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苗因“穷”而夭折 ——小城旧事之忆(二)
1952年那年,发生了一件令我至今想起来还禁不住黯然落泪的伤心事:我家最可爱、最聪明、最嘴甜的7岁小妹妹宝珠夭折了。作为我家之“宝”的小妹妹是在“穷”中出生,更因“穷”而离世,留给我毕生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
50年代初的绍兴百业萧条,民生凋敝,失业人数众多,几乎没有一家不是为“穷困”的管家婆所掌管。我父亲也因在上海从业的励力出版社和励益书店债台高筑,加上政府取缔了该社(店)专营的武侠小说,不得不解散而归家,加入于小城的失业大军中。心灵手巧、十分能干的母亲,千方百计地揽副业搞创收,其中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刷黄箔(一种宗教用品,在锡箔纸上刷上黄色颜料,可做成金元宝)和糊火柴盒。小学毕业后因家穷而未能继续上学的姐姐,成了母亲的主要帮手。在母亲开出十分苛刻的“物质刺激”条件下,我、二哥(和妹妹)一起,心甘情愿地在放学以后参与劳作。可是副业的收入实在少得可怜,随着孩子们的长大,家庭的开销愈来愈大,经济上已是捉襟见肘。巧妇难为无米炊啊!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母亲勇敢地跳出家庭小圈子,外出谋生了。对于一个大字不识的妇女来说,谋生的最佳出路就是闯上海滩,而在上海最可能找到的一份工作则是当保姆。
母亲临走前,嘱托我姐姐负责照顾两个妹妹。走后不久,大妹妹文珠出麻疹后小妹妹宝珠也被感染。三姐妹睡在同一个房间,一天半夜小妹妹感到口渴,呼唤姐姐送点水来,不想姐姐睡得很死,于是她只好自己掀开被子起床倒水。绍兴的冬天出奇的冷,她因此着凉而开始感冒咳嗽,家里没钱为她及时治疗,没想到感冒逐渐转成肺炎。后来眼看病情转危,父亲请了一位张姓大夫给她诊治,然而却买不起治疗肺炎的良药“盘尼西林”,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小小的生命之火渐渐熄灭。在生命垂危之际,母亲闻讯后从上海急急赶回。看着在病中因缺失母爱致使奄奄一息的小女儿,母亲最后一次怀抱着她,悲痛得泪如雨下,不停地喃喃自责道:“阿宝,姆妈对不起你,对不起你啊!”小妹妹深情地看着怀抱着她的母亲,以喑哑的声音艰难地恳求:“姆妈,我不想死!”可怜的悲声哀求引起全家人嚎啕大哭。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何况一个活泼懂事的小生命!
小妹妹是悟性极强的聪明孩子,在还没有上学的时候,不经意地听着已经上学的大妹妹反复地背诵课文,大妹妹还没能流利地背出来,旁听的她却已经琅琅成诵了。上学以后,两个妹妹都与我在同一所小学(缪家桥小学),每天早上我走在她们的后面,担负着护送她们的责任。一路上大妹妹走得比较平静,小妹妹却总是蹦蹦跳跳,她对学校生活充满了热爱和追求,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她。
小妹妹死后母亲一直陷于深深的自责之中。直到一次为小妹妹算命时,听算命先生说她原本是王母娘娘身边的玉女,因私自下凡投胎人间,被娘娘发现后召她回宫,她不得不应命而走。听了她的“身世来历”,才让母亲内心感到些许安慰——阿Q式的自我安慰吧。