恙否?

晴川雨霁,云彩斑斓;水天一色,江船晚归。

已故老朋友、油画家胡申得先生的一幅《晴川雨霁》图,把我带进了唐诗人杜牧的《汉江》诗中:

溶溶漾漾白鸥飞,绿尽春深好染衣。

南去北来人自老,夕阳长送钓船归。

汉水与长江汇流之处,江浪激荡,春水绿尽;汉江夕照,渔舟晚归。诗人眺望江面上来来往往的大小船只和紧随船后上下翻飞的白色鸥鸟, 体验一番不尽长江滚滚东流的滔滔气势,不失为人生的一种享受。

星移斗转,时过境迁。昔日的《汉江》诗的诗情犹存,但鸥鸟翻飞、渔舟晚归的古老景象已不复存在。在今天的《晴川雨霁》画面上,滔滔长江,滚滚汉水,两条巨龙围绕着武汉第一座“第一巨人”喧腾歌唱;仰望着汉阳龟山之巅的“亚洲桅杆”跳跃欢笑。号称“亚洲桅杆”的湖北电视塔和曾为“第一巨人”的晴川饭店分别屹立在汉阳龟山上下,与长江对岸武昌蛇山山顶的黄鹤楼隔江遥望,交相辉映。

长江天堑,千百年来隔开了武昌、汉阳,自古难以逾越,在长江上架桥成了多少代人民的梦想。1957年10月15日,“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美梦成真,一道彩虹凌空飞跨大江,屹立在武汉市龟蛇二山之间雄伟壮丽的武汉长江大桥胜利竣工通车。被拦腰截断的平汉和粤汉两条南北大动脉从此就连为一线,并改称为京广线,南北交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武汉市的铁路枢纽作用变得更为重要,毛泽东主席对此发出深沉感叹:“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分别矗立于长江两岸武昌和汉阳的龟山、蛇山,犹如龙王派来镇守江岸的龟蛇二将,隔江遥遥守望,形成了“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的局势。龟蛇对峙的陆地和水域,产生了武汉市区中心地带的历史文明。

早在战国末期,楚大夫屈原流放离郢(楚都江陵),到过今武汉一带,“游于江潭,行吟泽畔”(《楚辞·渔父》)。他“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九章·哀郢》)水中高地称坟,郭沫若认为“大坟”就是龟山。他又“乘郢渚而反顾兮,欵秋冬之绪风。”(《九章·涉江》)水中小洲称渚,在今蛇山上游不远处的长江中。胡申得遗作、位于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听涛景区中部小岛上的《行吟阁》,就是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建造的。

自古以来,武昌城的历史是以蛇山为原点辐射开来的,称蛇山为武昌的“祖山”并不为过,山上至今还保留着不少近代和现代的历史遗址,雄踞蛇山之巅的黄鹤楼更是古今名楼。而威武盘踞于汉阳城北、东临长江、北带汉水的龟山,则是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就在这两座山上,曾分别建立过东汉的酭月城和三国的夏口城。

从三国时期的军事瞭望城楼黄鹤楼,到现代的武汉长江大桥、湖北电视塔和晴川饭店,有谁能说得清,在自古至今的1700多年间,龟山和蛇山上究竟演绎了多少且悲且欢、有喜有忧的历史故事。

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黄鹤楼,以其濒临长江、天造地设地巍峨耸立蛇山的优越位置和挺拔独秀、辉煌瑰丽的独特雄姿,享得“天下绝景”的盛誉。古代的许多传说,更使名楼披上了一层神奇色彩。据《极恩录》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位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黄鹤。由于此鹤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酒店宾客盈门,生意兴隆。道士于10年后复来,取笛吹奏,跨鹤升天。辛氏为纪念这位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辛氏卖酒逢仙”传说中的那个驾鹤吹笛之人叫吕岩。吕岩亦名喦、岩客,字洞宾,别号纯阳子。早年他任县令,后携家归隐终南山,曾浪迹于潇湘、鄂渚间,为传说中道教八仙之一。据载黄鹤楼下有石镜,上有吕岩《题黄鹤楼石照》一诗:

黄鹤楼前吹笛时,百苹红蓼满江湄。

衷情欲诉谁能会?惟有清风明月知。

黄鹤楼瑰丽辉煌,宛如仙宫琼楼,引出的神话传说不一而足。如《齐谐志》云:“黄鹄山者,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唐·图经》云:“费文祎登仙,驾黄鹤,返憩于此”。因此建造黄鹤楼,似乎并非专为道士吕岩,还与怀念这些仙人有关。

但历史留下的史实却并非如此。原址在武昌蛇山黄鹤矶头的黄鹤楼,相传是三国时期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瞭望,始建于吴黄武二年(223年)。当时出于军事之需在临江的山巅所建之楼,由于据有山水之美,后来逐渐被文人看中,成为他们荟萃,宴客、会友、吟诗、赏景的旅游胜地。

文人中的文人当数汴州诗人崔颢。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崔颢游览夏口(今武昌)、登上黄鹤楼时,眺望远山近水,遥想仙人黄鹤,不禁产生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寂寞情怀;而萋萋芳草和渺渺烟波,又勾起了他心中的一片深沉乡愁。于是一首七律诗《黄鹤楼》,瓜熟蒂落,脱口而出: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大概不曾想到,他或许是信口吟下的这首《黄鹤楼》,竟在后世产生了如此大的魅力和影响。这首七律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被推崇为题黄鹤楼诗的绝唱,连诗仙李白也为之倾倒。相传李白登黄鹤楼,本欲题诗,因为看见了崔颢的诗而作罢,并感慨地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有人据此文坛佳话,拟了一副黄鹤楼联,联曰:

楼未起时原有鹤;

笔经搁后便无诗。

其实搁笔未必无诗,对黄鹤楼心仪已久的李白,在黄鹤楼留下了不少佳作。他最早写的咏楼诗,是在37岁那年。其时刚出四川的李白满怀浪漫的畅想和美好的憧憬,在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三月游历江夏(今武昌)。他怀着愉悦的心情,在这里目送当时已诗名满天下的孟浩然乘舟下扬州,写下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一名篇: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于乾元元年(758年)流放夜郎经武昌时重游黄鹤楼,听到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感到格外凄凉。他不由得想起当年贬官长沙的贾谊,倍感万里迢迢的长安尤显得遥远和隔膜,遂以一首《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诗,愤懑地抒发了一腔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这首闻笛名作,不仅为武汉取了一个“江城”之名,而且又陆续引来了一些黄鹤楼联:

何时黄鹤重来,且自把金樽,看洲渚千年芳草;

今日白云尚在,问谁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心远天地宽,把酒凭栏,听玉笛梅花,此时落否?

我辞江汉去,推窗寄慨,问仙人黄鹤,何日归来?

《江夏送友人》是李白在黄鹤楼写下的又一首送别诗。在送友人去帝都长安之时,想到自己遭谗被谪,使不胜感伤的李白“泪下汉江流”:

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

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

凤无琅玕实,何以赠远游。

徘徊相顾影,泪下汉江流。

除崔颢、李白外,历代名士孟浩然、王维、白居易、贾岛、苏轼、苏辙、陆游、范成大、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览胜,吟诗作赋。黄鹤楼亦因历代名士、名篇而名传四海。黄鹤诗词中,有一首荡气回肠的词作,那就是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这首词是宋绍兴四年(1134年)岳飞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今武汉)时,登临黄鹤楼,北望中原失地,心潮起伏。当年的岳元帅多么急切地期盼着率领劲旅、直渡黄河、收复中原半壁江山这一天。他还希望待来年胜利归来时,再畅游汉阳,重骑黄鹤,为此写下了这一首抒怀词: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黄鹤楼在唐永泰元年(765年)已具规模,然而在频繁的兵燹火灾中屡废却又得以屡建。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重建的黄鹤楼兼有宋之雄浑、元之堂皇、明之隽秀、清之奇异,比旧楼更加巍峨壮观。黄鹤楼底层为一高大宽敞的大厅,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七米的楹联: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

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登楼眺望,只见大江浩瀚,一桥飞架。隔江远瞩,则是1986年10月落成的晴川阁。晴川阁与黄鹤楼交相辉映,为江城武汉增光添彩。

晴川阁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7年),阁名即源于崔颢的“晴川历历汉阳树”之句。晴川阁由于其所居独特的地理环境、独具一格的优美造型以及诸多文人名士的赞咏,赢得了重要的历史地位,有“楚国晴川第一楼”之美誉。清文人宋鐄的题汉阳睛川阁联,精辟地道出了晴川阁的气势、当地的优美环境与历史典故,及其与黄鹤楼的关系:

栋宇逼层霄,忆几番仙人解佩,词客题襟,风日最佳时,坐倒金樽,却喜青山排闼至;

川源揽全省,看不尽鹤渚烟光,汉阳树色,楼台如画里,卧吹玉笛,还随明月过江来。

晴川阁与黄鹤楼这一对珠联璧合的姐妹篇,成了明清以后文人们最喜爱的登高咏吟之地。从黄鹤楼到晴川阁,他们以足迹铺路,诗词涌流,留下佳作无数。清代“第一状元”刘子壮在黄鹤楼上望晴川阁,以一首《黄鹤楼》诗,同时将两处武汉最经典和优秀的历史文化大作汇于笔下,瞩望遥遥江汉,抒发了一腔乡愁:

晴川与黄鹤,气势遥纵横。

静见水声合,空疑山势争。

三洲秋色远,万树舞风清。

帆影中流处,遥遥江汉情。

烟波江上,愁终有头;江城楼、阁,无恙无忧。

军民一心,防控疫情;来年三月,同访江城。

(0)

相关推荐

  • 这首诗是唐人七律第一,连李白都自愧不如!

    [七律]黄鹤楼是初唐诗人崔颢的一首七言律诗,选入<唐诗三百首>.他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景,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作.前四句登临怀古,后四句伫立楼黄鹤写了所见所思.诗虽不合七律基本要求,但音节 ...

  • 黄鹤楼赋[黄鹤楼赋]

    张振良赋作 黄鹤楼赋  张振良 乙丑孟春,三阳启泰.京畿新政,惠施海内.时和年丰,民安物阜.举国上下,言路交欢.乃重修黄鹤楼,载世贤之勋烈,嘉先哲之清芬,余目睹其盛,百感于怀,遂作斯赋以记之: 夫黄鹤 ...

  • 千家诗(一百一十二)——黄鹤楼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大家好,我们继续来欣赏千家诗的七言律诗部分.今天, ...

  • 老照片:1930年代的湖北武汉,白云黄鹤、九省通衢的千年江城

    下面的这组老照片拍摄于1930年代的武汉,武汉,别称江城,地处湖北东部.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汉江在城中交汇,形成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隔江鼎立的格局.武汉自古以来就是南方的商业重镇,明清时期 ...

  • 落日诗词: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白居易《暮江吟》、宋·戴复古《江村晚眺》、宋·李觏《乡思》】

    暮秋的天高云淡让人神清气爽,晚霞的余晖又让无限遐想,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又何止壮观二字呢?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朱自清 山行落日下绝壁,西望千山万山赤. <暮江吟> 唐·白居易 ...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从《黄鹤楼》谈乡愁的几重境界

    引子 传说,诗仙李白一次远游荆楚,到了黄鹤楼. 在这个他曾送别老友孟浩然并留下不朽诗句的地方,诗仙诗兴大发,正欲挥毫泼墨一挥而就之时,看到了黄鹤楼上一位诗人所题的诗.诗仙读罢,长叹一声,道:" ...

  • 麦子 | 想起武汉,烟波江上使人愁……

    春天将至,即使在北京郊区,寒冬的气数也差不多尽了. 听说很多城市都陆续复工,这是好事,证明疫情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毕竟,人还得生活不是. 刚看完颇具争议的武汉作家方方写的"方方日记&qu ...

  • 烟波江上惹人愁

    米兰仿佛知道我的想法,遽然将车子停在一个宽阔的地方,他注意到我刚才惊叹于车外风景,尤其是河面漂浮那若隐若现的轻雾. 实际上这条就是内雷特瓦河,莫斯塔尔古桥下面流经的那条河.我们从莫斯塔尔出来就一直沿着 ...

  • 松海听涛 韵律诗词/莺在柳深啼不休。江风落日使人愁。【总第113辑】

    [浣溪沙,韩偓谱] 词/冷眼看人生 石刻三生同路行.柳荫深处笑啼莺. 池塘流入管弦声. 只有醉中题别怨,不须朝暮问归程. 流云南雁系人情. [临江仙,贺铸谱] 词/冷眼看人生 水远山长人何去,山头欲问 ...

  • 怀念计划经济的都是什么人原创 仝麟阁 “...

    怀念计划经济的都是什么人 原创 仝麟阁 "那些试图将人间变成天堂的希冀,恰恰使国家变成了地狱."--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网上"消灭私产".&qu ...

  • 〖新书签·总135期〗【迁安人◎魏江荣】

    ◎迁安人/魏江荣 ◎学生作文/卓  阳 ◎专栏作家/刘克俭 ◎迁安人      魏江荣,笔名魏江蓉,迁安市人,1969年9月出生,大专文化,现任迁安市五重安乡人大主席.长期从事农村乡镇工作.1995年 ...

  •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第635 少年白发让人愁 三个白发转黑实用方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第635少年白发让人愁  三个白发转黑实用方 先看一位好友的留言反馈: 舞之灵 你好,我的情况是这样的,看到你发的第623节关于腹泻的文章,我自己对照后,到药店买了丝瓜络,每次10克加 ...

  • 汝城人去江西乐洞,经历了…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友友说: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当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能发现一种久违了的感动.与汝城毗邻的江西乐洞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